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有野心、靠自己、享自由,热播网剧《上海女子图鉴》里,刘孜扮演的女高管让人眼前一亮。对于“漂一代”女性的成长,她经历过,迷茫过,执着过,有遗憾亦有喜悦。

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上海的雨天,让刘孜拍不了原定的戏,也成就了我们的采访。她和张嘉译、闫妮等人出演的电视剧《少年派》正在拍摄之中,刘孜在剧中饰演一位优雅知性的母亲,采访前还在钻研剧本揣摩角色。

四年前曾经采访过刘孜,她比上一次更加坦然放松,畅谈演艺路上的曲折追求,述说设计带给她的宁静致远,分享做公益的点滴心得。回顾一路走来的选择与感悟,曾经的焦虑和如今的通透,轻声细语里流淌着那些年那些事那些爱。

女子图鉴,探索职业真谛

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聚焦“漂一代”女性的《上海女子图鉴》不久前完美收官。截止采访时,总播放量已突破8亿。播出过程中,剧情推进引发了不少热门话题。

《上海女子图鉴》提出“魔系女子”概念,和随遇而安的佛系相比,魔系女子更有野心和魄力,直面欲望敢于追求。刘孜扮演的斯嘉丽,是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也是一个“有野心、靠自己、享自由”的魔系女子。她在剧中气场全开金句频出,和女主角亦师亦友,揭示职场残酷的同时也展现了女性间的温情互助。

“在职场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不能被别人拖后腿,即使是你的恋人”、“真正的自由是不会寄托在别人身上的”……这些话引起许多网友共鸣。刘孜出场的情节里,经常可以看到弹幕中有人留言:“想要斯嘉丽这样的上司。”

剧中的刘孜是引导女主角成长的贵人,现实中的她对如今在大城市打拼的女性来说,也是一个过来人。她出生在贵州遵义,16岁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留在北京发展。一如现在许多年轻人的选择,看重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努力捕捉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那个时候的刘孜,表面上片约不断,还主持着当时收视率很高的综艺节目,内心却常常缺少安全感。“二十多岁的时候接了很多工作,不停地在演戏,有时候只是想证明自己‘没有闲着’”,她笑着说,“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幼稚。”

如今的刘孜不再受虚名牵绊,有没有戏拍,内心都是平静的。2013年,她在沉寂几年后,客串了电影《等风来》里的角色,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真正领悟到上学时老师说的那句话:“没有小角色。”

演员不是明星,职业目标不是“红”。刘孜认为,一部剧能不能引发关注和话题,是制作方要考虑的事,演员关注的始终应该是角色。她现在选择工作时,关键看角色能不能打动自己,没有合适的她就慢慢等。

前几天,刘孜还和张嘉译讨论,认为好演员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每个行业里,能站在金字塔顶尖的只能是少数人。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热爱,很难坚守职业底线。经历过迷惘,如今的她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只想诠释好每个角色,这就是对表演的一种热爱。

演员也是职业,这种对职业的探索和思考,对自我的反省和寻找,适用于每一个在职场上拼搏的年轻人。如果让刘孜和如今的“漂一代”女性对话,她最想说的是:“在职场上不分男女,一定要有职业精神,遵守职业准则,要努力让工作达到职业标准。”

不断挑战,重新发现自我

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戏一直在演,但刘孜的人生有许多面。为了平衡演员身份带来的焦虑,她走进了设计的世界。这并非偶然。上学时,她就喜欢看各种家居设计杂志,出差和旅行时看到有设计感的物品、装饰品也会忍不住买下来。

经过学习和钻研,刘孜在设计方面的才华开始闪光。她受朋友邀请参与瑜伽馆的设计。瑜伽馆高十米,隔成两层可以容纳更多人,有利于增加瑜伽馆的收益,然而她却没有建隔层,保留了开阔的空间。为了实现理想的风格,她还跑到义乌买来一万多颗珠子挂在屋顶。白天的时候,阳光在珠子的折射下显得格外梦幻,夜晚珠子又如星空般闪闪发亮。

进入设计领域以来,刘孜曾担任商业地产项目“官舍生活汇”的设计总监,摩登而时尚的风格获得好评;以“童话”为名的家居用品设计,入选北京国际设计展览;连续四年受邀参加清华大学设计学院“国际创意营”,发表主题演讲……在业内小有所成。

设计让刘孜的人生变得更加丰盈,克服了演戏带给她的焦虑,内心多了一份淡然笃定。“我觉得设计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通过设计更加了解了自己,这让我不容易被别的东西所影响。”2015年,她创立了家饰设计品牌“Zi”。“Z”是英文的最后一个字母,“i”是我的意思,两者合起来蕴意寻找最后的自我。

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Zi产品设计

演员擅于表现,而设计讲究慎独,两种看似矛盾的角色融合在了刘孜身上。她坦言,曾经有段时间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清晰。做演员的时候,她听经纪人的建议,尽量少和别人谈设计的事;做设计的时候,她根据同事意见,和合作方交流时,也尽量回避关于演员身份的询问。

渐渐地,刘孜找到了相通之处。

不管是演员还是设计师,都需要和自己对话,发掘内心诉求和作品的契合之处。只不过,一个以角色呈现,一个用设计表达。演员或者设计师,都是她的人生维度,缺了任何一部分都不是完整的刘孜。

2018年5月,刘孜Zi器物&吴一苇摄影交互展在上海举办。她以装置展示的手法,呈现瓷器从泥土变成器皿的过程,吴一苇的照片则记录了北京望京CBD的高楼设施是如何在三年里从无到有。

交互展展出了Zi品牌的“She&He”系列家居器皿,最让刘孜满意的是色彩。她没有进行二次上色,而是选用带有纯天然色彩矿物的色泥烧制,再手工打磨出哑光效果。冷色系对应暖色系,棱角分明对应柔和造型,设计赋予器皿的灵魂,于无声无息间表达她与他的爱恋。

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不断不舍不离展览

交互展的主题是“不断不舍不离”,这不是和时下流行的断舍离唱反调,而是想表达一种态度和情感。物事变迁,诞生和消逝交替轮回,蕴含着新我和旧我的情感联系与冲突,是不可能断舍离的。这也是成长的意义,不断挑战和重新发现自我,却又永远忠于自我。

蓝色气球,忧郁之中的希望

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许多演员都会参加公益活动,刘孜也不例外,关注的内容和她的经历有关。她生儿子时,发生过儿子出生后窒息了3分钟的情况。那段时间漫长而煎熬,直至听到儿子响亮的哭声,她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在短短3分钟里,刘孜深刻体会到孩子的生命力,也感受着为人母的不易。生下儿子不久,她便成为关爱早产儿“微宝贝计划”爱心大使,此后也一直关注着与孩子相关的公益项目。近几年投入感情和精力较多的是呼吁人们关注自闭症孩子。

许多人同情这些孩子,觉得他们是有缺陷的,她更希望人们能理解和接受这些孩子的“不一样”。其实,他们只是在用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方式表达和生活,人们需要做的是敞开怀抱接纳他们。

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刘孜每年都会策划组织慈善画展活动,画作来自上海博爱儿童康复医院里的自闭症孩子。绘画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治疗也是一种自我表达。他们的内心保留了对世界最纯粹的想象力,有着一片梦幻般的绚丽空间,涂鸦出的色彩和画面常常让人震撼不已。

慈善画展拍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刘孜选择这种方式,有一番独特的见解:“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尊重,也理应得到尊重。我希望站在平等的角度上,用这种方式展示他们的世界,让他们的价值得到认可。

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2016年在举办的《蓝气球行动之天真者的优美世界》活动中,刘孜分享了这些年来接触自闭症孩子的感触。最触动她的,其实是那些孩子们的家长:“很多父母第一次知道孩子有这个病,可能所有的自尊都掉到了地上。不敢跟别人提起,一提就揪心般难受。”

自闭症孩子的父母都会为无法“帮助”孩子而感到痛苦,刘孜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日本有位知名作家东田直树,其实是重度自闭症患者。他通过母亲发明的直板键盘敲击字母,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慢慢拼凑出心中真正想表达的话。因为母亲了解他的沟通方式,才让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母亲一直做的就是爱他,读懂他的世界。

在和自闭症孩子交流的时候,语言是苍白的。刘孜常常通过眼神和动作,向孩子传递善意关爱。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用忧郁而包含希望的蓝色来代表他们。活动中,刘孜及嘉宾与孩子们一起,以巨大的蓝气球为底,自由随性涂上各种颜色,表示每个人都要为关爱自闭症孩子贡献一份力量。

刘孜很少对这些活动进行宣传,她说每个人参与公益的目的和方式不同。

她关爱自闭症孩子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爱心,只是单纯地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孩子切实的帮助。在自闭症孩子的世界里,爱是一场无声的告白,她希望人们都能帮助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适应“地球”,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胸不平不可以平天下,但可以平上海!

Q&A

热门话题“孜”有观点

《上海女子图鉴》提出“魔系女子”概念,和随遇而安的佛系相比,魔系女子更有野心和魄力,直面欲望敢于追求。剧情发展和角色选择,也引发了许多女性成长话题。对于热门话题,刘孜有何观点呢?

Q:野心对女性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呢?

A:我觉得很难说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对有些女性来说,野心让她们目的更明确,做事更有行动力。如果没有伤害到别人,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一个良好的女性成长环境,应该是能接受多元价值观的,这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Q:为什么有些女性会把奢侈品包设为人生小目标?

A:我年轻的时候也这样,这可能是很多女性朋友在成长中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拍戏比较烦躁或者累的时候,买个包狠狠发泄一下情绪,心情会改善很多。不过那个阶段已经过去,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不太会在意奢侈品包了。

Q:你怎么看有些女性以情感为跳板谋求上升?

A:肯定是不对的。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男女之间有差异,在个人能力、社会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均衡。改变这种不均衡的状况,应该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去丰富资源,而不是用情感去交换。

Q:在职场上,女人能交到真心的朋友吗?

A:职业关系和友情并不矛盾,我觉得没问题。

Q:容易投入感情“因事生情”,是女性职业发展的软肋吗?

A:这要看情商。如果能处理好事业与感情的关系,并不会影响职业发展。但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我建议在职场上一定要公私分明。还是那句话,在职场上不分男女,一定要有职业精神,不能让私人感情掺杂进工作中。

你们喜欢有野心的女子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