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菜根譚》,學謙卑的智慧

《菜根譚》是明朝洪應明所整理的格言佳句集,濃縮了自先秦以來古人的思想智慧,常讀之,能讓自己心性平和,也能對我們生活中出現的煩惱,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今天小編我和大家談談,書中給我們帶來的,關於謙卑的智慧。

讀《菜根譚》,學謙卑的智慧

為何謙卑: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

欹器是一種類似於沙漏的容器,主要功能是用來計算時間。“欹”在古文中是歪斜的意思,欹器是如圖所示的一種懸空的容器。如果滴水太少,欹器就會歪斜;如果水滿了,不僅水會溢出,整個裝水的容器都會翻過來,這就是“滿覆”的含義。

讀《菜根譚》,學謙卑的智慧

撲滿就是我們現在的存錢罐,當錢存滿了,就會把罐子打碎來將錢取出。而如果撲滿是空的,就會被保全。所以我想,這兩個例子放在一起,是為了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自滿情緒上來的時候,也就是要“覆滅”的時候。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見到此現象——當一個人太得意時,往往就是他走向失敗的開始。

所以為何謙卑呢?因為驕傲自滿,會讓我們迷失方向,就連失敗的苗頭已經出現卻還不自知,如果不及時警醒,那麼等待我們的,必然是失敗。

讀《菜根譚》,學謙卑的智慧

如何謙卑一: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

如何讓自己不自滿呢?君子要做到寧願無爭無為,也不要有爭有奪;寧願處於有缺憾的位子,也不要過分追求完滿。其實,我想,在孩童時代,我們就展現了一定的天性。比如,如果自己的玩具更好玩,穿的衣服更漂亮,或者是考試成績很不錯,受到表揚的時候,心裡,總是會有幾分洋洋得意,也免不了,對小夥伴們炫耀一番。

讀《菜根譚》,學謙卑的智慧

尤其是,在這個處處被比較,充滿競爭的社會中,要做到“居無不居有”,實在是太難了!但我覺得,至少,我們可以在事業中取得一定成就,或者有一定天生優勢的時候,懂得及時收斂。我想,謙卑的人,即使有很多比別人厲害的的地方,也不會招來妒恨。

小編我曾聽說過一句話:“如果你只比別人優秀一點點,別人會嫉妒你;如果你比別人優秀很多,別人會羨慕你。”我想,在這裡,能夠讓別人羨慕,除了自己確實有超越別人的實力外,更主要的因素,就是懂得謙卑的智慧。

讀《菜根譚》,學謙卑的智慧

如何謙卑二:真廉無廉名,大巧無巧術

這句話,實際上還有後半句。全句為:“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意思大概是,一個真正廉潔的人,反而不會去刻意追求廉潔的名聲,反倒是那些到處為自己樹立名聲的人,才正是貪圖虛名的人;一個真正聰慧的人,反而不會處處炫耀自己的才華,那些賣弄自己才智的人,其實恰恰彰顯了他的愚蠢。

讀《菜根譚》,學謙卑的智慧

用現代的成語來講,就是“大智若愚”。小編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是說一個人有沒有影響力,並不在於你認識多少人,而在於有多少人認識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想,在生活中,我們不要急於去彰顯自己的能力,當我們有這樣的心態時,往往說明我們的能力還很欠缺。所以,只要一直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不斷地積累和學習到了一定的程度,自己的能力,自然就會被人看見,影響力也會逐步地顯露出來。

讀《菜根譚》,學謙卑的智慧

如何謙卑三: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這句話的全句為:“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意思大概是,為人處世中,懂得讓人一步,是一種高明,因為看起來吃虧的讓一步,實際上是在為自己以後的進一步發力;待人接物時,懂得用寬厚的態度,是一種福氣,因為看起來是幫助別人,實際上也在默默地為幫助自己打下了根基。

讀《菜根譚》,學謙卑的智慧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簡直不勝枚舉。最難的,是當“冤家路窄”的時候,還能做到“讓一步為高”嗎?小編我想起了六尺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是說康熙時期的一位重臣張英,他家與鄰居吳家因為房子的佔地問題,發生了爭執。雙方爭得不可開交,讓張英知道後,大氣地作了一首打油詩,流傳至今:“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主動讓吳家三尺。

讀《菜根譚》,學謙卑的智慧

吳家得知後,被張英的禮讓所感動,也讓出了三尺,這,就是現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由來。如今是六尺巷猶在,古人已逝,這種“讓一步為高”的精神卻流傳給了後人。我想,這種謙卑的智慧,也是讓張英一家,出現父子兩代名臣的重要緣故。

謙卑的智慧

滿招損,謙受益,將古人謙卑的智慧,時時銘記於心,能幫助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順、更穩、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