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葉外用治常見病

松葉外用治常見病

松葉又叫松針、松毛,為松科植物馬尾松、雲南松、紅松、華山松等的松葉。中醫認為松葉可作藥用,主要有祛風活血、除溼止痛、解毒止癢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松葉有鎮痛、解熱、抗炎、抗病毒等功效。臨床發現,松葉內服外用皆可,治病廣泛。下面主要介紹幾個松葉外治方治療常見疾病。

風寒痺證:新鮮松葉適量,用清水洗淨,拌入米醋(用量以拌後不滴水為宜),用紗布包好放入瓷盆或盤中,上鍋蒸熱,取出趁熱燻蒸患處,待涼,至皮膚能耐受時熨帖患處,上覆一小棉絮保溫,使微出汗。每日1~2次,7天1個療程。

痛風:鮮松針200g,加水煎煮後撈出葉子,將痛風發病部位浸泡在40℃左右的湯液中。每次2~3次。

風溼腰痛:松葉適量,水煎,燻洗患處,連洗數次,可治風溼腰痛、風溼萎痺、風溼瘡等。

盆腔炎:松針500g,煎水取液倒入浴盆,將小腹、腰部用松針水燻洗和浸泡,每日數次。

帶狀皰疹:鮮松葉200g,放在蒜臼內搗爛,用生雞蛋清調為糊狀,抹在患處,幹後揭掉,復抹。一般1小時後可止痛,12小時後症狀消失。可連用3天,愈後多不會留下瘢痕。

頑癬:松毛(炒黑)30g,輕粉、樟腦各9g,研末。皮膚溼則直接幹摻,乾燥則用油調搽。如極癢者,可用米醋調敷。本方也治凍瘡。

陰囊溼癢:鮮松葉250g,煎湯。溫水頻頻浸洗患部,1日2次,連用3天。

凍瘡:鮮松針1大把,煎水洗患處,每日2次,可治未潰之凍瘡。

溼疹、瘙癢等:鮮松葉煎湯燻洗,連洗數次,可治溼疹、皮膚瘙癢等。

鉤蟲病:松針適量,水煎成濃汁,在赤足下田前,擦足及小腿處。可預防鉤蟲病。

牙齦腫痛:松針50g,精鹽5g,酒100ml,水500ml。共煎取液,頻頻含嗽。

牙周病:松針30g,加500ml,水煎煮剩一半,待其溫,以消毒脫脂棉蘸取汁液,擦洗患部。對口腔潰瘍也有效。(蒲昭和 成都中醫藥大學)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