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天地之闊在豁達

《道德經》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就是說真實的言詞不華美,華美的言詞不真實。接受批評是需要勇氣的,能夠聽得進不太中聽的批評意見的人,一定都是胸襟豁達的聰明人。因為,勇於接受批評是一個人成長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有容乃大,天地之闊在豁達

聖人老子

縱觀我國曆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於接受批評意見。他們能夠從善如流,大度地接受別人的批評,所以能夠吸取眾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誤,從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秦朝末年,劉邦率軍攻入咸陽,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劉邦進入秦宮後,見宮殿高大雄偉,美女、珠寶不計其數,心中產生了羨慕之情,想全部據為己有。大將樊噲勸劉邦最好不要這樣做,劉邦很不高興。

謀士張良對劉邦說:“秦王之所以不得人心,失去天下,原因就在於他窮奢極欲。現在您剛入秦宮就想像秦王那樣享樂,豈不壞了大事?樊噲的話可是忠言啊!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您還是聽樊噲的勸告吧!” 劉邦聽了深有感觸,立即採納了樊噲的意見。

接著,劉邦又傳令廢除秦朝苛法,還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劉邦不僅分毫未動秦宮的財寶,而且撤守灞上,深得秦人的擁護。

劉邦之所以能夠以弱勝強戰勝項羽並取得天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虛懷若谷,能誠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正是個體和組織得以健康成長的重要品德。這種知錯必改的優秀品德,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有容乃大,天地之闊在豁達

漢高祖劉邦

我們都應該接受善意的批評,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而且往往是錯的時候比對的時候多。能夠得到智者的批評是一件幸事。要知道,批評一個人是需要很大勇氣,冒很大風險的。

一般而言,人們都喜歡聽好話,而不願意聽批評意見,有些人還會錯誤地對待批評,甚至把提批評意見的人當成仇人。

有容乃大,天地之闊在豁達

聖人老子

還需指出的是,智者只對值得批評的人提出批評意見,而對不值得批評的人根本不會去說他,懶得冒被人仇視的風險。

春秋戰國時期墨子和他的弟子耕柱之間的一則故事,就很值得一讀。

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老是挨墨子的責罵。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非常委屈,因為在墨子的許多門生之中,耕柱被公認是最優秀的,但他卻偏偏常遭到墨子的批評,這讓他覺得很沒有面子。

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麼多門生中,我竟是如此差勁,以至於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罵嗎?”墨子聽後反問道:“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之見,我應該要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耕柱回答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墨子又問:“那麼,為什麼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說:“理由非常簡單,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有錯。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也是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教導與匡正。”聽了墨子這番話,耕柱立刻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從此再也不以遭受批評為恥,而是更加發奮努力,終於成為墨子的繼承人。

有容乃大,天地之闊在豁達

墨子

有時別人的批評不是對我們個人本身的不滿,而是對我們做事或是對人態度的不滿,他們的批評是對我們做事的建議,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挑剔。

善意的批評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存在著哪些不足和缺點,以便能逐步彌補和改掉它們,去完善自己。對於別人的批評和反駁我們應當抱之以寬容,萬不可怒顏相向。

認識不到自己錯誤的人只會使自己更加的狹隘,不虛心接受別人批評的人離成功只會越來越遠。我們的每一次成功都應當感謝那些曾經直面批評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