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

文:匡明章

不論是因為想換換口味,還是單純不想出門,手指點點,按下確認鍵,用不了多久,美味到家。這是當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舌尖體驗。而這樣的體驗催生了餐飲外賣平臺的粗放式生長後,更是直接助推了外賣送餐行業的興起。然而,2018年1月的第一場大雪比認何時候來的都大,他們為著生活所做外賣送餐的努力卻讓我所感動。他們身處風雪中卻依然堅持。而不是騎車送單而是背箱手拉,好天氣一個能幹的外賣哥工作最累的時候,一天跑了90多公里,能送30多單。而風雪天要幹出這樣的工作量,對於一些身體健康的外賣員來說,完成起來也頗有難度。但他們努力的在完成。

手機響起他們熟練地用手在手機屏幕上操作,幾秒鐘便完成接單。怕搶單慢,怕誤點,怕風雪雨天,睡不夠,正是送餐人的風險與無奈。在全國就有超過400萬名註冊“騎士”在從事接單業務。和快遞小哥一樣,他們成了許多人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們用自己的堅持換來了我們的尊重和敬佩,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生命的價值。

現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及外賣平臺的興起,叫外賣點餐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在一些人看來,快遞員的送餐工作就是一樁買賣,我付錢,你出力,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交易過程不必附加任何情感因素。殊不知,車輪上的青春,連接著後廚的香味和渴望的味蕾—“外賣哥” 是多麼的辛苦。錢可以買到商品與服務,卻買不到對方的熱心和誠意。況且,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暖心備註的言語之間,也彰顯自己的修養和善良,我們在消費、享受服務的同時,多一些寬容和理解,送來了. 送晚了,說一聲不要緊、注意安全,謝謝您!既讓對方消除緊張,又使自己愉悅,會融化陌生的人際隔膜。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一句的客氣的問候和短短的“暖心備註”已經遠遠超過金錢的價值,也超出了行業範疇,因為我們身邊總有這麼一群身影,快遞員、環衛工、公交車司機……他們奔走在大街小巷、住宅小區,寫字樓,用他們的辛勤工作方便著大家忙綠的生活,尊重也是對一線基層工作者的肯定,是一種感情的交流行為,也是寬容,禮讓,傳統美德的傳承和發揚……

(攝影時間:2018年1月5日 攝影地點:駐馬店市)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外賣哥的送餐途中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吃午餐的外賣哥在接單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一個燒餅也就是外賣哥的午餐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找尋定單中的商家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餐館等待定單的到來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等待配餐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你這個小拉車不錯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接搶單中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大雪途中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兩腿腳不能離地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工作雖然辛苦,但看到臉上的笑容,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夫妻倆人送餐路上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途中接單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送完歸來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鬧市中心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途中險情時有發生

風雪途中的外賣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接餐

把所有的過往都留在這個月,2018年你應重新開始,不管世界對你有多麼嚴苛,你會能溫柔以待。飄零的雪,飄零的是無邪純真,紛飛的淚,紛飛的是真情不變,散落的雪淚,散落的是快樂幸福。願所有好心人和外賣哥幸福永駐!

——匡明章

駐馬店微攝影

駐馬店微攝影是駐馬店一群80後組建的影像傳播公益平臺,旨在以“影像傳遞影響、心態改變生活”,從攝影家的角度投入到尋找家鄉美的實踐當中,進而影響和帶動更多人關心與關注家鄉。目前,已經有多位攝影愛好者自願參與到該項公益行動中來,用他們獨有攝影的方式,將那些帶有溫度的圖片分享和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攝影的力量匯聚每一個人的愛心,為駐馬店的名片增添一份炫麗的色彩。

圖片來源:駐馬店微攝影特約攝影師——匡明章

主編:李飛 後期製作:李娜

執行主編: 張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