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留住文化的「魂」

特色小鎮,留住文化的“魂”

近日,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的零陵古城正式開街,吸引了不少遊客。

新華社記者 劉勇貞攝

從2014年浙江率先提出特色小鎮,到國家發佈引導政策,到地方密集跟進,全國各地的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然而,一擁而上、千鎮一面、重建輕管等問題也困擾著其發展。如何避免特色小鎮無特色?相關實踐和探討正在持續開展。

特色小鎮開啟文旅新格局

“畫圖曾識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近日,湖南省永州市的零陵古城正式開街迎客。依託首批國家歷史文化街區——柳宗元故居所在的柳子街而建的零陵古城,引進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項目,匯聚了民俗生活體驗、特色餐飲、濱水民宿、特色策展、文創空間等。端午小長假,零陵古城舉辦古城開街儀式、民俗巡遊活動、市井民俗雜耍、非遺民俗街頭體驗等活動,共接待遊客超過20萬人次。偉光匯通集團董事長陸學偉說,這是他們近年來開發並運營的第十個小鎮,“伴隨旅遊新產品新業態迭代更新的加快,特色小鎮以文旅驅動新型城鎮化,開啟了文旅新格局。”

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於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平和發展質量。特色小鎮要求有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這些都為特色小鎮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巧克力小鎮、黃酒小鎮、畫鄉小鎮、工業小鎮……目前,全國共有20個省份提出特色小鎮創建計劃,總計劃數量已超過1500個,加上住建部此前公佈的403個特色小鎮,據不完全統計,今後全國將會出現近2000個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在推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助力環保生態、形成新業態等方面,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小鎮建設須防“新瓶裝舊酒”

觀眾環繞坐在水鄉劇場內,一座水上舞臺位於中間,演至高潮,劇場的一面牆完全打開,真實的江南山水映入眼簾。正在建設中的浙江越劇小鎮晚宴劇場,將上演經過全新舞臺技術包裝的越劇經典名劇《追魚》。除了劇場,規劃中的越劇小鎮還包括工坊、藝術大學、工匠藝術村、影視娛樂等板塊。

對特色小鎮來說,硬件的建設僅僅是開始,如何打造軟件、吸引受眾,才是真正挑戰。目前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出現了比拼數量、一擁而上、千鎮一面等現象。特色小鎮無特色,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業內人士指出,一些小鎮內容雷同,形態和功能脫離實際,還有一些自身特色挖掘不足,在產業特色、建築風格和小鎮整體風貌上沒有體現地區的差異性。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2018特色小鎮發展報告》中撰文指出,抓好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要防止“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切忌搞形象工程,避免大拆大建、破壞生態環境、割斷歷史文脈、抬高農民進城門檻和創新創業成本。

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關於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準確把握特色小鎮內涵、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注重打造鮮明特色、有效推進“三生融合”、釐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實行創建達標制度、嚴控政府債務風險、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嚴保生態紅線等舉措。

另一方面,特色小鎮重建輕管、地產化等問題,也屢屢被提及。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就曾指出,小鎮建設存在房地產風險、政府過度負債風險以及可持續運營的風險。“特色小鎮的建設既要去房地產化,但又離不開房地產。小鎮建設不能讓房地產來做主導。”馮奎說,特色小鎮的運營商很多都是從開發商轉變過來的,開發商應該學習產業運營的經驗,多與產業投資商、運營商結合,實現產業、科技、人才的相互支撐效應。

此外,與傳統工業園區相比,特色小鎮是一個融產業和生活為一體的綜合區,具有明確的產業定位、文化內涵和旅遊功能,是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的“生命體”。

目前,不少小鎮對其產業、文化、社區等多種功能的融合考慮不夠,產業特色和人文地理環境挖掘不夠。有業內人士就提出,當下,一些小鎮無法將文化、情感有效傳遞。比如荷花小鎮、龍蝦小鎮,光憑荷花、龍蝦還無法構成其獨特性,只有結合當地文化對荷花、龍蝦進行深度挖掘與衍生,才可能形成鮮明特色。

結合當地特色打好文化牌

科技小鎮、生態小鎮、養老小鎮……各種形態的特色小鎮正在全國湧現。特色小鎮在確保核心產業“特”的同時,需要進行多業態發展,實現產業、文化、旅遊融合。位於廣東惠州的潼湖科技小鎮,打造物聯網和智能控制產業基地。碧桂園助理總裁兼產城發展事業部總經理向俊波說,潼湖科技小鎮嚴格控制住宅用地規模,住宅用地在用地比例中不超過30%。小鎮立足於產業優先、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通過合理安排產業、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用地比例,優先開發產業用地,形成產業集聚和人才集聚,實現地區的長遠持續發展。“我們已在珠三角、環北京等地初步佈局了多個小鎮,通過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的發展路徑,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融合’。”

如果說產業是特色小鎮的核心,那麼文化則是小鎮的靈魂。如何在小鎮建設中形成特色文化,浙江烏鎮的經驗值得借鑑。從1999年烏鎮一期開發東柵,2003年建設西柵,到2013年舉辦首屆烏鎮戲劇節、2014年舉辦首屆互聯網大會,烏鎮經歷了觀光小鎮、休閒小鎮到文化小鎮的幾次轉型。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烏鎮以文化立身、以江南小鎮為特色,日漸與國際接軌。“烏鎮從單一產品向古鎮旅遊、養生旅遊、文化旅遊相結合的多元體系轉變。”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向宏說,烏鎮是賡續傳統的,以文化帶動旅遊,正在形成文化向心力和文化輻射力。

在國際上,愛丁堡、阿維尼翁、錫比烏等小鎮,以藝術節帶動小鎮發展,在潛移默化間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和文化情趣,還帶動了當地文化旅遊,成為文化名片。作為歐洲的第三大藝術節,錫比烏國際戲劇節在羅馬尼亞中部的錫比烏市舉辦。舉辦25年間,錫比烏國際戲劇節從創辦時的3個國家8場演出,到70多個國家500多場演出,近7萬名觀眾參與。“戲劇節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溢出效應,錫比烏也當選為歐洲文化之都。”戲劇節創始人和總監康斯坦丁介紹,戲劇節關注社區的文化傳承、關注公眾利益,能夠不斷髮展觀眾、培育觀眾。

特色小鎮發展要與地方文化結合,並關注當地居民,注重運營和持續,形成自身的品牌。目前,我國各地都在進行探索。在遼寧葫蘆島打漁山區域內,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灰鶴、赤麻鴨、鷗類等珍禽鳥類棲息。提香灣特色小鎮立足生態保護,實現居住區與周邊生態環境和諧共生,促進綠色發展。北京首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安說,我們提出了“保護一平方公里溼地”的目標,在保護和完善生態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打漁山科研和科普設施。小鎮還舉辦了打漁山研學活動,通過科研、攝影、實驗、體驗等多種研學手段,一起探尋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創新之路。坐落於越劇起源地浙江嵊州的越劇小鎮,打造以戲劇為主題,365天全年無休的戲劇業態。越劇小鎮裡的“天下第一團”,上演各種國內外瀕危劇種,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實質性傳承與扶持,改善當下稀缺劇種的生存狀態。知名導演、嵊州越劇小鎮文化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小男說,以戲劇為核心,以山水為承載,越劇小鎮希望再造現代演劇形態,向觀眾傳遞中國戲劇的美感和產業形態。

可以說,未來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值得探索的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