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公麻村:把买卖做到省城去

贡公麻村:把买卖做到省城去

青海省刚察县城东南方向43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座村集体经济十分繁荣的村落。那里的村民不仅有自己的收入,每年还会收到一笔可观的分红。村里的人均收入甚至高于镇上的人均收入。贡公麻村模式,已经为刚察县的扶贫攻坚创下了一个样本。

一个牧业村的奋斗

在刚察县哈尔盖镇镇政府不远的地方,一个全新的农贸市场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当中。“这个农贸市场是我们村里投资了1300多万元兴建的,有300多间铺面,是以后我们镇上最大的一个农贸市场了。”新上任的贡公麻村村支书热什则加自豪地说。

出生于1989年的热什则加,是哈尔盖镇最年轻的一位村支书。他虽然年轻,却并不轻率,懂得脚踏实地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他说,我们现在的好日子靠的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靠的是我们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努力,“前人留下来的,一定要维持好,我们还要让村子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8月,在贡公麻村的田地里,已经看不到金灿灿的油菜花了,但油菜田地,却是村里发家致富第一桶金的源泉。

以前,贡公麻村只有1433公顷的集体耕地。当时的村两委班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220公顷的土地全部由村农业队耕种油菜,其他土地对外流转承包。于是,村里第一家小企业在哈尔盖镇应运而生——小规模榨油坊,产品销往全省各地,贡公麻村有了第一笔集体资金积累。

耕种土地需要机械,有了第一桶金,很快,村里就成立了机械队,十几台收割机、拖拉机在当时的牧区已经算小有规模,这些农机具享受到了国家项目资金补贴60多万元。机械队不仅耕作村里的土地,还对外经营,村里又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村里有了自己的产业链

随着资本的逐渐积累,这个只有459户2088人的牧业村开始逐渐发展起了一套自己的产业链,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哈尔盖镇有一间店铺,那里榨出的油,销往全省各地,在当地很有名气。如今看来,这个店铺的规模难以与贡公麻村的其他产业相比,但它却是支撑起贡公麻村发展的奠基石。

57岁的华太也合已经在这个榨油坊里工作了四五年,算得上是榨油坊里的老把式了。他说,榨油坊给他带来了好生活。

在进入榨油坊工作前,华太也合没有固定收入,全靠他和儿子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计。打工的经济来源很不稳定,有活的时候能赚一两千块,没活的时候只能听天由命。

5年前,村里建档立卡,他被确定为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随后,华太也合被安排到榨油坊工作。每月1500元的月收入,虽然与打工时差不多,但与外出打工相比,这份收入很稳定。加上每年从村集体经济里得到的分红和草原补贴,华太也合家里的年收入增加到了大约5万元,日子一下宽裕了很多。

前不久,华太也合交付了一部分自筹款,从村里分到了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有房子、有稳定的收入,华太也合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如今,贡公麻村已经不再单靠小小的榨油坊,来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了。短短几年,贡公麻村又成立了宗格农机具专业合作社,共有农机具18台,去年收入180万元;2014年在县城北大街打造了环湖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面最广的综合集贸市场,去年租金收入160万元;2016年抓住哈尔盖镇实施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时机,在镇上修建了商贸步行街两条、9700平方米;在315国道边分别建设宾馆和商铺24间,目前,两项工程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将于年底竣工。

2017年,贡公麻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647.81万元。贡公麻村的人均年收入也增加到了1.5万元,比哈尔盖城镇人均年收入1.3万元高了。

热什则加说,目前,贡公麻村还有一些像华太也合一样的重点扶贫对象。为了尽快让他们脱贫过上好日子,村里已为他们建档立卡,安排他们到村集体企业工作。热什则加相信,随着村里集体经济的蒸蒸日上,这些贫困户很快就会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要去万达广场做买卖

贡公麻村的发展是刚察县脱贫攻坚的一个样本。而贡公麻村,也只是刚察县脱贫攻坚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

通过两年的集中攻坚,刚察县2016年实现5个贫困村退出,513户17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7.42%,并通过了省际间交叉考核验收;2017年对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标准,经州县自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核查,全县实现7个贫困村退出,809户233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经测算,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83.48元,大幅超出扶贫标准线,县、乡、村、户脱贫标准全面达标。

如今,逐步富起来的贡公麻村又有了新的计划:要把产业拓展到省城万达广场去,计划投资3500万元,在万达广场购买1000平方米的商铺对外出租,收取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好的日子。

(通讯员郑思哲、记者万玛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