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到底能不能自給自足?爲什麼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感謝關注,【愛農幫】,農民的好幫手!

其實糧食問題一直以來就是我們國家極為重視的一個大問題,畢竟地域廣闊,人口又眾多。糧食問題一旦爆發,對我們國家來說都是個極大的威脅!

作為普通農民,總

中國糧食到底能不能自給自足?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能看到一個現象,在各種評論中,大家都在抱怨年頭不好,糧食減產;可是一到收割的季節,到處都在報道今年豐收。

其實這並不奇怪,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名詞——結構性失衡

其實我們國家就總量來說,糧食——小麥、稻穀、玉米,的確是年年豐收,只不過地區存在差異,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國的大豆產量同小麥、稻穀、玉米相比,是完全不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的,所以大豆年年進口。

這樣的不平衡現象,就叫“結構性失衡”!

中國糧食到底能不能自給自足?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著名大豆遺傳育種家、吉林省農科院研究員孫寰在接受記者回答時說了進口大豆激增的三個原因:

第一,這跟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有關:生產一噸大豆比生產一噸玉米多用三倍土地。世界大豆主產地巴西,全國有2.3億公頃荒地,用1億公頃放牛,剩下還能有19.5億畝,是我國耕地的全部。

第二、這跟人們富裕起來有關:從吃飽到吃好。吃好的主要標準就是優質蛋白加植物油。我國人均大豆消費量已達66.9公斤,為發達國家水平;人均植物油消費量88.7公斤,也很高。“如此大的消費量,必須進口”。

第三,這跟產業化有關: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中,只有大米基本自給,其他的如玉米、大豆等,進口到岸價都低於國內價,大量進口是客觀規律。

中國糧食到底能不能自給自足?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除了大豆以外,我國所有的糧食都能自給自足,但進口大豆總量高居不下的現狀近期內很難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