一文看懂貿易戰和川普背後的「白人垃圾」

本書選自中信書院好書快聽欄目。好書快聽旨在用最短的時間,讓你吸收一本書的精華。

本期分享的書是《美國裂變》。

一文看懂貿易戰和川普背後的“白人垃圾”

《美國裂變》

黃湘 著

中信出版社

2016年11月

從美國曆史發展看,每到關鍵時期,特別是政治機制失靈時,總會出現轉折性的總統當選者,他會推動美國發展的階段性轉變。

在這一進程中,美國白人群體總能扮演”神助攻”的角色。

所以,雖然很多人說特朗普的當選是一個黑天鵝事件,但這並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又一次歷史的重複。

今天我們就通過《美國裂變》這本書來複盤一下特朗普的選舉策略和成功當選背後的原因。由於涉及到選民承諾的問題,這些選舉策略也影響著這位美國總統今時今日的種種決策。

1

認識“白人垃圾”群體

在我們的感覺裡,美國人就愛圍繞著種族、黑人、禁槍、墮胎這些事情大吵特吵。而佔據美國人口主流的美國白人,特別是社會地位較低、經濟水平較差的“紅脖子”群體,在社會議題中是很沒存在感的。在真實的美國世界裡,不是所有白人都能在美國吃得開,有些白人甚至日子過得比黑人還慘,這跟我們中國人理解的美國社會並不一樣。

美國的白人精英也看不起這些自己的同胞,管他們叫“白人垃圾”。這個群體長期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是美國階層上升通道日漸封閉的受害者。他們在經濟上是負資產,同時因為無所事事,毫無成就可言,所以在道德層面也沒有被尊重的優勢,成為被社會精英奚落和漠視的群體。

一文看懂貿易戰和川普背後的“白人垃圾”

滿世界都在討論小眾議題,結果佔據美國人口63%、選民人數70%的廣大白人群體卻很少人去關注,成為沉默的大多數。這種反常造就了特朗普的成功和桑德斯崛起。美國白人也最終扮演了影響美國政治版圖的幽靈力量,他們不易察覺,卻在關鍵時刻爆發了驚人的力量。可以說,他們等這一天很久了,特朗普釋放了他們的力量和行動力。

在外界看來,特朗普選舉中有一些瘋瘋癲癲的表現,經常說一些無厘頭的話,還有他的肢體語言,他表達的價值觀,都遭到批評。特朗普並非真實是如此,只不過是他是在效法和模仿美國的白人平民,讓他們覺得特朗普是自己人,是我們,不是他們。

一文看懂貿易戰和川普背後的“白人垃圾”

特朗普成功喚起了這些飽含憤怒與不滿的中下層白人,讓他們有了重新參與政治的意願,重燃他們通過選票改變命運的希望。

2

身份政治與階級政治

所謂身份政治,就是圍繞種族主義、移民、女人、同性戀、反戰等問題做文章的政治。比如說,“茶黨”就是拿身份政治做文章的一群人,他們的成員具有強烈的種族主義底蘊,大多數成員雖然不再從生理學角度論證黑人天生低賤,卻宣稱黑人普遍存在道德缺陷,是政府福利的寄生蟲。

階級政治指的就是拿階層流動、藍領階層等等做文章,討伐的目標是美國的富人階層及食利階層,對他們採取徵稅等措施。階級政治有大政府和福利國家的影子。關注階層政治議題的選民,關切自身的實際利益,對於種族主義、墮胎等議題幾乎是無立場的,換句話說,這是一群“給奶就是娘”的選民。

一文看懂貿易戰和川普背後的“白人垃圾”

這群選民是怎麼出現的呢?主要是金融危機給搞的。人家吃著火鍋唱著歌,舒舒服服過日子,結果2008年被資本大鱷一搞,生活就翻車了。美國人恨啊,普通百姓資產損失了,房子沒了,生活沒了,但罪魁禍首的金融大鱷呢?他們在美國政府救市政策下全身而退了,只有普通人變窮了。

經過洗牌後,貧富差距就拉大了。你們吃的好喝的好,我們日子過得差,這怎麼能忍呢?所以才有了佔領華爾街這樣的事情。可以說2008年是一個分水嶺,之前大家在關注政治上還比較務虛,普通人也有立場,後面大家就比較實際了,就想著得有個人或者想個辦法,把有錢人的錢吐出來分給我們普通人。

這群對現實不滿的白人就成了特朗普和桑德斯爭取的對象,但這倆個大選中的異數分子採取的策略並不完全相同。桑德斯關注的階層政治,是以社會主義的平民運動為核心,來發動民眾參與政治的運動。特朗普的策略則混合了身份政治與階級運動,

是平民主義、民族主義與威權主義結合。

特朗普競選時期的口號“讓美國再度偉大”就是這種策略的直接體現。本書作者是這麼分析這個口號的:這裡的美國其實指的的是舊的美國,是那個以白人主導的舊美國。例如,特朗普只有在提到鐵桿支持者,主要是白人的時候會說“我們”,而提到黑人與拉丁裔的時候會說“他們”,這是身份政治的體現,將白人與其他族群進行了區隔。

一文看懂貿易戰和川普背後的“白人垃圾”

正因為強調要回到舊美國,所以自然而然特朗普會讓國家回到工業立國的道路上。這意味著,失意的美國藍領階層會有再度崛起的希望和機會,美國政府會有更多工作機會提供給他們。

“讓美國再度偉大”也拉攏了共和黨建制派的支持力量。特朗普是在做大蛋糕而不是要分蛋糕,這比激進的桑德斯要好很多,等於為既得利益的中產階級和富人階層吃了個定心丸——他們的財富不會因為改革而受損。

3

貿易戰背後的邏輯

無論身份政治還是階級政治,都是攪動選民的戰略,總統候選人們還需要找到戰略落地的抓手,這就是選民們所關注的具體政治話題了。圍繞身份政治與階級政治落地的話題就包/括貿易、移民、黑人、醫保等等。其中,貿易話題是選民最關切話題之一,因為這直接涉及到他們真金白銀的利益,當然它也和我們中國民眾的利益有著密切的聯繫。

美國在貿易的保守並不是到今天開始貿易戰才顯現出來。美國很早就背離了我們普遍認為的貿易自由主義的面目了,所謂的開放態度大抵只存續到二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自上個世紀70至80年代開始,美國就從自由變為強調公平與自由的兼顧,到最後發展到趨於貿易保護。例如,著名的“301”條款就是在1974 年通過的《貿易改革法案》中第一次出現的。這個條款規定,如果其他國家在貿易方面有違反協定、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美國可以採取單邊行動保護自己的利益。

一文看懂貿易戰和川普背後的“白人垃圾”

既然特朗普選擇了拉攏美國的藍領階層,那麼在他當選後採取貿易保護的措施,甚至對中國動用“301條款”就並不稀奇了。美國的藍領工人對中國以及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有怨念的。雖然他們好吃懶做,無所作為,效率低下,但他們並不認為自己不行,而是覺得自己是被這些國家搞失業的,這就像城市裡的土著,總會認為外地人搶了他們的飯碗、炒高房價,讓他們買不起房、過不好日子一樣。所以,對於特朗普而言,搞“301條款”是一種必要回應與政治示意。畢竟,他是被美國的工人階級選上去的。

所以說,經過這一輪大選的推波助瀾,貿易保護這個議題就改變性質了。原來這還是商業矛盾的問題,也就是說打不打貿易戰,是跟具體行業的企業和從業人員有關。但現在呢,這就成了階級矛盾了。美國的藍領階層會認為,只有打貿易戰才能有機會讓美國重新回到過去的工業榮光,進而復興他們自己所在的階級。這隻會讓貿易保護變得更為激進,越發不可收拾,對中國而言也是一個並不好處理的問題。

4

總結

總結一下,《美國裂變》這本書以美國白人群體為切入點,通過2016年美國大選的種種事件,為我們釐清和構建了一個理解美國政治與社會的解釋框架。在其中,我們看到被邊緣化的白人群體,當他們遇到特朗普這樣的候選人出現,看到特朗普的種種言論和做法都在向他們靠攏的時候,可以說是被點燃了參與政治的熱情,渴望通過大選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甚至打破了長期以來有錢人控制大選走向的局面。正如本書作者所言,在常態政治的環境下,金錢或能長驅直入,呼風喚雨;但是在大歷史的轉折點上,卻無法僅憑金錢造就時勢。因為只有真正的言論才能打動人心,化為強大的政治動員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