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改」潛入投資圈:有人ALL IN,有人談之色變

談到區塊鏈,問投資人投了多少項目已經OUT了,應該問為哪些項目做了通證模型,哪些企業適合發Token(通證)。“我們正在做一件事情叫幣改,原來叫股改。現在做的人還不是很多,有些人可能還沒意識到。”一位專注於區塊鏈領域的投資人告訴投資界(ID:pedail2012。

這位投資人提到的所謂“幣改”,就是實體企業用區塊鏈技術重塑自我,進行通證化改造,發行自己的Token。這絕不是紙上談兵!有業內人士透露,在完成“幣改”之後,一些企業已經放棄了到香港轉板的上市計劃。“幣改”運動像是股權投資大路下的一股潛流,漸漸匯聚成投資機構新的業務發展方向,逐步滲入到這個行業裡來。

一邊是投資人暢談“幣改”之發展前景,一邊卻有投資人諱莫如深。“‘幣改’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token不是幣,你可以稱之為‘區塊鏈改造’或‘區塊鏈+’。凡是和股權或法幣做勾連的都有問題。”這是另外一位區塊鏈領域專業投資人的看法。兩位投資人觀點之大相徑庭,足可預見“幣改”未來勢必將引發投資圈風雲變幻。

發幣即上市,有新三板公司發幣之後放棄轉板

區塊鏈行業永遠不缺新鮮詞彙,2018年,在誕生比特幣、區塊鏈、礦池等區塊鏈專有詞彙之後,“幣改”成為了新的跨行業熱詞,它直接打通了投資圈、幣圈以及鏈圈。被稱為國內首次提出“幣改”概念者的羅金海認為,如果區塊鏈技術不可阻擋,Token作為更先進的價值載體,“幣改”就會成為未來主流。

此前有一種說法,認為比特幣會取代主流國家的法定貨幣,並曾引發全球監管風暴。不過目前來看,“幣改”能否取代法定貨幣還未可知,但是取代股權的聲音已經在業內傳播看來。

“我們專門做了一家區塊鏈投行,來做幣改。幫助互聯網公司或者實體企業發幣,拓展業務場景。目前已經和三家上市公司簽了幣改協議。”上述投資人表示。據他介紹,有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本來要轉到H股,已經聯繫了券商保薦,後來做了幣改,就放棄到香港上市的計劃了。

所謂發幣,這裡的幣即Token,英文釋義為代幣、令牌,國內普遍翻譯為“通證”,還有一種他們業內的定義為: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是基於價值互聯網的可信任的價值共識的數字化載體,意味著現實世界的各種權益證明(股權、債券、積分等)都能以Token的形式放到數字世界裡流通。

發幣即上市的話,改變的將是一整個投資鏈條。企業融資有了新路徑,投資模式也勢必隨之發生變化,最根本的是,對企業而言,它動搖的是500年來的公司制度。

想要理解“幣改”,就要追隨到股改的起源。股份制經濟起源於16世紀的西方,1553年,大英帝國以股份集資的方式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莫斯科爾公司。經過幾個世紀的洗禮和改造,股份制經濟體制已經成為全球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

這種形式也曾引發過經濟界的質疑,公司制的目標是股東權益的最大化還是相關者權益的最大化,員工持股的形式是否能最大可能的鼓勵其服務於公司發展,這種利益分配機制是否團結到了儘可能多的資源。

在上述投資人看來,“幣改”可以更多人達成共識,推動他們自發形成社區,進而形成新的勞動生產關係。他心目中企業“幣改”之後的理想場景是:比如一家做醫療服務的公司,進行幣改之後,發行十萬個幣,持幣者可以選擇用幣支付打一次幹細胞,也可以用來投資交易,同時可以邀請更多的人來參與,把更多相關行業的資源都整合進來,幣可以幫助一家企業切入更多的應用場景。

“幣改”是否最終將取代股改呢?有人認為這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被稱為“幣改”概念首創者的羅金海曾表示,“幣改”暫時不會取代“股改”,“幣改”生態建立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之上,除非區塊鏈技術能夠更普及,但“幣改”在某些社交領域以及某些特定行業將很快取代股份制公司,從宏觀層面來看,“幣改”與“股改”可能將長期存在,很多企業會採取“雙軌運行制”,第一次財富分配採用“股改”制,第二三次財富分配採用“幣改”制。

“幣改是在踩紅線,發的Token99.99%都是空的”

法律監管問題一直是區塊鏈領域不可迴避的話題,對“幣改”質疑聲最大的,就是其在挑戰現有的監管和法律框架。上述持反對意見的投資人表示: “‘幣改’這個說法有問題,改變股權設計是在挑戰現有的市場體系,實際上是在踩法律的紅線。”

在該投資人看來,發行Token,既不涉及股權,也不涉及貨幣。“做區塊鏈就好了,沒必要非提一個更新更刺激的概念出來,Token就是Token,幣是幣”。對於所謂“幣改”,可以做,但不要說,是一些投資人的普遍看法,這種心理可能產生於近年來監管對區塊鏈多次“變臉”,“通證化”、“Token經濟”是一部分區塊鏈從業人員目前普遍認可的說法。

Token的屬性是很多種的,這也是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定義不同的原因,以美國為例,也在爭論Token的屬性,它到底是證券、商品、貨幣還是憑證,還是其他什麼。在Newhouse Capital合夥人宋子謙看來,Token經濟會是下一代的股權。

“Token比現有的股權機制相比,可以切入更多的應用場景,繼‘所有權’、控制權和分紅權之後,將‘使用權’也引入到所有者的權益中。再加上Token本身的高流動性,從而可以很好的團結和激勵更多人去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宋子謙解釋道。

“通證”的價值尚未被充分挖掘出來,一些機構和企業對通證化改造的理解也存在誤區。如果只是將通證當成是一種融資模式,通證化改造意義不大。“通證化改造的目的不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去獲客盈利,區塊鏈要解決的是行業問題。” 盜火者區塊鏈應用聯盟發起人袁曄認為。

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某些行業中介環節過多,導致行業發展成本非常高,就可以藉助區塊鏈技術省去一些多餘冗繁的環節。不過,什麼是好的通證模型,哪些是正確的通證模型,業內都沒有定論。可能針對同一家公司,每一家機構設計出來的通證模型都千差萬別。

袁曄堅決反對“幣改”這一說法,在他看來,現在發的Token99.99%都是缺少現實的價值支撐,包括以太坊。“以太坊並沒有解決任何實際的行業問題,除了發Token之外,本身沒有產生實際價值。”產生這一現象的行業深層原因被認為是,由於缺乏合適的區塊鏈平臺滿足應用所需的功能,構架於智能合約的應用很難真正落地。

數據行業天生應該做通證,有些則是“偽概念”

“幣改”和“通證化”兩大派觀念對峙加劇的同時,有些互聯網公司已經搶先一步有所嘗試。比如:2017年10月,迅雷在玩客雲上推出了迅雷版比特幣——“玩客幣”,之後改名為“鏈克”;2017年12月,社交界的老大哥天涯發佈了其區塊鏈代幣“天涯鑽”。

事實上,越互聯網程度高的,越數據化程度高的行業越適合和區塊鏈結合,越適合做通證化。一些可能涉及到資源共享的行業領域可以通過引入Token激勵模式,提升用戶的參與熱情。

2017年,迅雷推出數字通證(digital token)——“鏈克”。鏈克的定位是用來記錄和核算用戶通過其雲計算平臺,在家中自願貢獻給企業的計算資源,通過共享計算的方式,節約社會資源、保護社會環境、持續穩定獲得業務的增長。目前,鏈克也在構建屬於自己的區塊鏈生態,比如作為用戶可使用鏈克兌換迅雷及其合作伙伴提供的相關服務。

在發行“天涯鑽”之後,近日天涯社區又打造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通證“天涯分Tianya Token(TYT)”體系。該體系已於8月8日開放全民公測,一系列“特持鑽挖礦“、”創作挖礦”及“投票挖礦”計劃隨之開啟。天涯社區創始人邢明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區塊鏈的理念特別適合天涯,包括天涯的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痛點,比如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建立信任和溯源確權。

當然也有一些互聯網公司“出師未捷身先死”。今年1月,人人公司發佈RRCoin白皮書,宣佈將推出區塊鏈項目人人坊以及代幣RRCoin,並將利用RRCoin作為社交平臺的支付工具,不過不到兩週就遭到監管約談並迅速被叫停。

除了互聯網領域之外,食品溯源也是區塊鏈的一個大戰場,阿里、京東、沃爾瑪等巨頭紛紛入局。不過,在袁曄看來,區塊鏈技術與食品安全的結合是一個偽概念。

“很多傳統業務發展基礎不錯的項目在現階段完全沒有‘+區塊鏈’的可能:食品溯源,人工智能等等,因為以現有區塊鏈的物理條件,在可以確定的未來一段時間內是無落地可能的。”袁曄表示。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王菲,原文:http://news.pedaily.cn/201808/434766.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