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溺亡:安全不能止於立牌提醒

原標題:雙胞胎溺亡:安全不能止於立牌提醒

雙胞胎溺亡海灘非正規浴場 動畫科普你不知道的“海邊殺手”

青島、三亞這類典型的旅遊城市,對於遊客在公共區域的安全,都有必要承擔更多相應的安全管理責任,儘量減少安全盲區。雙胞胎溺亡:安全不能止於立牌提醒

▲8月6日,事發海灘搜救現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社論

北京一對8歲雙胞胎女孩在青島黃島區海邊溺亡一事,近日引發大量關注。悲劇讓人嘆息,也觸發了社會對於孩子和家人的廣泛同情。

但在輿論發酵的過程中,事件的另一個因素似乎少有提及,那就是事發場域的安全管理是否真的做到位了?由於事發沙灘並非正規浴場,目前並沒有聲音直接指出悲劇的發生與沙灘的管理疏忽有關。不過,從媒體報道所提供的一些細節來看,我們還是能夠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有附近商店的經營者指出,儘管沙灘上立著禁止游泳的提示牌,但入夏後,有不少遊客都要到沙灘上游玩,並沒有見過工作人員提醒遊客;參與此次搜救的隊員稱,曾在這一塊水域多次參與救援,大多數出事兒的都是遊客;有附近居民介紹,“這裡沒有防鯊網,加上暗流、礁石和風浪等,都有可能製造危險”,本地市民不會來玩。

由這些細節大致可知,事發沙灘屬於危險地帶,並且也立有禁止游泳的提示牌,但遊客並不少,安全事件也非第一次發生。

要求當地管理部門對事發沙灘這樣的“野浴場”也採取完全與正規浴場同等規格的安全防護,或許顯得要求過高。

但無法否認,儘管沙灘上立了提示牌,可長期以來眾多遊客到此遊玩,甚至不少遊客預訂附近的酒店就是為了方便在此處玩耍,說明這個“野浴場”在事實上已成了部分外來遊客眼中的“景區”。並且由於遊客不少,也很容易形成一種“破窗效應”和安全假象,讓外來遊客放鬆警惕。

當地市民對於“野浴場”危險的認知度較高,可能僅僅立一塊牌就可以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但對於初來乍到的遊客來說,他們並不知道有無防鯊網,以及暗流、礁石到底意味著什麼,一塊尋常的禁止游泳提示牌,所能夠發揮的現實警示效果,自然難以高估。

所以,對於類似的提示牌,當地管理部門不妨儘量寫清楚相關的具體危險,列出各種暗流、無防鯊網、礁石等等危險,而不僅僅是一句警告語。如此,或許才能更好地保護初來乍到的遊客。

另外,或許同樣重要的是,作為旅遊城市的青島以及相關的管理部門,針對外來遊客的特徵,也不妨增加安全巡防力量。這並非過分的要求,在許多旅遊城市的一些景點,我們可以經常看見一些巡防人員阻止遊客不當或危險的行為。

這些巡防人員散步在景點的各個角落,這對於一些剛剛來陌生之地旅遊的遊客來說,也是離他們最近和最直接的保護。

儘管,無論是加大警示力度還是加強巡防,都可能加大運營和管理成本,但如果能起到排除安全隱患的作用,這對於當地也是有利的。

2015年8月,三名遊客在三亞大東海景區溺亡。事發後,景區方面堅持認為沒有責任,因為事發地非景區的管理泳區。但法院最終判決,大東海公司作為景區的經營管理者,沒有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在此沙灘缺口處未派專人駐守勸告或設置醒目標識牌,在管理上存在瑕疵,未盡到合理的保障義務,應承擔相應的次要責任。

尤其是在青島、三亞這類典型的旅遊城市,對於遊客在公共區域的安全,都有必要承擔更多相應的安全管理責任,儘量減少安全盲區。

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遊客安全事件並不少見。對於一個知名的旅遊城市而言,為遊客安全兜底,讓遊客放心來放心走,也是城市體現溫度和待客之道的應有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