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

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

这个世界上最开心的事情

不是收到了心仪的生日礼物,

不是有了新的小伙伴,

也不是吃到了梦寐以求的大餐,

而是,

学!校!炸!了!

一提到学校停电、学校着火、台风等能停课的各种事情,学生们就异常的兴奋。据不完全统计,这世界上有99.99%的学生都唱过:“太阳当空照,我要炸学校”的神曲。

“上学”像一个远古的诅咒,孩子听到了,会立马肚子疼头疼手疼屁股疼全身不得劲,连医术精湛的中医西医儿科专家都找不到病根,无从下手。但只要大声念咒语“般若菠萝蜜,今天不上学”,孩子立马就好了。此项研究可被列入世界十大未解之谜。

孩子为什么抗拒上学呢?

我就是赚面子的工具

隔壁的阿姨特别好面子。

尤其是在孩子学习这一方面,从来都没有比输过。阿姨一家都是比较传统的观念,永远都是学习第一。每当孩子考出点成绩的时候,阿姨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孩子的成绩四处炫耀。

“最近期中考试了,你家孩子多少分啊?我儿子考的不咋样,也就95分吧,有一道题粗心了,不然又能拿100分了。”

每次别人都是手动白眼。

阿姨家有一个严格的奖惩机制,考到了全班前十可以奖励一个手机,全校前五十可以提一个要求。在没有达到阿姨规定的成绩以外,除了学习,什么事情都不能干。

其实大多数的孩子的成绩在某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转变,学习成绩好的可能就在升级的时候变得很差,学习态度没变,方法也没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突然变差了。

阿姨家的孩子也没能避免。从原来的全班前十名跌到倒数十名,从热爱学习变成了一看到书本就烦躁、头疼。阿姨也受到了打击,再也不出门跟人家聊天了,从原来的见到人都要显摆两下变成现在的巨怕出门。

于是阿姨开始相信孩子的成绩不能只靠学校,还得补习班助推一下,于是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有复习本年级的课,还有预习下一年级的课,连孩子唯一喜欢的兴趣班都撤销退钱了,什么时候回到原来的成绩什么时候继续上,否则就是浪费学习精力。

有人告诉阿姨,不能逼孩子太紧,可能会出现反抗情绪。于是阿姨开始学习网上知心姐姐的套路,经常语重心长地跟孩子说:“宝贝啊,妈妈不奢求你长大成为什么人才,你尽力就好,不管考的怎么样妈妈都会爱你。”

成绩一出来,阿姨看到试卷上满屏的红叉叉,气就不打一处来。有的题目是补习班老师教过的,居然还错?有的题目明明写着32x65,还加粗就差标红了,居然还能算成35x62?甚至有的题曾经是孩子擅长的,居然也全军覆没。

阿姨觉得接受不了,认为孩子恃宠而骄,故意做错。就忘了之前知心姐姐的承诺,暴躁如雷,直接打骂孩子。

学习就好了,什么都不用做。

我身边有很多巨婴。

他们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煮个泡面都能把厨房烧了,还拿水灭火。

但是他们很优秀,十分钟可以快速了解一个自己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做报表、PPT比吃饭的速度都快,他们十指不沾阳春水,他们打着“优秀的人不需要做家务”的旗号生活。不过也有一类巨婴,既不会生活,也不会干活。

世界上有很多像这样的孩子,他们是在被照顾的环境下长大的。家长们只要看到孩子在学习、看书,立马承担了家里所有的责任。只要孩子能多看一秒,哪怕家长拿勺子亲自喂饭也行。长时间以来,孩子就习惯了这种家庭模式,即使看到家长上班辛苦了一天还要回家做家务,也学会了无动于衷。

化学和生物,我们都是从初中开始学起的。但实际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在小学就能学到一些简单的原理,当老师讲到面筋、凉皮、松软的馒头制作方法和原理时,很多孩子都特别感兴趣跃跃欲试。

说一万次不如亲手实践一次,但这种激情立马被家长的呵斥击退了,“你们学校老师怎么净讲些不靠谱的东西”、“弄个实验要好久,都够做一套题了”、“等你长大了我再教你,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你成绩好了,以后有钱了,这种活儿都是保姆来做”。

孩子的左脑主导思考和逻辑,右脑是主导行为和直觉的,劳动可以让孩子的手指得到锻炼,刺激左右脑的发育,实践与生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学习,不能顾此失彼。

太过关注孩子的功课而不允许孩子进行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不仅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除了会学习什么都不会,加重孩子厌学的情绪,还会让孩子无法独立,万事都依赖父母,这样无形中也增加了父母的生活压力。

孩子厌学,

其实是大多数家庭都会经历的问题。

在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是缺乏兴趣的,有35%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主动学习的学生不足20%。家长们都认为是孩子和学校的问题,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

家长们总习惯把孩子交给学校,所以孩子一出现什么问题,那肯定是学校的问题。孩子规则感差,是学校没管理好;孩子成绩差,是老师资历不行;孩子在学校发生矛盾了,是学校没教孩子怎么做人。

有一句广告词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当孩子的成长出现问题时,能帮助他解决的人,只有父母。

从心理学上来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三个叛逆期。

第一个逆反期是在三岁左右,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萌发,这个时期他会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喜欢对着来,你越让他做什么,他就越要说“不”。

这个逆反情绪我们在上周的文章中第二个案例中有提到,戳这里复习——

别再戏弄我的孩子了,好吗?

第二个叛逆期出现在孩子的7~9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刚步入小学,学习了很多生活知识和经验,就开始认为自己是个小大人了,不允许父母对自己的生活过多干涉。和3岁叛逆期不同的是,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个独立做主的大人了,如果不正确引导,将会使得孩子更加叛逆,学习成绩下滑,甚至不上学。

第三个阶段是10岁左右,青春期前期。孩子的身体已经开始发育了,对自己有了明显的性别意识,开始遇到人际关系、升学压力等各种挫败感。女孩子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愧疚、内向、抑郁;男孩子会比较难搞,他们很容易暴躁和愤怒,更严重的家庭可能会出现和父母对着干,对打等问题。

厌学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但也是逆反心理的最终表现形式。

孩子的青春期一旦过去,就不需要父母了,青春期间留下的问题将会像毒瘤一样永久地残害孩子的工作和生活。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的厌学问题呢?

1

别人家的孩子关我屁事

很多父母的口头禅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考的这么好?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懂事!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比你强一百倍。

父母的本意就是拿一个好的榜样和孩子做对比,好激励孩子上进。

实际上孩子的内心os:啊!你觉得人家的孩子好,那你让他当你儿子啊!你看谁家孩子都好,就我不好,你不就是偏心吗!你不就是觉得我处处不行吗!你就是看我不顺眼,哼!那你当初生我干啥!(不好意思戏有点多)

好了,从现在开始起,不要再说别人家的孩子了。别人家的孩子是好是坏关我家孩子屁事啊!

与其处处拿孩子跟别人比,不如拿孩子的现在和过去比,提醒孩子有哪些进步,孩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起自尊和自信心。

2

永远为你打call,永远pick你!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站在自己对立面是这个世界上最无助的事情。

你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实际上他们也很漂浮不定,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讨厌什么,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

如果孩子出现青春期的厌学问题,一下子变得迷茫和焦虑,家长也不要一直强调一定让孩子去上学,这样你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

当然,也不是支持孩子不上学。而是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是因为学校老师教的不好,学习困难?还是在学校的人际关系问题?还是被同学欺负了,不敢去学校?

这时,你们就站在了同一战线上,“问题”就是你们共同的敌人。如此一来,孩子就很容易冷静下来,家长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孩子的心理阶段。试想,你自己的孩子遇到问题都不愿意和最亲密的父母沟通,他还能去哪里找“共情”呢?

3

为什么要读书?

以前的学校讲究的是,文化课必须好,其他的老师都生病了。现在的学生讲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时候再上个特长班,说压力大是不假,但也不会像以前的学习制度一样倡导“填鸭式教育”,那时候的学生学特长就是为了高考加分。

孩子厌学,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学习遇上了困难,知识越来越枯燥,一度的挫败不能让他感受到成功和快乐。

怎么解决呢?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当然是枯燥和困难的。你不能告诉孩子“遇到了困难,说明你在进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聪明在于勤奋”等没营养的话了,这无异于说风凉话。

如果孩子在对你抱怨,你只需要鼓励和支持就可以了。

如果察觉到孩子在对你寻求帮助,你可以帮助孩子指导学习方法,掌握技巧,一起把枯燥变得有趣。

举个例子:

英语单词很难记?和孩子一起找到记忆点。像hippo(河马)这个单词,你可以告诉孩子这样拆分:hi,屁(p)屁(p)圆(o)的是河马。

古诗词很难背?带孩子玩几盘《英雄杀》啊!等孩子意犹未尽的时候,问孩子“赵飞燕发动技能的时候念的是哪首诗”、“项羽出牌的时候台词是什么”、“一枝红艳露凝香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历史好难记哦,带孩子打一把《王者荣耀》啊!孙尚香是刘婵的小妈,请问刘备娶过几任老婆?大小乔分别嫁给了谁?刘邦和韩信其实是敌对关系,你知道为什么吗?

游戏,本身就是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孩子玩游戏不要大惊小怪,关键是能从中学到什么。

最后,你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好处,孩子的成绩不是赚面子的工具,不是为了家长而学习,不是为了和别人攀比,更不是给孩子打标签的唯一依据。

这封信,身为家长的你,很有必要读一读。戳这里复习——

孩子,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