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機械」接連起訴多個代理商,律師稱涉嫌虛假訴訟

核心提示:大型工程機械製造企業斗山工程機械(中國)有限公司在全國針對代理商提起多起訴訟引發關注。

“斗山機械”接連起訴多個代理商,律師稱涉嫌虛假訴訟

斗山挖掘機。資料圖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趙鋒 報道

2017年初,在甘肅工程機械市場上摸爬滾打10餘年的楊春蘭怎麼也沒有想到,她擁有獨家代理權的斗山工程機械(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斗山中國)向法院起訴了她的公司——甘肅斗山機械設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甘肅斗山)欠款不還。

斗山中國針對其代理商的訴訟,遠非甘肅斗山這一起。公開資料顯示,斗山中國在中國已經涉及約16家代理商的訴訟。

有代理商的律師指出,在由斗山中國發起的眾多訴訟中,有標的被肆意誇大,已涉嫌虛假訴訟。

楊春蘭的困惑

據楊春蘭提供的訴訟文件顯示,斗山中國要求第三方對甘肅斗山展開仲裁,聲稱其至少損失了7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此前,斗山中國建議工廠今後要避免以任何形式參與對甘肅斗山的供貨與支持。斗山中國挑起的這場官司一開始便劍拔弩張,隨後雙方更是互相訴訟。

資料顯示,2017年3月起,斗山中國在山東煙臺中院起訴甘肅斗山,主張欠付的貨款9000多萬元;“斗山山東”在煙臺牟平區人民法院起訴甘肅斗山,主張欠付的貨款1093萬元;斗山中國在山東高院起訴甘肅斗山,主張其承擔老陝鬥(陝西市場代理商老陝鬥工程機械公司,下同)代理商欠款1億多元。

與此同時,甘肅斗山亦發起反擊,發起向斗山中國侵權之訴,主張其單方解約需賠償損失2000多萬元;甘肅斗山關聯公司“大宇擔保”亦起訴斗山中國旗下“斗山融資”,主張返還墊付款3000多萬元。

一份煙臺中院的民事裁定書(2017魯06民初266號)顯示,斗山中國向法院申請了對甘肅斗山、楊春蘭等的資產保全,保全額5000萬元。而另一個涉及楊春蘭的老陝鬥代理商欠款1億多元的案件,亦在山東高院受理後,申請保全查封了楊春蘭等的鉅額資產。

“目前,煙臺中院、山東高院已經凍結了甘肅斗山及我個人資產約價值近億元,對我本人也進行了司法限制。”甘肅斗山董事長楊春蘭向記者表示,“這導致我的公司及本人舉步維艱。”

經過審計對賬,楊春蘭發現,甘肅斗山僅欠斗山中國2000餘萬元的債務。

事實上,2017年底前,甘肅斗山仍是斗山中國在甘肅的獨家代理商。自2005年大宇公司將工程機械板塊轉讓給斗山中國後,楊春蘭就決定為斗山中國在甘肅市場開疆拓土。截至目前,這種合作關係已持續近10年時間。直至2017年初,斗山中國與甘肅斗山的互相訴訟博弈,至今雙方甚至成為“仇敵”。

債務“恩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記者調查發現,2015年,緣於斗山中國在甘肅市場的風生水起,甘肅斗山擬接手“斗山”在陝西代理(即“老陝鬥”公司)的爛攤子。但接手的前提條件是,即一對一接收其在陝西代理商債權+長期有保障的陝西代理權。然而,在上述條件還未滿足的情況下,2016年斗山中國便將楊春蘭的團隊清出陝西市場,並要求甘肅斗山承擔陝西代理商的遺留債務。

斗山中國也就是從那時起,開始為此後的訴訟甘肅斗山做“文章”。由於甘肅斗山在獨家代理區域內產生的業務始終沒有和斗山中國面對面核對,每次斗山中國都是通過電子郵件,讓甘肅斗山必須蓋章,甘肅斗山若是提出異議,斗山中國立馬提出“要麼簽章要麼出局”。對此,儘管甘肅斗山多次要求雙方進行審計,但是均遭到了斗山中國拒絕。

無奈之下,甘肅斗山委託了有司法鑑定資格的甘肅禾興會計師事務所對雙方的應收應付做了審計。結果顯示,斗山中國在對賬函中存在重複主張已下賬設備、納入與甘肅斗山無關的欠款以及遺漏甘肅斗山已付款等問題,直接導致對賬函嚴重失實。雖然楊春蘭已經把北京的寫字樓抵押給斗山中國,足以抹平雙方的債權債務,但是斗山中國卻仍以涉嫌惡意虛假訴訟的方式,逼迫甘肅斗山。

工程機械行業資深律師任立華表示,事實上甘肅斗山和斗山中國的直接欠款,實際上金額有限,只要是雙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對賬,其真實債務數據即可明瞭;只要斗山中國同意對賬,對其單方解約導致甘肅斗山的損失也就水落石出。“雙方把各自應該下賬、補償和還款的事情談妥,僅楊總在北京的資產足以解決上述問題。”

任立華還認為,對於老陝斗的問題,無論是法理還是情理,都是應該剝離在外。

被指“圍獵”代理商

實際上,楊春蘭的遭遇並非個案。據“天眼查”資料顯示,斗山中國從2015年起至今,向包括雲南、河北、內蒙古、海南、寧夏等約16個省市區的老代理商發起“討債訴訟”。

“如此大面積的圍剿自己曾經的合作伙伴,讓不少斗山中國的代理商十分無奈。”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證實,斗山中國此舉的背景實際上是,一方面,斗山集團總部高層人事更迭,斗山中國高層亦經歷了人事更迭,這樣會引起斗山在中國市場策略的調整;另一方面,工程機械行業在2013年至2016年間經歷了寒冬,製造商與代理商間採取了信用銷售方式,導致製造商與代理商間的債務堆積問題。

製造商與代理商間訴訟多,這也是工程機械行業的普遍現象。據行業律師對中國工程機械佔有率前二十位的製造商近三年的數據初步統計,約90%的製造商與自己的代理商發生過訴訟,其中製造商為原告、代理商為被告的案例佔95%。案件總量超300件,總金額超過45億元,這其中不包括未調解案件。

實際上,上述甘肅斗山的案件,完全可以通過雙方的對賬算賬方式解決。但據楊春蘭講,從2017年3月至今,甘肅斗山已經向斗山中國方面發送了7份書面信函,尋求對話溝通,但是斗山中國均拒絕回應。另外,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代理商工作委員會以及斗山中國代理商協會也曾介入調停,但斗山中國仍執意訴訟。

在任立華看來,斗山中國用單方材料執意訴訟代理商的方式,實際上不利於行業代理制向著健康方向發展。尤其是大面積以訴訟方式“圍獵”代理商,將很可能引起市場的不良反應。

就上述問題,記者聯繫斗山中國法律事務部,未得到回應,隨後又向斗山中國負責人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也未回覆。

原標題《頻頻提起訴訟,“斗山機械”與代理商“掰手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