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犹知身是客》:二十世纪中国读书人和学者的故事

《梦里犹知身是客》:二十世纪中国读书人和学者的故事

二十世纪——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

回望中国这一百年的学术史,五代学人,前仆后继,投身于民族复兴的大潮中。

他们有的意气风发,有的默默耕耘,有的追求进步,有的甘愿保守——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背后舍弃不掉的,始终都是家国情怀。

那就让我们怀着温情与敬意,随着《梦里犹知身是客:读书人的百年沉浮》这本书一起,走进那个已经逝去,却并不遥远的时代,感受一下中国读书人的风骨……

近代著名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出生于福建侯官。起初,他和绝大多数中国士人一样,沉浸于四书五经当中,幻想通过科举,实现人生抱负。

13岁那年,严复的父亲病逝,他的私塾学习生涯被迫中断,开始走上一条和别的学子大为不同的道路。

第二年,也就是1867年,严复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十年后,他又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英国留学生涯。

严复精通多国语言文字,翻译了大量西方著作,对当时的教育界和翻译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比如,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就是由他首倡的。

然而,严复回国以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都名落孙山,因为科举考的还是四书五经那一套。

在现在的各种考试中,外语都是重头戏,有人甚至得出“得外语者得天下”的结论。可惜外语超级厉害的严复,生不逢时。

刘文典作为一代文史大师,生性狂放不羁,对当时的“新文学”十分轻蔑。

《淮南鸿烈集解》和《庄子补正》是刘文典的得意之作。

他认为从古至今,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一个是他刘文典,剩下半个是冯友兰,自负之心溢于言表。

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教书时,有一次日本飞机前来轰炸,他赶紧和众人一起“跑警报”。

《梦里犹知身是客》:二十世纪中国读书人和学者的故事

刘文典突然看见搞“新文学”的沈从文,也在“跑警报”,便愤愤不平地说道:“我跑警报是为了保存国粹,他沈从文跑是为了什么?”对其充满不屑。

像刘文典这样桀骜不驯的大学者,连一国首脑都不放在眼里——他曾有过和蒋介石当众顶牛的光辉事迹。

有一次,蒋介石召开安徽省政府扩大会议,刘文典时任安徽大学校长,也在出席会议之列。

开会时间已过多时,这位穿着长袍马褂的大学校长,才姗姗而来。蒋介石一看到刘文典,气不打一处来,拍案大骂道:

“刘文典,你看看自己像个什么东西?简直是一个封建遗老!”

刘文典反唇相讥道:

“蒋介石,你看看你是个什么东西?纯粹是一个封建军阀!”

蒋介石气得下令将刘文典抓起来,扬言要枪毙他。幸亏有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出面说情,说刘文典有精神不正常的老毛病,老蒋这才作罢。

刘文典这份学者的孤傲,令人肃然起敬。

著名学者卞(biàn)孝萱,出生于扬州一个大家族。但他来到这个世界才两个月,父亲就溘然长逝。

大字不识的母亲,一边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一边跟着邻居学认字——每天学四个字,学会以后,再回家教给儿子。

卞母学字教子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柳亚子、陈寅恪等著名文人和学者,他们纷纷给卞孝萱题字绘画。

卞孝萱十分孝顺,他在母亲的鼓励下,从立信会计学校毕业之后,白天在银行工作,晚上苦读到深夜,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

后来,卞孝萱被金毓(yù)黻(fú)先生推荐给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成为他的助手,协助其修订《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告诉卞孝萱:“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字空。”学问必须要“专通坚虚”。这位著名学者的谆谆教诲,令卞孝萱一生受用不尽。

《梦里犹知身是客》:二十世纪中国读书人和学者的故事

后来,卞孝萱还当过章士钊的助手,帮他校对《柳文指要》。

卞孝萱原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幸运的是,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前辈们的器重,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

虽然老教授已经仙去九载,但他的生平,时至今日,仍是那么励志。

我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有一些人妄想主宰一切,却落得一切“总被雨打风吹去”。只有那些能认清自己“过客”身份,有自知之明,有人生规划的人,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梦里犹知身是客:读书人的百年沉浮》这本书,既是在反思中国百年学术史,也是在反思今天的大学和学术现状。

如果您想要更详细地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人,闲暇时,不妨读一下这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