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地茶之父」肖時英: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被稱為“雲南無性系茶樹良種之父”、“臺地茶之父”的普洱老人肖時英,已年過八旬,曾在雲南省普洱市茶樹良種場任技術室主任,現為雲南時木茶廠負責人。在六十餘年的漫長歲月中,肖時英共培育了七個普洱茶良種。同時,他還積極開展茶樹生態種植的系統性研究和模式創新,相關技術在雲南全省推廣。幾十年來,肖時英的研究和實踐為普洱茶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而這條路徑,某種程度上也是雲南普洱茶發展的一個縮影。

“臺地茶之父”肖時英: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1953年武漢大學畢業後,作為一名來自湖南新化的“外省人”,肖時英不遠萬里來到雲南省茶葉科學研究所勐海基地從事茶葉科研工作。這一來,就來了大半輩子,延續著他和普洱茶的悠悠故事。在勐海期間,他和愛人張木蘭為解決茶樹繁育茶籽不足的問題,先後開展了茶籽育苗、茶樹扦插、茶樹嫁接、茶樹高位壓條等多種繁殖方法試驗,經過多年試驗摸索,試驗成功“以苗育苗”的扦插新方法,使雲南大葉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解決了雲南大葉茶扦插不易髮根的難題,為選育茶葉良種創造了條件,為雲南大葉種成功應用扦插技術發展現代茶園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7年,肖時英夫婦正式調入中國普洱茶研究院(當時為茶樹良種場),他和愛人選育出了雲瑰、矮豐、雲梅、短節白毫等多個無性系茶樹新品;1992年,肖時英首次提出邦崴大茶樹是介於野生與栽培茶樹之間過渡型茶樹,是研究茶樹進化的寶貴樣株。

就像普洱茶一樣,沉香、淵博、堅守。1992年,退休後的肖時英沒有就此停歇,他又和妻子自掏腰包,在思茅區大寨租賃土地130多畝作為“試驗田”,開展茶樹生態種植的系統性研究和模式創新,先後完成立體茶園開墾、多品種組合種植、茶樹不同修剪方法、茶園間種林木、茶園鋪草施肥、茶樹病蟲害防控等多種試驗研究,首創了新型“立體生態茶園”綠色茶園生產模式,該模式有效解決了茶葉“豐產不豐收”、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難題,使茶葉產量提高了近一倍。

“臺地茶之父”肖時英: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2018年8月26日,“第十三屆中國雲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在雲南普洱市舉行,活動期間舉行了“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 評選活動,最終在專家評議程序評選出肖時英等8人獲得“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稱號。此次評選活動由雲南省農業廳與雲南省人社廳聯合組織,首次在雲南全省開展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評選。茶給了肖時英一輩子的人生,同時,肖時英也因為茶成就了一輩子的堅守事業。肖時英對茶的堅守,是在這個快節奏發展的時代鮮有的匠心守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