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中國人難道就真的拍不出奇幻大片?

不見得,至少從《阿修羅》開始,我們離一流大片又走近了一步。

要知道,這部電影完全是一個架空的世界。

大到阿修羅界,小到一花一木,都需要製作團隊另起爐灶,重新進行設計。

就這一點來說,《阿修羅》即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僅從一部電影的角度去認知它,反而是遠遠不夠的。

歷時6年時間,7.5億RMB的投資,數字背後,是一場波瀾壯闊的電影遠征。

主演吳磊最是感觸深刻,對此他只說了八個字:三生有幸,死而無憾。

拍《琅琊榜》時,他沒這麼說,為什麼拍完《阿修羅》,他如此激動?

這就要從《阿修羅》瘋狂的製作說起。

作為一部宏大的世界觀電影,從無到有,必須得有紮實的特效工業。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大約6年前,製片人就開始籌備整個劇組,幾個人,幾十人,高峰期有上千人。

而核心特效團隊更是來自世界各地,超過35個國度。

可以想見,光是組建這麼一支國際化團隊,就是一件燒錢的事兒。

但真正讓經費燃燒,是後來令人歎為觀止的場景搭建。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按照一般的拍法,架空世界嘛,難免大量使用CG特效,室內佈景,後期加工。

如此一來,既節省了成本,也能對付過去,何樂而不為呢?

不好意思,《阿修羅》做不到,這方面,一絲一毫的妥協都免談。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先是搭建了2萬平的攝影基地,前後反覆倒騰,硬是弄出來8萬平的場景。

就拿花露森林這個場景來說吧,幾千萬嘩嘩的往裡砸,終於砸出一個花花世界。

但是呢,僅僅拍了四天,劇組就把它給拆了。

除了感嘆劇組的大手筆以外,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專業精神。

理由很簡單,這個不拆,下一個幾千萬的場景怎麼搭建?

大的靜態場景儘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小的靜態場景呢?同樣令人不可思議。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舉個例子。

明道在片中飾演一個神醫,這個神醫的屋子很不簡單。

拍戲的時候,明道幾乎抹遍了每一個道具,他的感觸是:質感十足。

其中有本專門講述阿修羅世界觀的書籍,實際拍攝時只用到了其中一頁而已。

但是在製片人的展示下,我們才發現,原來每一頁都有內容,圖文並茂。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這麼做,是不是多此一舉?

在我看來,這反而是匠人精神的體現,會令整場戲更具有真實感。

再說了,萬一拍攝時穿幫怎麼辦?所以說專業一點,絕對沒有錯。

越是細節,越是能反應一個劇組的用心良苦。

現在的觀眾,很聰明,審美要求也越來越高,用心,才是對大家最好的尊重。

還不是最用心的,除了室內場景,室外場景更是令人驚歎不已。

《阿修羅》團隊不是找個地方取景這麼簡單,他們要藉助實景,造新景。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比如一個集鎮,左右也沒幾場戲,他們硬是蓋了一個小鎮,當場景用。

哪怕你一間屋子只是在全景中驚鴻一瞥,對不住,裡面也得有人住。

沒辦法,就是這麼處女座,本座牆都不扶,就服你們。

其實,粗略來算的話,特效有兩種,一種偏向於靜態,一種偏向於動態。

如果說以上的大場面比較靜態特效的話,那麼動作設計就是動態特效。

拿司空見慣的騎馬橋段來說,基本每部奇幻大片裡都有。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多時候,是鏡頭在動,馬不動,甚至真馬都不用。

有眼力價的觀眾,往往一眼洞穿,此間的道理,《阿修羅》劇組也很懂。

吳磊在花露森林裡的狩獵戲,所用都是真馬,吳磊本人也沒用替身,自己來。

陸戰戲可以騎馬,那麼空戰戲呢?三個字:吊威亞。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阿修羅》的空戰戲光靠後期CG是做不出來的,還得實景拍攝。

像華蕊在空中的戰鬥戲,那都是在80多米高的空中艱難完成。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從演員的角度的俯瞰,劇組的工作人員就像一群螞蟻。

還好,演員張藝上不恐高。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為什麼我敢說《阿修羅》是一部合格的世界觀電影呢?

因為無論是靜態特效,還是動態特效,都有著極高的完成度。

說這部影片將華語重工業電影推進了小半步,應該說是恰如其分的。

在國內,拍奇幻電影很難,拍一部敢想敢做的奇幻電影,更難。

《阿修羅》這樣的特效大片,不去電影院看真可惜!

《阿修羅》也許不是最牛的那一部,但目前為止,絕對算是勇氣超凡。

這樣的電影,說實話,中國一年到頭也拍不出幾部。

也許只有置身電影院,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中國特效的進步。

質疑之前,不妨學著先去欣賞。

別的不敢說,值回票價四個字,我還是信心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