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病又养老 医养结合新模式让老人安心

记者 丁刚

“医院里不能养老,养老院里不能看病”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如何能整合医疗、养老资源,突破破解医养分离的瓶颈,让养老供需达到一个相对平衡?近日,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走访大足、九龙坡、沙坪坝,在这些地方医养结合进行模式创新,趟出了一条路,正在接受现实的考量。

老龄化社区探索医养结合

大足区龙滩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载了5个社区1.5万人的医疗和养老功能,其中65岁以上老人达3032人,占比达20.2%,高于全国平均比例的18.4%。加之辖区主要以三线建设的四川汽车制造厂为主,工厂搬迁后老龄化较为突出。

2014年9月,龙滩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的龙福养护中心经批复成立,开始探索医养结合的路子。别看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中心针对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人,将医、护、养三者结合,提供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全托三种服务形式,建立了一支由医生、护士、社工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护理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专业照护团队。同时,为老人制定个性化的科学、健康、快乐的养生文化规划,可以提供医、食、住、丧服务,彻底解决了托管老人的后顾之忧,实现真正意义的医护养结合。

中心主任、高级营养师王江波介绍,目前收费标准也比较亲民,现在64张床位全部住满,一床难求。

随后,记者来到大足区人民医院护养中心,在这里机构养老体现更加明显,做到了“把养老中心搬到了医院”。

2016年,大足区人民医院将老院区住院部改造成了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护养中心。目前该中心设置养老床位500张,医疗床位100张。养老区和医疗区楼上楼下,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养结合带来的便利。

85岁的廖婆婆因为电梯房太高不方便,把“家”搬到了这里已经一个月了。这里虽说是医院但房间布置得像公寓,很有居家的感觉,随时可以呼叫医护人员,住在这里让她安心而舒适。

据大足区人民医院护养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心收住老人103人,入住率100%。为了满足更多老人的养老需求,大足区人民医院将在新院区建设占地70亩、规划养老床位1500张的二期工程。

目前,该中心住有110名老人,其中85%为失能老人,一方面对入住老人定时定点巡诊发药,提高老人自身防病治病能力,另一方面根据需求,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将老人就地转入住院部病房治疗,并根据情况开通转诊转院绿色通道,进行治疗,使老人康复锻炼和心理调理都得到了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