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地新模式享國家補貼+優惠政策,糧食、種子、農機多重補貼

[創業概述]汗水流淌著信念,勤勞播撒下幸福。她是種糧大戶,也是農村合作經濟的實踐者。與貧窮的較量,是她創業的起點。以前,她沿著舊的思維播種土地;現在,她是新衣村的新衣民。跟隨著她前進的腳步,農戶把農機合作社辦得風生水起。始希望用自己的實踐證明:土地也能種出黃金。

她,個子不高,圓圓的臉,敦實的身材,臉色黑裡透紅。她叫鍾亞春,今年49歲,賢庠鎮俞公岙村人,是象山縣第一位也是至今惟一一位百畝以上女種糧大戶;同時,她還是豐盈農機合作社的當家人。

鍾亞春的孃家在賢庠鎮民洋村,父親腿有殘疾,母親早逝,她當大,下有弟妹二人。鍾亞春說,以前,父親是帶著柺杖去勞動的,上下田時每拄一下田埂,她心裡就有一種莫名的疼痛感。因而,12歲那年她就去生產隊裡幹活,儘管賺的工分很少。她不僅白天做工,晚上還搞“副業”織網。

農村種地新模式享國家補貼+優惠政策,糧食、種子、農機多重補貼

鍾亞春合作社裡的農用設備

22歲那年,鍾亞春嫁到了俞公岙村。當時,全家有3畝多農田,她不僅要做家務,還與丈夫一起耕種農田,有時還代替丈夫扶犁打耙,成為種地好手。不久,丈夫買了一輛農用車,開始搞運輸,田裡的活也自然落在她一個人身上。

2000年,糧食市場疲軟,農戶種糧積極性下滑,村裡越來越多的青年外出打工尋門路,不少土地荒蕪,有些土地種了糧食卻沒有人管理,產量不高。鍾亞春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這麼好的耕地荒蕪了,多可惜啊!民以食為天,她相信糧食市場不會永遠下滑的。俗話說“逢俏莫趕,逢疲莫懶”,她打算把村裡外出打工人員的土地承包過來,既能使他們安心在外打工,又能增加自己的收入。她心想,我不懂怎麼做生意,但是我有的是力氣和種糧經驗。她把想法告訴了家人,得到的結果卻是一致的反對,“哪有女人包這麼多地種的”、“太累了”、“ 你這樣身體吃不消的”,但倔強的鐘亞春並沒有因此打消念頭。

2001年春節,鍾亞存承包了本村外出打工村民的10餘畝土地。隨後,她種的承包田逐年擴大到30多畝。2003年,縣裡召開農村工作會議,作為種糧大戶,鍾亞春參加了這次大會。會上,大家議論農田拋荒問題,她問縣農林局領導:“ 我們村和鄰村有很多荒田,能不能去開墾種植呢?”她得到肯定的回答。2004 年,鍾亞春將目光瞄上了周邊村莊荒蕪的土地。當時鎮裡急於尋找一名拓荒者,但由於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和低收益而無人問津,鍾亞春經過思考後毅然決定開墾荒地。當年,她開墾了60多畝荒田,2005年和2006年,相繼開墾了鄰村20多畝荒田。2008 年,她又從本村及附近的民洋、溪沿、下莊3村承包了一些農田,種植總面積達到200多畝,走上了規模生產之路。期間,她被評為省級優秀種糧大戶,還作為象山縣唯一大戶代表,參加了省春耕生產現場會。

創業是艱辛的,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鐘亞春,對現代農業種植技術掌握得非常少,只能按傳統方式進行耕作。為了提高種植效益,冬閒季節,她多次跑縣農林局、鎮農科站,諮詢農業種植技術,還自學了(水稻病蟲防治)、(水稻常見病防疫》等書籍,還步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糧食產量保持了逐年增產的良好勢頭。到去年,她已經承包了400畝農田,成為象山縣第一女種糧大戶。 她說,如果現在周邊有空地,她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承包過來,因為“現在做農務人比以前有保障了,有糧食補貼、種子補貼、農機補貼,遇上什麼天災還有農業保險。”

鍾亞春說,她只上過3年小學,現在會操作農用機械,還能大體看懂農藥、種子等說明書及病蟲情報發佈的文字。長期來,縣農林局領導和專家們經常到她那裡進行實地指導。鍾亞春說,有了政府政策和技術“靠山”,她種糧的底氣就更足了。

前年,她和8位大戶共同組建了象山豐盈農機專業合作社。到去年,合作社社員已增加到20人,大徐鎮、塗茨鎮的一些大戶也加入了由她領頭的合作社。在鍾亞春的農機合作社的院子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農用設備,插秧機、翻耕機、拖拉機,該有的一樣都不少。目前,合作社農機“五統一”(即實行統育秧、機插、耕作、植保、收割)服務面積已達5000多畝。鍾亞春說:“ 既然國家給了大戶這麼多優惠政策,我們就要為糧食生產多做貢獻,創辦農機合作社也是為了提高農機使用率,減少拋荒田。”

種地上規模後,資金有時週轉不開,鎮政府瞭解到情況後,主動聯繫農村信用社幫助鍾亞春貸款。從開始的3萬元無息貸款,每年遞增。自從縣婦聯牽頭搞起婦女創業小額貸款後,鍾亞春更是享受到了實惠。去年,縣、鎮婦聯聯動,讓鍾亞春順利貸到18萬元,解決了合作社流動資金和土地承包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鍾亞春說:“農業部門和婦聯就是我的靠山,沒有他們的關心和指導,我的地不可能種得這麼好,更辦不了這個合作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