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這東西,會上癮

“喪”作為網絡詞,常常是如今90後當中盛行的一個文化象徵,形容一些態度消極、情緒消沉、精神萎靡的一群年輕人比較負能量的狀態,有“頹喪”之意。常常被用做如某某人很喪,某某人喪爆了。

生活裡到處都是煩心事,最糟糕的不是無力反抗,而是根本就提不起反抗的勁兒。減肥無望?胖著唄。買不起房?租著咯。被秀一臉恩愛?唉,單著吧,不要和我比懶了,我也懶得跟你比。

開心一天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

那為什麼不選擇難過的一天呢?

——喪文化的心理成因

喪這東西,會上癮

-1-

“喪”的由來

2016年7月,葛優啥也沒幹就突然成了網紅,一張來自1993年的照片。圖片上的葛優還有頭髮,但和現在一樣削瘦。他嘴邊續著鬍渣,穿著奶奶花襯衫,嘴角微張宛如靈魂出竅,一臉生無可戀,癱躺在舒適鬆軟的大沙發上。這就是我們常見的“葛優躺”表情包,感覺身體被掏空實在是我們每一個人忙忙碌碌人生的真實寫照。

拼命努力為了成功那麼困難,努力未必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很輕鬆,就讓別人去拼搏努力,我就承認自己是垃圾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我覺得躺著什麼都不用做的狀態挺棒的。

你說比你優秀的人都在努力,你努力還有什麼意義,鹹魚總有翻身的一天,但翻身了之後還是鹹魚,這些絕望又寫實的發言,是青年人洞悉並受困於自身無能的“喪文化”的崛起。

喪這東西,會上癮

-2-

“喪”發展經歷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某說話類辯論達人秀《奇葩說》,裡面的辯手們就常常提到“喪”這個詞,第二季的奇葩之王邱晨便是其中“喪”文化的典型代表,無時無刻不散發著喪x的光輝,彰顯出喪x的自我修養,使得“喪”這個詞越累越多的被更多年輕人所熟知。

除此之外就是今年年初“喪茶”網紅店的走紅,一事無成奶綠、碌碌無為紅茶、依舊單身綠茶、想死沒勇氣馬奇朵、沒錢整容奶昔……曾經以段子形式流傳於網絡的“喪茶”,如今真在上海開出了一家門店,每天一杯負能量,讓喪來的更加喪心病狂。

喪這東西,會上癮

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喪”表情包還有數不清的喪句。

除了開頭我們說到的葛大爺躺姿勢和奇葩說邱晨之外,關於“喪”的代表人物差不多是條鹹魚,日本短片裡面的主人公懶蛋蛋、日本某個吉祥物滑次郎諸如此類的形象。他們無不例外都是在傳遞一種“我已經是個廢物”自嘲式的信息。因此被網友們製作成了相關的表情包,受到年輕人的廣泛使用和大量轉載。

喪這東西,會上癮

喪句

1.青春為什麼一定要跑步流汗,為什麼不能在河邊虛度。

2.你努力做到的最好,可能還不如別人的隨便搞搞。

3.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還相信這句話。

4.你以為有錢人很快樂嗎?他們的快樂你根本想象不到。

5. 別灰心,人生就是這樣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的。

6.有人出現在你的生命裡,是為了告訴你:你真好騙!

7.有時候你不努力一下,都不知道什麼叫絕望!

8.當你覺得自己又醜又窮,一無是處時,別絕望,因為至少你的判斷還是對的。

9.喜歡一個人就去表白,萬一成備胎了呢。

10.男女之間一定有純真的友誼,因為每一個認識我的女生都說最多隻能跟我做朋友。

-3-

“整個垮掉”的一代

成敗歸因為外部環境

01

這些有點帶著自嘲意味的喪句,反映的卻是在社會焦慮下的年輕人的進取心的消磨。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做不到並不是因為我不努力,而是我運氣不好、別人有背景雲雲。不把失敗歸結於自己不夠努力,而歸結於運氣等其他的外在因素,除了自欺欺人,恐怕再也沒有其他的價值。

喪這東西,會上癮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自己的行為常常會進行原因分析,並做出自認為合理的解釋,以解除心中困惑,獲得心理安慰。最早提出歸因理論的心理學家海德認為,行為的原因在於外部環境,或者在於個人內部,如果把行為原因歸於他人影響、獎勵、運氣、工作難易等外部環境因素,則個人對行為結果可以不負責任。

美國心理學家維納認為,經常把自我成敗原因歸結為客觀因素的學生,學習動機更為微弱。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常常將“我做不到並不是因為我不努力,而是我運氣不好、別人有背景”等話掛在嘴邊的人永遠也取不得較高成就的原因。

因為他對自己的行為缺乏一種責任,缺乏責任就少了對自己行為的約束力;同時,他的進取心也弱,安於現狀,難於改變自己,就會一直原地踏步。

習得性無助

02

如果你每次去上高數課都發現自己什麼都聽不懂,每次做高數作業就像是看天書一樣,那麼你還願意去上高數課嗎?這種經歷了挫折和失敗之後,面對問題時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就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的人們往往不能給自己確立恰當的目標,遇到困難時容易自暴自棄,他們對於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成功的渴望。

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夠按照指定水平來執行某個行動,即自我效能感低,面對需要高質量完成的任務時他們經常有很強的焦慮感。期末考試時朋友圈流行的“我可能有一個假腦子”系列表情包便是低自我效能感的一種體現。

喪這東西,會上癮

@詩和遠方:我身邊現在很少這種充滿負能量的人了,但還是有一個的。就稱呼他為A吧,他平時沉默寡言,路上偶遇時我時常和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應。後來再進一步瞭解後,他是個悲觀的人,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來,大家都聚在一起評報時,他也遠遠躲在一邊不肯參與進來,最後他直接就離開了我們。

我想對他說,這個世界有如此美妙的東西,等著我們去體驗,去追求,去創作,為什麼不試著改變一下自我的看法?嘗試讀一本好書,學一項喜歡的運動,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結交一夥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呢?祝願A以後能夠找回對生活的熱情,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提子:就像我們身邊有一些人,學習馬馬虎虎,唯獨對遊戲情有獨鍾,閒暇時間全部貢獻給了吃雞、王者榮耀,一邊抱怨著老師上課上得不好,一邊又不肯自己努力學習;一邊嚷嚷著要減肥,一邊管不住自己嘴胡吃海塞。其實我覺得可以選擇不喪的,與其把自己活成鹹魚,不如把自己活成傳說。就算你是一條鹹魚,不逼一逼自己,你怎麼知道自己能不能翻身呢?

喪這東西,會上癮

-4-

雞湯說“下班時間決定你的一生”,於是,你每天晚上回家充實自己狠學三個小時,可升職永遠輪不到你,工資還是那麼一點點。

雞湯說“職場人只有奮鬥才有前途”,於是,你每天加班到十點,加到懷疑準時下班是種罪過,結果公司調整結構,把你所在的整個部門都裁了。

終於,你發現雞湯都特麼是騙人的,這個世界,只有無盡的喪喪喪喪喪喪才是真理。

懶散、消極、得過且過地過了一天又一天,喪頭喪氣地年輕人成了長輩中和媒體眼中“頹廢、麻木”的一代。喪大概是本來想好好活,只好自娛自貶自嘲以稀釋焦慮。

喪這東西,會上癮

如果給你兩個選項,你會選擇( )

A.雞湯 B.喪文化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A。即使很多人反對毒雞湯,但這些雞湯,實話說,對我的學生時代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讓我保持活力、保持清醒,隨時整裝待發,比像在溫水裡煮青蛙的喪更加容易獲得快樂和理解努力的意義,即使結果並不太盡如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