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遼中區副食市場的創衛「突圍戰」

“你看這環境,這秩序,都趕上大超市的水平了……”8月27日,記者在遼中區副食市場採訪時,隨機採訪了一位經常來此買菜的老顧客,幾個月來,這裡發生的變化,讓董森讚歎不已。

“大姐,這個青椒咋賣的?……哦,三塊錢,給我稱二斤。”剛一進市場的門,記者就看見一名顧客在買菜,他就是董森,因為家就住在這附近,幾乎每天他都會到這裡買菜。“以前市場裡空氣混濁,秩序不好,買一次菜鬧一次心。現在大不一樣了……”

其實,董森的話並不誇張。遼中區副食市場建立幾十年,從最早的露天市場發展到三千多平方米、三百多戶商家。後來,雖然退了路進了廳,但大部分業戶還是沿襲多年馬路擺攤的經營習慣,再加上保潔管理跟不上,市場衛生條件一直不好。隨著這兩年附近超市發展壯大、網上生鮮風生水起,副食市場環境衛生差的問題直接影響了百姓買菜的慾望,也影響了商戶們的收益。

記者在市場內看到,經營業戶分區合理、分佈規範,熟食窗口乾淨明亮,食材擺放井井有條,無論是環境還是秩序,確實和室內的大超市有得一拼。

“現在環境好了,不賣菜坐著心裡也敞亮。”市場業戶郭麗敏聽說記者來採訪,馬上打開了話匣子。

“大姐趕緊把過道讓出來,把菜啥的都收一收。佔道不好啊!”市場管理員藺欣龍說,別看業戶現在挺配合,倒退幾個月,與其說他是市場管理員,倒不如說他是保潔員。不僅要負責管理市場經營秩序,一些有礙觀瞻的垃圾,也要他們解決。

創衛工作開展後,這個老市場打響環境整改“突圍戰”。為了根治頑疾,遼中區明確提出,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堅決防止前治後亂。改造方面,副食市場翻修了地面、牆面,搭起了宰魚臺,改造了水產區,還新建了水洗公廁;管理方面,按照整改清單,明確業戶“三包”責任,推行亮照經營,實行管理員包區、包業戶。改造升級和規範管理的“兩手抓”,讓遼中區副食市場變了樣,重新贏得了居民和業戶的認可。

如今,每個攤位上有公示牌、下有垃圾桶,業戶們都在細心打理著自己的攤位。越來越多的業戶開始明白,自覺愛護乾淨的環境,才會帶來更多的顧客。

一個農貿市場的轉身,看似簡單,卻關係著最基本的民生。從亂擺亂佔到規範售賣,從臭氣燻人到溫馨靚麗,遼中區副食市場的蛻變,折射出的,是創衛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文明、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