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動作愈發頻繁,炒房客注意了!

最近,樓市政策的動作似乎愈發頻繁了。

樓市調控動作愈發頻繁,炒房客注意了!

就在今天,海口市住建局等部門發佈了提高商品房備案價格管理的通知,要求:

1、開發商未按要求核實成本、調整價格備案的,將被嚴肅處理。

2、開發商6個月內不得擅自調高備案價格;需要調整商品房銷售價格備案的,應提前20個工作日到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物價局)申請辦理。

3、備案後,房地產開發企業須持價格備案文件,在30個工作日內到市住建局申請預售許可證(現房銷售備案表);商品房銷售價格未經備案的,市住建局不予核發商品房預售許可。

政策的大致內容就是限價,從房企備案的時候就開始限制,不按要求執行的會被嚴懲。

無獨有偶,上週的時候,四川省升級了限貸政策,其中,規定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在成都市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高新區南部園區購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且貸款最長年限不超過25年;四川省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除西昌市)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5%。四川省其他地區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

政策最後還強調:要積極支持首套自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

其實,早在進入7月後,房地產市場就迎來了密集調控,包括上面說的四川、海口在內,還有杭州、深圳、瀋陽等等,根據相關研究院數據顯示,自2016年末至今,全國累計73個城市進行了調控,共出臺限購政策135條,限貸政策176條,15個城市實行認房認貸,51個城市外加海南全省實行限售。

總的來看,大大小小的政策大概涉及了這麼幾個方面:

1、地區間差異性:這一點算是遵循了“因城施策”的方針,不同城市根據自身情況出臺不同的政策,即便是同一城市不同區域,實行的政策也可能不同,比如上述四川限貸政策。

2、限購、限貸、限價、限售全覆蓋:在之前舊政策的基礎上,不斷升級加碼,覆蓋範圍廣。

3、收緊房企資金流:此外,還針對房企收緊了其融資渠道,從年初停止“開發貸”、到暫停“房地產信託業務”,對於房企來說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拿地了,中小房企極有可能面臨被收購重組的命運;

如果是大房企的話,為了獲取一定資金流、減少資金壓力,可能會在局部項目進行降價,雖說過得不會像小房企那樣慘,但是資金流的影響也是立竿見影的,這一點從房企扎堆“去地產化”的現象就能看出點端倪,比如地產公司的更名,還有開展多元化業務模式,由此可見, 2018年是房企改革的重要一年。

4、抓緊出臺房產稅:房產稅算是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在房產持有階段徵稅,一是刺激手裡房多的人出售房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場上存量房源,平衡市場供需結構;二是對房價上漲起到一定壓制作用。

5、加大租房市場供應:許多城市加大了租房市場供應,包括加強農村集體土地建設租賃房、人才公寓、強化住房租賃管理等。

筆者認為,七八月份政策出臺的如此密集,是在為即將到來的金九銀十“打預防針”。

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情況變動中,海口、揚州、煙臺、宜昌、三亞5個城市的房價環比漲幅依次為2.3%、2.8%、2.9%、2.9%、3.7%,而一線城市環比漲幅均不到1%,可見部分城市依然存在房價上漲的壓力,而“金九銀十”是傳統意義上的房產旺季,這種壓力會愈發明顯,為了防患於未然,不少城市為調控政策“打補丁”,接下來的9月份很有可能還會有一波調控政策加碼潮。

調控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抑制投機需求,限購、限貸、限售等同於提高了炒房門檻,短期內難以實現以房套現;房產稅增加了持有成本,迫使一部分投資客轉售多餘房產,正如上面所說,增加了存量房房源數量,平衡供需結構。毫不誇張地講,雷聲將近,未來的調控政策對炒房客越來越不友好了。

對於普通購房人來說,在住房、租房房源供應還沒有完全到位之前,隨著獲得購房資格難度的增加、貸款利率上漲、首付比例增加,買房門檻越來越高,在調控政策的大背景下,等待時間越長,不確定性越大,如果手裡資金充足,又滿足購房條件,價格能接受的話,抓緊買入也許是較明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