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2017年马上到的时候,元旦前吧,沈阳十二线市场着火了。好像烧得还挺大的,但没听说有什么人员伤亡。小旮寻思,好像这么老些年的了,

这十二线的火是基本没停过,动不动就烧一回,也不能说年年烧,但一到年节之前就很可能或大或小烧那么一把。一个90后的小朋友听说了,就问我,哎小旮,沈阳什么事儿你都好像清楚,这十二线的名字是咋来的呢?为啥叫十二线呢?为啥起这么怪个名儿呢?我问谁谁都说不知道。

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这地方沈阳人没有人不熟悉

小旮一想,也确实有必要说一说这个沈阳最最出名的蔬菜批发市场。你别说90后和外地人,就算是土生土长的一些沈阳人也未必知道“沈阳12线”这个名字的来历。

五零年代,沈阳的“动脉”

如果说到沈阳十二线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专有名词——铁路专用线。这是一种发生于1950年代的特有运输方式。基本就是利用原有的铁路网格,在铁路网上按需求做出一些货运为主的支线。由于195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计划经济体制,那时候城市的几乎所有物资都是依靠铁路来运输的。别告诉我为什么不汽运,用零担,因为那时候中国的公路运输网还没有形成,高速公路更是没有,所以,基本上能运来的东西,最有效运力最大的,就是铁路。

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当年红极一时的火车专用线,现在多已撂荒

那时候的沈阳,大家知道,刚刚解放不久,沈阳的工厂密度非常的高,但这些工厂的生产原料需要快速运输进来,生产完的成品,还需要快速的动输出去,这一进一出,如果没有一条铁路线来担负,那是不可想像的。沈阳当时的工厂发达程度来看,基本都是中央级的重点企业,所以,铁路专用线的密度是相当高的。据沈阳有关部门统计,沈阳当时的铁路专用线达到123条之多。一些企业为了能抻一条铁路专用线进企业,真的使出各种办法,跑批文写请示,拉关系走后门,磨破嘴跑断腿,这么说一点儿不为过。当时如果你工作的企业,有一条铁路专用线,那,就说明你这个人儿的工作单位,就老高大上了。

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这张图可以看出当年沈阳火车专用线的密集程度

所谓的十二线,就是因为1950年代沈阳站原东货场有一条第12号铁路专用线延伸到皇寺这里,而这条12线,就是运输农副产品的铁路专用线,在皇寺这里进行场站落地,起初这里只是一个蔬菜的运输场站,到后来,改革开放之后,有一些人运用倒腾车皮的能力,在这里做起了副食批发生意,由此,这里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大型的蔬菜水果副食的批发市场。这,就是十二线市场的来历。

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当年12号火车专用线,现在已经变成一片瓦砾

其实铁路专用线在铁西和大东地区分布比较广,尤其是铁西区,据说当年在建设大路以北的地区,几乎有一个路口有会有一个铁路专用线,是全中国铁路专用线最密集的地区。大东地区相对分布少一些,但是在东北大马路一直往南这一大片地区,都有相当的布局。比如黎明、中捷、矿山厂等等,都有铁路专用线的身影。其实当时沈阳的很多地方的称呼都是以铁路专用线来命名的,比如42线、53线、25线等等。这其中,小旮知道的就是陶瓷厂的25线和皇寺的12线。但由于年经久远,现称为称为地名的,也就只有12线一个地方了。这也是计划经济体系留给沈阳的一个印记吧。

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在华山路下穿桥这里,还能看到为12线建设的专用的立交天桥

现在当年被称为12线的那条铁路已经废弃,现在你在华山路工铁桥路过的时候,还可以看到那个专为12线修建的那个旧旧的跨线桥,在跨线桥上的路边,还能看到当年的旧的火车警示牌,可以提示,这里曾经有过一条重要且繁忙的铁路专用线。

十二线,从一个市场到一个沈阳专有地名

我们通常所说的十二线市场,全称其实是:沈阳蔬菜中心批发市场(俗称十二线)。总占地8万平方米。市场内有300延长米的双轨铁路专用线,4300平方米的站台保温库,40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大棚和2万平方米的露天经营场地,1500吨的低温库和500吨的恒温库。年蔬菜经营量达30万吨,占沈阳市蔬菜经营总量的50%左右,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定点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配送中心以绿色精品菜生产基地为依托,采用现代化加工设备,年加工配送各种散、净菜4000吨,方便快捷的精品盒菜10万余盒。干菜、调味品、色拉油、豆油及优质面粉的经营具有相当规模。

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到这里来的人们关键词只有一个:批菜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理解当时铁路专用线对于沈阳人的意义。说是这个城市的动脉,最准确不过。这个城市的所有“营养补给”都是从铁路专用线来的。就拿12线来说,自从80年代以来,

这里每天早上不到3点钟,就会有全市的大大小小的货车来到这里批发蔬菜,可以说,当时的12线到货的情况,决定了晚上沈阳人的餐桌上摆的会是怎样的菜品。举个例子来说,一旦某一天12线洋葱到达量大了,那晚上沈阳人的餐桌,做洋葱的比例会大幅度的提高,因为到货量大,就是供给量大,那价格肯定会比较低,市场上的洋葱走货量就会放大。所以,12线对于沈阳人来说,就是一个营养的输送管道。当然,后来这里还出现了副食品和文化用品市场,都是因为人气使然,所以,在往昔沈阳非常多的年份里,大家对于12线的依赖和眷恋超乎外地人的想像。这是沈阳人心中一个神圣的地方,虽然很多年里,这里破败不堪,虽然很多年里,这里泥水满地,但,这里真的是沈阳人引以为傲的地方。也是很多沈阳人认为自己的经济地位优于大连的重要所在,就是因为有12线的存在,沈阳的农副产品的批发价格,一直都是低于大连两个档次的。对于这一点,沈阳人心中一直都是满满的幸福。

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那些年,被火车主载的城市啊,你现在已经变得让人认不出来

十二线的曾经晒脸回忆:八两一条街

12线的重要性,其实是不必强调的,但是小旮必须强调一下,毕竟现在沈阳人有为数不少的外地朋友选择到沈阳来落户生根,所以,小旮觉得有责任让大家知道沈阳除了故宫大帅府这些历史的东西之外,沈阳人心中真正的“精神圣殿”到底是什么,他们现在在哪里。虽然那些不太久远的旧迹并未走太远,但她们其中很多,都已经破败,有些都被拆除,但那些旧的痕迹,依然是沈阳人心中的一种记忆和挂念,表明自己是一个地道沈阳人的重要论据。

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这里批发为主,零售为附,但个别宰秤也是有的

说了那么多12线的好和重要性,12线的一些不好,小旮觉得也应该说说。毕竟人无完人,作为一个鱼龙混杂这么多年的市场,也一定不会是一片大好的,比如当年这里的“八两一条街”。所谓的“八两一条街”,就是在现在12线市场靠近现在斯卡拉的这个位置,有一条通往12线市场的一条小道,在90年代的更多时间里,这里自发形成的一条蔬菜水果商贩一条街。其实也就是他们从12线市场里,赶早批出来的蔬菜和水果。这些本来没什么异常的,但问题是,也不知什么时候,这里就开始缺斤少两起来。买一斤的东西,顶多给你八两。几乎小旮所有的朋友都验证过此事,到那儿称几斤东西,回去一称,最少得少半斤。于是在那个年代,那一大片繁荣盛景里,这条“八两一条街”可谓是臭名远播。当时沈阳有一句话说的好:“你除非你是确实着急或者确实没办法了,才能去八两一条街买点儿东西呢”,可以想见当时八两一条街在沈阳的臭名究竟有多“响亮”。

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现如今,这旮的KTV居然比菜市场的知名度大

不过到了2000年以后,到了新世纪之后,12线的面貌改观不少。后来成立了什么“副食集团”的,12线就归口管理了,乱相乱相也多少有些改观。然而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沈阳的批发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比如张士和南二,甚至八家子,都有了自己的蔬菜批发功能,尤其是张士市场,对12线的冲击还是很大的。12线也就是因为地处沈阳市中心的位置,所以这些年的光景才得以保存。不过,这么多年过去,12线对于沈阳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这里依然是沈阳重要的蔬菜批发市场所在地。2010年前后,12线的前脸这几幢楼,分别改成了超市、卡拉OK等等功能,但是,大家还是习惯于称这里,甚至黄河大街哈尔滨路这个交通岗及附近地区为“十二线”。十二线,业已成为沈阳的一个地标性的地名,是沈阳人生存发展历程中的一种别样的证明。

沈阳“十二线”名字的来历:得名于当年那些“城市动脉”

居然还有一阵儿,这旮还有一个不小的超市

现在,每当沈阳凌晨的天光微微泛起,12线这里,依然会听到轰轰的马达轰鸣声,远远地,你还能看到这里热火朝天的市场里的灯火。一辆辆来批发的大小货车,会在这里集结、散去。沈阳大大小小的饭店上货的伙计们,依然会在这里搬搬扛扛,在沈阳清早的晨光里,在沈阳旧夜未去的昏黄路灯下,将沈阳人这一天或是几天的吃食,装车离去。

这里,就是沈阳,一个有历史当然更有情愫的地方;这旮就是沈阳,这里是一个有旧迹更有故事的地方,那些经年的老街老巷,还有这么多莫名所以的老地名们,伴随这个城市在回忆里,不断更新、成长……

记录回忆,记录一切,

就在这旮,读懂沈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