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淪爲生育機器的女人後來怎樣了?

那個淪為生育機器的女人後來怎樣了?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使用的所有細節,都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

01

大家好,這裡是《使女的故事》共讀的第一天,今天,我將為大家介紹這本書的基本背景和本書的第一章內容。

20世紀末的美國社會,暴力和犯罪無所不在,充滿了不安定因素,人人自危,女性更是如此。

整個社會世風日下,金錢成了衡量人價值的唯一標準,色情物品氾濫,兩性關係輕率隨便。男人與女人互不尊重。

除此之外,生態環境和汙染問題也日益嚴重,掌握了高科技的現代人,對上蒼恩賜人類的資源肆意破壞。隨著全球環境汙染日益嚴重,人類的精子梳理正在悄然下降。

而使女,就此誕生.

使女就是上層當權人物”大主教“的生育機器。他們是一群身份曖昧的女人,沒有自己爹生活和真實姓名,所有屬於自己的名字都被抹去。

她們是書中“毫無特徵,難以描述的紅衣女人“,認為自己的用途“就是生育,除此之外,別無它用。”(書中23章)

那個淪為生育機器的女人後來怎樣了?

02

故事發生在基列共和國內,“基列”一次來源於《聖經》,是以色列英雄基甸和米甸人交戰之地,也是以色列限制以利亞的故鄉。

基列的當權者被一群極端分子控制。這些激進分子起源於十九世紀的美國“千禧年”運動,當時美國出現了基督在世的熱潮,信奉者認為世界末日之際基督將復活,併為王一千年,就此獲得1000年的和平,因此成為“千禧年”運動。他們還認為基督教最根本得教義是把聖經裡的句句視為絕對正確的真理,於是他們開始關閉大學,反對合法墮胎和婦女權利平等等法案。

基列共和國企圖通過宗教的力量束縛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用滅絕人性的手段挽救人類。

於是,他們從政府,宗教,經濟,教育,家庭這五個方面進行了變革。

為了禁止思想和行為多元化和多樣化,他們實行集權政治,用統一的服飾把女人按功能和角色劃分,夫人,嬤嬤,使女,馬大(女僕),經濟太太,蕩婦都有規定的服裝。男人也是如此,眼目(眼線),天使軍士兵,衛士,包括大主教都有同一的服裝。

不僅如此,他們還為使女們規定了見面時固定的寒暄用語,和每日的吃食,對使女來說,重要的是營養而不是滋味。

在這個社會,家庭的生育功能幾乎不復存在,都是依靠“使女”來完成。使女如同一個機器,可以隨意更換,遺棄。

經濟方面,基列剝奪了女性的工作權利和個人財產,使女性失去獨立,不得不徹底依賴男人。而在教育方面,則禁止女性讀書寫字,由嬤嬤們施以教化。

我們的故事,就在這裡,開始了。

03

我的寢室原本是學校的體育館,那裡從前曾經舉行過比賽,為此,光亮可鑑的木地板上到處畫著直的和圓的線條,想必也曾舉行過舞會,樂聲迴旋縈繞,一種風格變化為另一種風格。

這裡曾經有過性,寂寞及對某種無以名狀之物的企盼。

那時,我們渴求未來。

這種貪得無厭的本能瀰漫在空氣中,即使我們躺在排列成行的行軍床上,無法交談,只能一心入睡的時候,它仍在空中揮之不去。

休息的屋內燈光已經調暗,莎拉嬤嬤和伊莉莎包嬤嬤來回巡視著。她們沒有槍,只有從天使軍挑來的警衛才有。他們背對著我們,站在鐵欄杆外。他們既讓我們感到害怕,也讓我們心猿意馬。但願他們能轉過身來看我們一眼,但願能與他們交談。漸漸地,我們學會了幾乎不出聲的耳語。我們還學會了解讀唇語,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互通姓名:阿爾瑪,珍妮,德羅拉絲,莫伊拉,瓊。

那個淪為生育機器的女人後來怎樣了?

04

解釋一下天使軍的含義。在這裡,阿特伍德借用英國著名詩人約翰·米爾頓《失樂園》中亞當和夏娃在人類墮落前的伊甸園受天使保護,免遭惡魔撒旦入侵的典故,基列共和國自比為被魔鬼包圍的天堂,那麼守護他的人自然是天使。這無疑是一個莫大的諷刺,畢竟在這裡,連渴求未來都是一種貪得無厭。

使女只能穿著紅色的衣服,因為紅色意味著生育。

終其一生,所能享受到的只是從一個家庭到另一個家庭,為陌生的男人和女人生下他們的孩子。

當女人淪為生育的機器會怎樣?我已經不敢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