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指尖藝術——草編

傳統的指尖藝術——草編

在會寧,草編是編織工藝中最廣泛的工藝。眾所周知編織工藝是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編織工藝品是老百姓創造的,以技藝的形式,物的形態表現的藝術產品。它融匯了不同時期的文化訊息,體現了老百姓的創造力。

通渭草編的歷史

作為一種古老的地方手工藝,據縣誌資料記載,通渭草編藝術已有上千年曆史。相傳在十七世紀就已遠銷日本、俄羅斯等國。由於通渭草編藝術起源早,原料分佈廣泛,能夠就地取材,製作精細,因而深受人們所喜愛,其草帽就是農民下地幹活,商人遠出時用以遮陽擋雨的代表性工藝品。

傳統的指尖藝術——草編

傳統的指尖藝術——草編

會寧草編的構成、特點、意義

草編藝術品裝飾形象的構成,主要有造型、紋飾、色彩三個要素。

會寧冬小麥分佈廣泛,麥杆原料極為豐富,而且皮薄質軟,富有彈性。

千百年來,會寧人民創造了極為豐富的草編工藝品,不僅滿足了當地人們的生活和觀賞需要,而且暢銷國內外,對我縣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極積的推動作用。它反映和包容了明清以來各個歷史階段中手工技藝的發展史,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其文化藝術價值更是溢於言表,使它能夠在地方民間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會寧草編是通渭老百姓充分利用現有原料編織生活和美化生活的真實體現,它的大眾性特徵決定了它的文化先進性、觀賞性特徵決定了它的藝術價值。即實用又美觀,草編工藝品深深地紮根於民眾之中,為人們所喜愛,正是這種實用與觀賞相統一的特徵,使草編工藝品得以"雅俗共賞"、"價廉物美"。

傳統的指尖藝術——草編

傳統的指尖藝術——草編

草編工藝品

會寧草編藝術,根據用途可分為玩具、衣著、傢俱、建築室內裝飾、麥杆畫、日常用品等六大類,其中草帽是傳統的草編產品,不僅具有遮陽擋雨的實用價值,而且還有禮帽、童帽、太陽帽等裝飾色彩濃重的新品種,其產品遠銷國內外。

麥杆貼畫是草編制品中的精品之作,其作品美觀大方,層次分明、形象逼真,具有上千年質地不老化、不褪色的效果,有著"中國民間藝術一決"的美稱,既富有濃重的傳統文化內涵,又極富現代裝飾性和欣賞性,麥杆畫通過燻、蒸、燙、漂、剪、貼、雕等十幾道加工處理工序,在保持麥杆光澤和紋理的基礎上,吸收了國畫、版畫、剪紙、烙畫、貼畫諸多藝術表現手法,製作精美、色澤明快,給人一種反樸歸真的藝術享受。

傳統的指尖藝術——草編

傳統的指尖藝術——草編

草編藝術是編織中的珍品。傳統工藝 漸趨衰落,已到了瀕臨失傳的邊緣,能夠完整編織的藝人已屈指可數,這些年由於十年久旱,自然原料供應不足,技術開發型人才缺少,工藝比較落後,以手工生產加工為主,花色單調,品種少,缺乏競爭優勢,品牌意識不強,落後守舊,因此使其生存空間變得狹小。尤其是青年一代對現代時尚文化的熱衷,新型市場意識的形成等因素的影響,其往日規模和受眾群體已大不如從前。

我們相信,通過各種措施的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通渭草編將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傳統的指尖藝術——草編

《移家寄諸丈》

十弓荒圃百弓山,縛草編茅屋兩間。

雞甕不知天廣大,鶴巢已覺地寬閒。

勝心擾擾雙蝸角,畏路巖巖九虎關。

退一步行差得計,野雲深處即商顏。

傳統的指尖藝術——草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