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裡猶知身是客》:二十世紀中國讀書人和學者的故事

《夢裡猶知身是客》:二十世紀中國讀書人和學者的故事

二十世紀——從晚清到民國,再到新中國,中華民族歷經百年滄桑。

回望中國這一百年的學術史,五代學人,前仆後繼,投身於民族復興的大潮中。

他們有的意氣風發,有的默默耕耘,有的追求進步,有的甘願保守——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人生選擇,背後捨棄不掉的,始終都是家國情懷。

那就讓我們懷著溫情與敬意,隨著《夢裡猶知身是客:讀書人的百年沉浮》這本書一起,走進那個已經逝去,卻並不遙遠的時代,感受一下中國讀書人的風骨……

近代著名翻譯家和教育家嚴復,出生於福建侯官。起初,他和絕大多數中國士人一樣,沉浸於四書五經當中,幻想通過科舉,實現人生抱負。

13歲那年,嚴復的父親病逝,他的私塾學習生涯被迫中斷,開始走上一條和別的學子大為不同的道路。

第二年,也就是1867年,嚴復進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十年後,他又開始了為期兩年的英國留學生涯。

嚴復精通多國語言文字,翻譯了大量西方著作,對當時的教育界和翻譯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比如,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信、達、雅”翻譯原則,就是由他首倡的。

然而,嚴復回國以後,四次參加科舉考試,結果都名落孫山,因為科舉考的還是四書五經那一套。

在現在的各種考試中,外語都是重頭戲,有人甚至得出“得外語者得天下”的結論。可惜外語超級厲害的嚴復,生不逢時。

劉文典作為一代文史大師,生性狂放不羈,對當時的“新文學”十分輕蔑。

《淮南鴻烈集解》和《莊子補正》是劉文典的得意之作。

他認為從古至今,真正懂得《莊子》的,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莊子本人,一個是他劉文典,剩下半個是馮友蘭,自負之心溢於言表。

劉文典在西南聯大教書時,有一次日本飛機前來轟炸,他趕緊和眾人一起“跑警報”。

《夢裡猶知身是客》:二十世紀中國讀書人和學者的故事

劉文典突然看見搞“新文學”的沈從文,也在“跑警報”,便憤憤不平地說道:“我跑警報是為了保存國粹,他沈從文跑是為了什麼?”對其充滿不屑。

像劉文典這樣桀驁不馴的大學者,連一國首腦都不放在眼裡——他曾有過和蔣介石當眾頂牛的光輝事蹟。

有一次,蔣介石召開安徽省政府擴大會議,劉文典時任安徽大學校長,也在出席會議之列。

開會時間已過多時,這位穿著長袍馬褂的大學校長,才姍姍而來。蔣介石一看到劉文典,氣不打一處來,拍案大罵道:

“劉文典,你看看自己像個什麼東西?簡直是一個封建遺老!”

劉文典反唇相譏道:

“蔣介石,你看看你是個什麼東西?純粹是一個封建軍閥!”

蔣介石氣得下令將劉文典抓起來,揚言要槍斃他。幸虧有國民黨元老蔡元培出面說情,說劉文典有精神不正常的老毛病,老蔣這才作罷。

劉文典這份學者的孤傲,令人肅然起敬。

著名學者卞(biàn)孝萱,出生於揚州一個大家族。但他來到這個世界才兩個月,父親就溘然長逝。

大字不識的母親,一邊含辛茹苦地撫養孩子,一邊跟著鄰居學認字——每天學四個字,學會以後,再回家教給兒子。

卞母學字教子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柳亞子、陳寅恪等著名文人和學者,他們紛紛給卞孝萱題字繪畫。

卞孝萱十分孝順,他在母親的鼓勵下,從立信會計學校畢業之後,白天在銀行工作,晚上苦讀到深夜,打下了堅實的學問基礎。

後來,卞孝萱被金毓(yù)黻(fú)先生推薦給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成為他的助手,協助其修訂《中國通史簡編》。

范文瀾告訴卞孝萱:“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字空。”學問必須要“專通堅虛”。這位著名學者的諄諄教誨,令卞孝萱一生受用不盡。

《夢裡猶知身是客》:二十世紀中國讀書人和學者的故事

後來,卞孝萱還當過章士釗的助手,幫他校對《柳文指要》。

卞孝萱原本沒有機會讀書識字,幸運的是,他有一位偉大的母親,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前輩們的器重,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

雖然老教授已經仙去九載,但他的生平,時至今日,仍是那麼勵志。

我們都是歷史長河中的匆匆過客——有一些人妄想主宰一切,卻落得一切“總被雨打風吹去”。只有那些能認清自己“過客”身份,有自知之明,有人生規劃的人,才能幹出一番事業

《夢裡猶知身是客:讀書人的百年沉浮》這本書,既是在反思中國百年學術史,也是在反思今天的大學和學術現狀。

如果您想要更詳細地瞭解二十世紀的中國學人,閒暇時,不妨讀一下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