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减税部分政策最快10月1日实施!

个税改革拟分两步实施

部分政策10月1日先行实施

根据决定草案

决定拟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拟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5000元/月,并适用新的综合所得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先行适用新的经营所得税率。

之所以提出分两步实施,就是期待尽量让老百姓尽早享受到改革红利。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

个税减税部分政策最快10月1日实施!

和一审稿草案相比

决定草案显示

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

通常说的“起征点”

仍拟按每年6万元(即每月5000元)计算

每月5000元标准从何而来?

如何看待此次“起征点”上调?

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主要依据三大要素测算:

城镇居民的人均基本消费支出水平

劳动力负担系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财政部部长刘昆

在对个税法修正案草案一审稿

作说明时曾指出

每年6万元的标准综合考虑了

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

并体现了一定前瞻性

个税减税部分政策最快10月1日实施!

除了起征点,个税还有4大变化

1、对稿酬收入给予纳税优惠

针对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稿酬收入是否应有纳税优惠,草案二审稿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2、对赡养老人支出予以税前扣除

考虑到中国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快、赡养老人负担较重等实际情况,草案二审稿将赡养老人支出纳入税前扣除范围。

草案一审稿第五条对专项附加扣除作了规定,居民个人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可以在税前予以扣除。

3、向纳税人提供扣缴信息

在审议过程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方面提出,为便于纳税人了解相关信息,准确进行年度汇总申报,扣缴义务人在办理扣缴申报后,应当向纳税人提供相关扣缴信息。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4、明确个人所得用于慈善减税规定

草案二审稿还对个人所得用于慈善捐赠方面的规定进行明确。

一是,在法律中直接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予以明确,即:个人将其所得对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二是,将草案关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确定”的规定修改为“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个税改革后,你每月能省多少钱?

在这里为你准备了一张

修改前后对比表

将你的平均月薪

扣除五险一金后对照下表

看看你一个月能省多少钱

↓↓↓

个税减税部分政策最快10月1日实施!

假设你月薪6000多元

扣除五险一金后为5000元

一个月可省45元

每天早餐可以加个馒头

假设你月薪10000元

扣除五险一金后为8000元

一个月可省255元

一年可省3060元

就是一趟小长假的国内游

扣除的税减少了

咱们的钱包也将鼓起来了

提高个税起征点

哪个收入水平的群体获益最大?

个税减税部分政策最快10月1日实施!

个税起征点提高,根据计算,月收入5000-12500元的中等收入群体获益最大。

一方面,起征点提高,该群体缴纳个税的平均税率下降幅度最大;另一方面,该群体的月收入增长率最高。

月收入在5000~8000元的群体,在起征点提升至5000元、7000元时,对应的平均税率分别下降为0.8%、0.0%,对应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8%、2.6%。

月收入在8000~12500元的这部分群体,在起征点提升至5000元、7000元、10000元时,对应的平均税率分别下降为4.4%、1.8%和0.2%;对应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7%、5.3%和6.9%。

收入在什么水平的人群纳税最多?

根据CHF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7年调查数据,税前平均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在8000~38500元的人占工薪人口的比例仅为8.4%,但却贡献了58.11%的个税,是占比最高的。

2017年,税前平均月工资在8000~38500元的纳税群体实际平均税负为4.4%,而根据目前的税法,这一群体理论税负为4.3%~20.1%。实际税负与理论税负相比并不是很高,这与目前的税收征管力度不强有关。如果严格税收征管,这一群体的税负可能会大幅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