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喜欢南京是没有理由的,那些带着淡淡哀愁的城墙,夫子庙的月,秦淮河的水,李香君故居旁的一棵小树,乌衣巷口的一抹夕阳……叫人如何不怀念。南京城里的两所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一个儒雅,一个大气。两座校园相隔不远,就好像沉静的玄武湖,倒映着巍峨的紫金山,依傍在一起。一个是谦谦君子,一个是沙场老将。

比学科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比历史

  • 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其学脉可追溯自孙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多次变迁。1920年在中国国立高等学府中首开“女禁”,引领男女同校之风。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成为中国最早的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文理为基本兼有农工商等专门应用科、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为特征的现代大学。

  • 东南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郭秉文先生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立国立东南大学。其后,经历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学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比师资

  • 东南大学拥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0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80.3%,正、副高级职称19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93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2028人,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1人,青年千人计划2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10人。

  • 南京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创新人才30人、创业人才14人,“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5人、讲座教授25人、青年学者项目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

比校园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截至2017年4月,占地面积5888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设有29个院(系);有全日制在校生31470人,其中研究生15017人,在校留学生达到1813人。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三个校区,有29个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34580人,其中本科生13196人、硕士研究生12195人、博士研究生6036人、外国留学生3153人。

校标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校训

  •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典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当时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励学敦行”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将“诚朴雄伟”与“励学敦行”两句合为一起,既反映了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实现途径。

比美景--南大篇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比美景-东南篇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既生瑜何生亮!南京两所双一流高校的故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