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院: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

中教院: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

有老师常感叹:“不给学生考试,学生就不读书”。当学生习惯没考试就不读书,等到离开学校的那一天,也往往就是学习的终点。

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

我认为,学生学习动机越来越差有以下几个原因:

  • 第一,跟家庭背景越来越富裕有关。以前要靠读书“翻身”,但现在很多家庭条件已经很好,不需要靠小孩翻身。当整个社会的平均富裕程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越来越差。
  • 第二,有太多事情比读书更有趣。我们常常在讲,学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读书,找不到比读书更无聊的事情。换句话说,学生不想学习也是自然而然。
  • 第三,学校提供的知识,绝大多数跟学生的生活脱节。学生不傻,知道学习只是交换分数的工具,一旦交换完以后,就不会记得所学的知识。
  • 最后一点,学生的成绩这么差,是老师无心造成的。

可能老师会说,我们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将学习方法教授给他们,却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什么会这样?

“填鸭式教学”真的高效吗?

我一直在反省几个教育现场的问题:

  • 为什么我上课时,学生不能睡觉?我怎样才能做到上课时,学生没人睡着,没有一个不专注?
  • 为什么我上课时,学生不能讲话?学生讲话一定会影响教学吗?
  • 为什么当前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永远霸占讲台,学生永远呆坐座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怎样产生的,利弊是什么?
  • 我有想过怎样训练学生自学、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吗?为什么我不注重呢?因为不考吗?写作时“多看多写”就会进步吗?
  • 我在课堂上曾教过什么东西,是学生毕业之后不会忘记,并且终身牢记的?也就是我教过什么东西,是可以让学生一辈子带走的吗?
  • 如果社会都弥漫着太差的阅读风气,我曾做过怎样的努力,培育学生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能使学生终身乐在阅读,乐在学习吗?
  • 如果大众普遍呈现缺乏世界观的问题,我曾经在教学现场做过怎样的努力,培养学生拥有正确、宽广的世界观?

我认为,亚洲教育走向填鸭当道(老师从头到尾单向式讲述的教学方式),是由三个环环相扣的支柱组成,分别是“单向讲述”“密集考试”和“教科书的误用”。

当一个老师以“单一讲述”为主时,学生就不能讲话。因为你让学生讲话,学生会越聊越开心,而老师则会不开心,这个不开心的人只能叫全班闭嘴,才可以让自己讲得开心,这是一个矛盾的结构。第二,我们的学生不是不会讲话,而是只要讲话就会聊天。怎么样让学生不再聊天,而在课堂上聊知识,表达知识,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老师一旦选择单向讲述,密集的小考便随之而来,这两者是孪生结构,老师在单向讲述后无法得知学生学习成效,只好不断利用各种考试来确认。在长期重复讲述与考试之下,考试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也造成老师常常感叹:“不给学生考试,学生就不读书”。

而“填鸭式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破坏学生的学习乐趣、学习方式与阅读能力。我们的学生没有进学校之前,会不断问父母“为什么”“怎么回事”。而进到学校以后,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就会说不要问,我等一下给你答案。这就是“填鸭教育”最大的问题。

中教院: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

其次,“填鸭式教学”教学成效非常低。“学习金字塔”图上显示,老师“填鸭”两个礼拜之后,学生记得的知识只有5%。因为老师此时根本不知道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通过考试,才知道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因此,如果不改变教学结构,考试一定不会取消。

还有,老师在“填鸭”的过程中,会严重破坏学生大量学习的机会和能力的养成。或许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学习是有速度差的,比如阅读的速度是讲话速度的3倍。可是,我们老师不在乎这件事情,也不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在哪里。老师如果一直在“填鸭”,那么学生学习的速度永远只是老师讲话的速度。

再来,老师“填鸭”会垄断知识的来源,所有的知识必须依赖于老师的嘴巴,如果老师不在现场,知识来源就会消失。可是,在这个时代已经行不通了,原因很简单,学生只要上网一查,知识来源都来了。

有没有可能改变现状?让课堂变得很有趣,这种有趣来自于严肃的学习、深度的思考、解决问答题之后的成就感。如此,学生下课就可以很轻松,甚至都可以不用补习,因为每天都在动脑筋思考。

要让学生以后每一堂课的眼睛都发亮

我从教书第一天开始,就想要改变当前的“填鸭式教育”。但是我的第一年很惨,因为自己热情有余、理想过度,可经验、能力都不足。印象最深刻就是,我用自己的方式去教学,班上第一名学生却转学了,那真是沉重打击。我以为应该要爱的教育,不能以成绩为导向,但后来班上却朝向了失控的方向。

可是这并没有让我感到气馁,当兵回来再次投入教学现场时,开始补充很多信息、知识,换句话说,那是我当时认为的点缀式教学。

有一次,距离考试还有两、三个月,学生请我帮忙复习,我为学生做完40篇必选课文的考试作文讲解,然后在课堂上一题一题问,抽签让学生回答。被抽中的学生,上台用麦克风讲答案,再从学生答案慢慢引导思考。问答和引导思考过程中,见到她们认真听讲和做笔记的专注神情,是平常上课罕见的。难过的是,学生还是为考试读书,我像一个补习班老师。因此,我暗暗发誓:“要让学生以后每一堂课的眼睛都发亮!”

但是要真正成长到能改变教学课堂,是在我念博士之后,为了实践自己的理想,我慢慢地、不放弃的尝试,最后,才把成功模式复制到高中课堂。

翻转课堂与翻转教学

翻转教学,是教和学的形态的改变。传统是老师一直讲,学生被迫听。现在是什么?学生主动学,然后老师教的部分大幅度缩小,我们称之为老师和学生身份的改变。老师和学生身份改变之后,所有的东西可以加进来。

中教院: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

我不能让自己从一个“填鸭式教育”的受害者变成加害人,所以尝试做教育改革,一直做了20年。由此,“学思达教学法”诞生了,这是一种翻转教学的模式,也是一套完全针对学生学习所设计的教学法,真正可以在课堂上长期而稳定、训练学生自“学”、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归纳、表“达”、写作等综合多元能力的教学法。

为什么我把它叫“学思达”,因为在课堂上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是“填鸭”永远没有办法训练出来的。

真正的翻转教学的起点是师生拥有对等的资料

学生没有办法自学的原因在于:首先,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第二个是老师垄断了知识。老师为什么会上课?因为备课了,师生之间的资料是不对等的,老师的资料比学生多,才有办法上课。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翻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资料和老师的资料站在同一个水平上。

老师让学生自学,并非放任自流。相反,老师要从学生如何学,而不是老师如何教的角度出发,透过专业介入,补充材料,制作问答题为导向的讲解,并且根据学生的最佳专注时间,切换学习方式,比如透过小组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学习模式、将讲台还给学生、让老师转换成主持人、引导者、课堂设计者,让学习权交还学生。

中教院: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

所以,我的学生上课,可以用参考书、教师手册、备课用书,还有手机。有时候,我要追求效率,就不要让他查那么久的时间,就用我的专业提供给他。

而我的备课不是在课本上抄得密密麻麻,而是做一个演讲,设计各式各样的问答题,让学生可以根据课本、根据演讲内容,可以自己看得懂,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中教院: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

学生最佳的专注时间只有15分钟、20分钟,那就把所有的知识点聚集在15分钟,他可以读完,保持他最佳的专注时间。如果他没有自学能力,我可能让他看三分钟就设计一个问答题,慢慢从三分钟变成四分钟、五分钟一直到20分钟,甚至整节课他都在自学。

学生自学的材料,到底是要在课堂上看还是回家看?如果课堂时间够,而且又能够发挥高效,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课堂上做到。我觉得要改变填鸭最难的两个环节:第一个,考试成绩;第二个,考试和作业。如果我们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学生成绩好,这才是对的。如果作业很多,考试很多,每天都在预习,这不一定是家长和学生要的。

从《中国好声音》领悟出新教法

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曾带给我刺激与灵感。有一集节目让参赛者两两一组合唱一首歌,但最后只有一个人能胜出。这两个人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演唱一首极为出色的歌曲,水平之高超乎寻常。动人的演出是因同时存在着合作和竞争关系,让彼此突飞猛进。

于是我暗自决定,要让这套“既合作又竞争”的模式,运用在现场教学。让学生彼此打分数,既合作又竞争,激出更高的动机。

学生的回答有时没切中要点,我就会循循善诱,用一层又一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学生终于抓到要领时,我比谁都开心,大喊一声“You got it !”,全班同学也跟着击掌叫好。

这样一堂明快又紧凑的国文课,彷彿《中国好声音》搬上课堂,台下不会有人打瞌睡,随时有人上台发表,也随时有人准备支援。我不断丢出问题,学生必须不断接招,有时陷入苦思,有时拿出手机查资料,甚至在钟声响起时还有学生哀“不要下课!让我再想一下!”思辨的火花在教室上空撞击,这美好风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沉闷。

老师应该变成“导演”,培养学生变成男女主角

“学思达”也不是只单纯一直强调“倾听”和“等待”,而是强调“师生对话”和“专业介入”,上课时师生表层上是透过对话和学生传递、交流、讨论知识、激荡思考,底层却不断透过对话让师生彼此都伸出内在的连结,连结渴望,相互成长。

如何设计问题,进入有深度和高度的对话?

学思达演讲的制作,关键核心是用问答题取代选择题。如果只让学生自行阅读,发现问题,老师的专业性就会消失。是否要补充资料、补充哪些资料、设计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老师在这方面的专业性便会被公开检验。

问答题的好处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思考。你想训练学生什么能力,就可以设计什么样的问答题。当老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应该想清楚,这个问题到底是要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还是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还是分析、评鉴、创造的能力?

中教院: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

当然,如果老师没有专业的给到学生相关背景知识,就要让学生开始对话,学生只能机智应对,没有办法进入深度而且有高度的对话。

怎样改变填鸭教学的递减效果?

我们常常在讲,学生一直在考试,而考试不能看书,学生其实一直在进行背书大赛。我们的小孩背了12年,最后考完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以后,就会把他12年学的东西快速忘光,所以这12年是一个浪费。

即使学生12年所有学的知识一字补漏都记下来,他拼得过机器人吗?我们栽培了学生12年,就等着被机器人淘汰?

填鸭式的教学就是一个递减的结构。什么叫递减?我是一个老师,我用专业把某个教科书统统理解透彻,就是100分。我教给学生之后,他们理解的程度有100%、90%、80%,这就叫递减结构。但如果学生理解100之后,答出200分的答案、300分、500分、1000分,这是一个递增的结构。

老师设计问答题,补充足够完整的资料以后,学生进入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抽签回答问题,最终改变学习的模式。学生会从一个被迫的状态,变成一个主动学习的状态。学生会从一个中低速度学习为主,进入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高速度的学习状态。

最开始这样做,学生自学速度没那么快,你就减少一半,第二次减少三分之一,下次再减少三分之一,等到学生的自学、思考、表达能力发展好了,接下来就可以每次三分之一的增加,第一年整个进度是一样的,惊人的是后面两年,我的学生到最后阅读量是一般学生十倍,而且自学能力是会带着一辈子的。

学思达还促成了老师从理解型、诠释型转为创造型,所有的机制有一个简单的模式,你学会了就会不断调整、创造。老师开始激荡,新旧时代开始对话,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前老师在一起什么都聊,就是不聊教学,学生下课什么都聊,就是不聊上课内容。现在,老师之间开始对话,学科之间开始对话。

总结来说,“学思达”是对教学过程的高度简约和提炼,易于入门,但它并不简单,更不僵化。当教师真正开始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教学,会发现这个过程充满创造性,可以与各种教学策略和工具相互包容和支持,老师的角色也在不断调整,需要多种软技能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逐步进入专业提升的轨道,并且一旦进入这个轨道,就再也不想走老路。

什么是最适合的机制?就是你要一直去尝试,就会找到最好的机制。大家不要只是把力气放在发现问题,要去行动、去解决!

张辉诚星教师

彻底改变填鸭教育,这才是我真正要改变教育的核心

张辉诚:学思达如何改变教与学

中山女高张辉诚老师:课表放脸书 四百老师上门观课

张辉诚:学思达的教学流程张辉诚:倡导自学的“学思达”如何改变台湾填鸭式教学?

张辉诚:打破“不给学生考试,学生就不读书”的窘境

张辉诚:老师话不要这么多,学生知识量才会多

中教院:老师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

中国同步教育网是最全的在线教育平台,主要面向全国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生等进行在线学习辅导。并且针对家长和孩子分别开发了不同的学习课程,让孩子在家长陪伴学习中成长,让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中得到快乐。整站内容还包括语文阅读、作文频道、妈妈课堂、家庭急救、厨房烹饪、亲子话题、保健养生、国学智慧、传统文化、电脑学习、农业知识、企业管理、夕阳学院、艺术教育、商务礼仪、在线考场等20多个版块,丰富多彩,为孩子和全家提供了一站式学习平台。

现诚招代理加盟商,欢迎垂询。400-606-67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