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蜜桔,我做一个阿土的粉丝就好

今年七月十号,收到了来自于象山青果水果专业合作社郑明土寄过来的加温柑橘。对于象山的加温柑橘,这二年总是充满了期待,这一节来自于15年6月的那二个桔子,第一口我就被征服了。于是去年找了个时间,带了些人跑去看阿土那里看加温柑橘。然而回来后却浇灭了我发展加温柑橘的念头。面对50元一斤的柑子,我觉得作为一个水果从业者,是不该错过的。

夏日蜜桔,我做一个阿土的粉丝就好

今年的包装:一个这样的盒子里装6个桔子,4盒一个纸袋

对于加温柑橘,这次参观改变了我的想法,如同我在一篇文章中所说,当你无法承受种植的难度,但依然想感受这个水果的魅力,也可以选择不做一个种植者,去做一个品尝者。如同夏日蜜桔这块,我只须做一个阿土兄弟的粉丝就好,桔子熟了,去一趟或者买一点尝尝,就能够让我满足。

夏日蜜桔,我做一个阿土的粉丝就好

里面6个桔子,包装的很好,保存完整

今年寄过来的柑橘,我感觉没有去年的好。虽然去年由于水分控得太重,有点儿带了苦味,但柠檬苦素的味道并不影响我对柑橘口味的评价。今年主要的问题是糖度不高,一般在11度左右,这对于优质柑橘动不动就13-14的还是差了点,好在酸度不大,口感依然很好。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皮厚了些,我觉得上野早生这个品种的特点是紧皮。记得有一次去象山考察,带回来的就是上野早生,剥皮容易碎,主要原因就是紧皮。然而今年却很松,皮较厚,没有了去年皮如纸薄一样的感觉,有几个桔子已经出现枯水。当然在这个夏日里能够吃到如此芬芳的柑子,真的是一种幸福。

夏日蜜桔,我做一个阿土的粉丝就好

相对来说今年的糖度不是很高。

当然今年阿土桔子的包装进行了改版,用了小盒包装,更适合于快递发货。对于这样的改版我还是认同的,在这样的价格下,是该配套有好的包装,包装不仅仅是看看漂亮,更重要的是起到包装本身固有的保护和运输的作用。确实做到了容易运输,保护到位,适合于快递发货。

夏日蜜桔,我做一个阿土的粉丝就好

应用这样的包装,发快递就没有什么问题。

50元的加温柑橘以其成熟的时间和品质成为这个时期一个特别的存在,分享你所没有的好东西,往往成为现代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无需为阿土兄弟能不能卖掉而操心,也无需为他的红美人是否定价100元一个而惊讶。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我们依然为过去的贫穷而限制了想象。

去年从象山考察回来后,正如我文章开头所说,浇灭了我对于发展加温柑橘的想法,我认为这种生产模式所涉及的技术上的难度非常大,不仅是没有现成的相关数据或经验,而且就算能够相互交流,但依然无法解决每年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比如2017年时因梅雨季节连续20天的阴雨,使得成熟推迟,虽然温度低了,但上色却并不好,最大的问题是由于长期的控水,使得整个柑桔树势出现严重的缺水。“水已经不好补了,计划分期采摘,对于着色差的也只能摘下来”,阿土对这样的天气出乎他的预料很是无耐。然而,到了2018年,却出现梅雨季节高温干旱,后期温度过高,高温下柑橘糖的积累受到了影响,感觉今年的柑橘明显地皮厚了,糖度和酸度都低了,另外出现了浮皮和缩水。这也是棚内温度和湿度影响的结果。所以我还是期待能够出现如2015年6月上旬的柑橘。这个时间温度相对来说比较低,成熟期在6月,我自认为品质会好于7月,因为7月对于浙江来说,已经太热了。

夏日蜜桔,我做一个阿土的粉丝就好

这是今年的桔子,皮相对来说较松而厚(对比去年的,下面)

夏日蜜桔,我做一个阿土的粉丝就好

这是2017年在阿土桔园里的桔子,皮薄如纸

也许正是这些因素,对一个没有积累的种植者,需要投入的不仅仅是全套的设施和设备,还需要准备好多年的时间,认真的去积累整个管理中的经验,并与所谓的生命中的运气为伴。能够如阿土一样坚持下去,并有实力坚持下去的人真的不好找。

杨荣曦曾经讲过的一件事情。一位日本的专家来看象山的加温柑橘,他说:“你们碰到问题是正常,你们所有碰到的问题,日本都碰到过,种得人多、种得时间长,这些问题慢慢都解决了。现在你们碰到的问题那是因为你经历过得还太少了。”

夏日蜜桔,我做一个阿土的粉丝就好

今年的上色还是有一些问题,我估计与温度太高有关。

去年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进行了感慨。我认为生产加温柑橘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想学就能学的。阿土进去了,成就了中国加温柑橘第一人,后来者想进去,那技术和时间的门槛在那里,虽然市场依然很大,但是否能够跨过这些门槛才是需要考虑的。清扬老师今年发了篇文章,对于阿土加温的红美人,给出了30万一亩的理论产值,其实,阿土的上野早生的加温桔子,6000斤的产量,50元一斤,理论上不也是30万吗?

对于红美人,我感觉连阿土同志也很关注

今年清扬老师的文章:夏日里成熟的“红美人”,亩产值能否达到30万元?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象山加温柑橘的情况,清扬老师去年的文章就不错:12年的用心良苦,造就中国温室蜜橘第一人。

而我的文章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加温柑橘并不是仅仅加个温这么简单,它是一种足以改变你生活的方式。六月桔子、十里桃林与烧水煮茶

夏日蜜桔,我做一个阿土的粉丝就好

今年的柑桔有些高桩型,与扁平的相比,我感觉是皮稍厚了一点。

关于加温柑橘,杨荣曦认为作为环境可控程度最高的一种栽培模式,通过人为调节各种土、肥、温度、光照等一系列指标,使生长在最佳的生产环境中,期望达到最佳的品质,这是理想也是目标。然而实际上,经过10多年的摸索,依然没有完会掌握相关技术,离最优品质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日本同类产品相比也有一定的差别。在技术上杨荣曦认为通过加温栽培技术,可以进行一些在露地或者简易设施栽培无法开展的试验,得出更为精准的试验结果。如果设施栽培技术摸索成熟,可以较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为今后沿海发达地区种植优质柑橘提供新的选择。

我同意杨荣曦的观点,单从技术和未来趋势来看,正如日本的加温柑橘也是柑橘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来看,浙江建设的加温柑橘棚还是有好几个,但能够有所成就的只有象山的加温柑橘。而象山加温柑橘之所以成功,我认为在与郑明土,没有阿土的努力和坚持,是成就不了当下的夏日柑橘。

我希望在加温柑橘方面,不仅仅只关注30万一亩的产值,更应该看到其背后所支撑的技术与投入。我希望对于想进入这一块的朋友能够对加温柑橘有清醒的认识,也期望在夏日柑橘这块,阿土兄不再寂寞。

后记:从7月上旬收到桔子后到现在已经1个月多了,虽然今年没有亲自去感受夏日蜜桔的芬芳,但依然能够品尝到桔子而感到幸福。在清扬老师的文章留言中,有些朋友看到了30万一亩的产值,或者说是沿海发达地区在特色果品中的商机,可能会去尝试。我觉得技术上阿土在那里,今年的柑橘还是让我看到了技术上的难度。因此对于本文来说,还是有必要再次来说说加温柑橘这件事情,期望对一些朋友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邱立军 浙江定海人 高级农艺师 悠果农业主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