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舊影1957年,柏林圍牆建造前的東柏林


民主德國,俗稱“東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納粹德國的蘇聯佔領區基礎上建國。首都柏林是在納粹德國首都柏林的蘇聯佔領區範圍上成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戰敗投降。根據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的協議,決定在德國戰敗後將其一分為四,分別由英、美、法、蘇四個戰勝國佔領,併合組一個最高管理單位“盟國管制委員會”來治理德國事務。

1948年6月20日,盟國管制委員會對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內原本分別發行的貨幣進行了整合,卻排除蘇聯佔領區,發行了所謂的標記字母D的馬克。而蘇聯佔領區也在3天后發行了標記字母F的馬克,儼然象徵東西德正式分離。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宣告成立,柏林成為民主德國的首都。1949年10月11日,威廉·皮克當選為民主德國總統,奧托·格羅提渥為臨時政府總理;

11月11日,蘇聯佔領區總司令宣佈把行政職權移交給這個新成立的國家,蘇軍佔領當局改稱為“蘇聯監督委員會”。這樣,德國便正式分裂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柏林是一個很古老的城市。這裡最初是易北河東北的一片沼澤地,有西斯拉夫人部落的兩個聚落點,名字分別是柏林和科恩。直到12世紀,日耳曼人驅逐定居在這裡的斯拉夫人後,才在施普雷河畔建立兩個村鎮,並且沿用了其斯拉夫名字。

柏林在1237年建成,位於施普雷河東岸,是商人的聚居區,科恩位於施普雷河西岸,是漁村。1307年,柏林和科恩合成為一市,名字定為柏林,在阿斯卡家族的統治下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

在普魯士與漢撒同盟合併之後,德意志統一國家初步形成,最終成為了世界一線國家的德意志王國。王國的實力強大起來,柏林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隨著經濟的發展,柏林逐漸成為了世界現代化的大都市,並以其悠久的歷史與眾多的名勝古蹟聞名於世。

在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徒建立德意志帝國之後,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就視柏林為世界之都。然而隨著二戰的結束,柏林也由“世界之都”變為了一片廢墟,緊接著柏林遭到了分裂。【東德舊影,1957年。攝影:勒內·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