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8月22日上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明永率市人大代表内务司法专业小组对广州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集中视察。广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勇向市人大代表内务司法专业小组汇报了全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有关情况。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座谈会现场

余明永一行在广州中院执行指挥中心现场观摩了执行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成果。执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分别从查人找物、执行效率、规范执行和阳光执行等四个方面向代表们演示了执行查控、执行办案、执行管理和执行公开等16个执行业务系统,充分展现了广州中院在查人找物、数据分析、执行联动、评估拍卖、案件管理、移动办公、快速送达、应急指挥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执行信息化建设成果展示

现场观摩结束后,广州中院院长王勇以及越秀法院院长万云峰、番禺法院院长何国雄分别汇报了推进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情况,并与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明永发言

座谈会上,余明永副主任对广州法院在解决执行难中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特别是执行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王勇介绍到,2016年以来,尤其是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吹响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仗冲锋号以来,广州法院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上级法院指导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坚定信心、持续攻坚,推动执行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两年多来,全市法院执行办案质效持续向好,智慧执行水平大幅提升,查人找物难题有效破解,失信惩戒格局初步建立,综合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显著增强,为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广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勇汇报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

今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到广州调研时对广州法院执行工作成效予以高度肯定,要求要在破解“送达难、执行难”问题上大胆探索,为全国法院提供先进经验。4月下旬,省委政法委决定在广州法院开展“送必达、执必果”工作试点。四个月来,广州法院将“送必达、执必果”试点工作纳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格局中统筹考虑、一体推进,迅速落地46项重点措施,解决了一批急难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统计,今年1至7月,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05887件,同比增长3.01%;结案71049件,同比增长55.1%;存案61390件,同比下降21.09%;法官人均结案268件,同比增长29.5%;执行到位金额232.8亿元,同比增长150.3%;实际执结率26.6%,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执行完毕率20.03%,同比增长7.5个百分点;总体上呈现结案明显增长、结案增幅明显超过收案增幅、存案明显下降、质效明显提升的“四个明显”向好态势。

重点工作措施

❖ 压实领导责任,全面进入决胜状态

把“基本解决执行难”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市法院之力,多措并举全力推进。

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广州中院成立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由王勇院长任组长。王勇院长先后8次组织召开基层法院一把手参加的督办推进会,专题研判形势、部署工作,先后2次在执行指挥中心对全市法院执行工作进行视频巡查。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实行挂图作战。制定《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行动计划》《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作战图》,对26项措施逐项制定落实方案,局、庭两级分别制定攻坚作战图,分条列项跟踪落实。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是加强督导检查。广州中院执行指挥中心以每周一检查、每月一通报、每季度一小结、每半年一评估的力度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并在全市范围公开通报。

协作保障到位。制定《关于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对执行工作所需的人、财、物优先保障。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增配62名执行法官和118名执行辅助人员;对23名不适应执行岗位要求的干警,及时调整出执行队伍。

❖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执行质效

健全新型执行团队运行机制。以员额法官为核心建立45个新型执行团队,明确执行法官、辅助人员职责,使法官专注裁决事项。

全面推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建成快速执行、普通执行团队协同配合的多层次执行办案体系。市中院成立由3名法官组成的快执团队,按照1:3比例配备执行助理,实现以10%的执行人员力量办理70%以上的执行案件。

完善执行转破产衔接机制。制定实施《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实施意见》,今年1至7月,全市法院13635件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

推进分段集约执行机制改革。8家法院实行执行警务化改革,市中院成立司法警察执行大队,每天派驻至少6名法警配合执行工作。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完善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健全执行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导向作用。

❖ 健全联动机制,完善综合治理格局

坚持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下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形成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政治优势。今年以来先后12次向广东省委政法委、广州市委、广州市委政法委汇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广州市委政法委成立由谢晓丹书记任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先后3次在广州中院召开全市“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会。

健全与公安机关的衔接协作机制。广州中院与广州市公安局建立三级联络员制度,联签《司法拘留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联动机制备忘录》。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协助法院拘留失信被执行人173名,其中124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履行还款义务。建立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网络协作执行机制。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构建网格员协助执行体系。开展网格员协助执行工作试点,首批纳入网格员11000名,协助办理送达、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等事项293项。

建立涉案不动产、车辆网络询价机制。5月11日与京东公司联合启动网络大数据评估试点工作,6月份以来对293件案件321宗不动产进行大数据评估,评估周期从平均三个月缩短到三个工作日。在从化区法院开展税务部门网络询价机制试点,6月份以来对16件案件28宗不动产进行询价,实现当天询价、当天反馈。

推动涉案广州牌照小客车带指标拍卖。修订后的《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明确符合增量指标申请条件的买受人竞拍司法拍卖车辆可直接申领指标,花都法院首批4辆小汽车已经成功拍卖,平均溢价率超过500%。

推行公证参与执行辅助事务。公证机关派驻8名工作人员常驻法院工作,参与执行送达、见证执行、财产线索核实等执行辅助事务。今年以来协助办理案件650件,辅助办理执行事项1215项。

❖ 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智慧执行水平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广州法院执行数据综合监控中心

将智慧执行纳入广州智慧法院体系,形成执行与科技相融合的执行工作新模式。

大幅扩容天平执行查控网。实现与市工信委大数据局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对接,导入户政、人社等各职能部门基础数据13类70亿条。推动公安、法院数据对接,已接入900余万外来人口居住信息。与佛山中院签订“广佛同城”执行协作协助工作机制备忘录,率先建立启动跨区域财产查询网络化工作模式。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信用云惩戒”。建成广州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实现与市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对接,执行联动单位可自动抓取失信信息。在全国率先上线微信执行悬赏功能,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8442名,其中5291人主动履行义务;限制高消费43199人,限制出境106人,罚款1888.2万元,予以司法拘留247人;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26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上线执行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

执行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实现两级法院全部执行案件全流程可视化实时监控。执行案件流程节点预警系统实现对财产查控、处置、执行款到账等9个关键环节的动态管理、逐级预警、限时督办。今年以来依托数据管理分析平台集中查询55万余次,集中控制财产7283项。全市基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实现与市中院执行指挥中心远程视频指挥平台的全面对接。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 坚持效果导向,推动形成“广州经验”

建立以成效为导向的量化验收、情况通报、宣传推广机制,做到“不只有动静、更要见声势”。

咬紧“两个90%”目标不放松。对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83项指标自评,77项已达标或阶段性达标。

加强情况主动通报。

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寄送《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信息专刊》4200余份,通报工作进展、典型案例,争取代表理解支持。先后召开6场新闻发布会,主动向媒体通报执行工作进展。

加大经验总结推广力度。通过官方微信等平台主动推送执行工作亮点、典型案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门介绍了广州法院智慧执行工作经验。开展7次“直播抓老赖”活动,观看人数逾550万人次。《人民法院报》头版刊发《送必达执必果》专题报道。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门介绍了广州法院智慧执行工作经验。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人民法院报7月13日头版刊发文章《送必达,执必果——广州法院开展试点破解送达难》,报道广州法院为破解“送达难、执行难”问题的经验。

科技助力“执行难”决胜仗,广州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获市人大点赞!

*开展直播抓“老赖”活动。

存在的问题

王勇指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广州法院也充分认识到“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问题。主要是:

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外部协作在少数关键环节遇到瓶颈;

执行干警长期超负荷工作,挖潜能力有限。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接下来,广州法院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坚决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仗。

❖ 确保全市法院整体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

对照中国社科院第三方指标体系88项指标,以最高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巡查组反馈问题和全市法院新一轮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逐项分析问题原因、逐项制订整改方案、逐项落实责任分工、逐项监控整改效果。加强对进度落后基层法院的督查指导,确保全市法院顺利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委托的第三方评估验收。

❖ 进一步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健全完善网格员协助执行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公安机关快速查询信息共享及网络执行查控协作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市工信委被执行人大数据画像项目,进一步提升查人找物能力。推动尽快印发《贯彻〈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探索小额执行司法救助和保险理赔制度,借助社会力量化解执行难题。

❖ 深化智慧执行应用成效

完善天平执行查控网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平台、业务平台对接,实现更大范围的网上查、冻、扣一体办理和信息推送反馈。完善智慧送达平台和文书自动生成功能,升级移动执行APP,辅助执行法官进行时间科学管理,进一步提升执行效率。完善执行大数据平台管理功能,大幅增加可视化管理的时间节点,实现从“管到人”到“管到案、管到物”的转变。

❖ 强化内外监督

主动向人大汇报工作,定期通报重点工作情况,开展“邀请代表看执行”活动,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现场观摩、见证执行、座谈交流等方式,多渠道听取代表意见。认真办理代表关于执行工作的建议,不断改进执行工作。升级完善微执行微信小程序,深度开发流程节点主动告知、款项到账自动提醒、执行悬赏智能精准推送等功能,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知情权。

❖ 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加强组织策划,围绕涉民生案件、涉环保案件、涉金融案件、污染防治攻坚战、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主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大规模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典型案例、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执行不能的宣传,凝聚全社会理解执行、尊重执行、支持执行的广泛共识。

来源 | 广州中院

通讯员 马伟锋 周冠宇 甘尚钊

摄影 | 彭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