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谈心动的恋爱,但一定要结心定的婚

可以谈心动的恋爱,但一定要结心定的婚

图片源自网络

如果你问跟什么样的人谈恋爱?我的答案是让你心动的人。

如果你再问我跟什么样的人结婚?我的答案则是让你心定的人。

这两者的区别是心动很容易,心定比较难。

毕竟心定的感觉是那样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没有遗憾,是心甘情愿。

在多年的心理工作中,我常常会看见那些在婚姻里纠结和挣扎的人,总结其原因就是心不定

昨天与一个朋友聊天,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相识那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听她诉苦。

因为在熟悉的人的眼里,她工作稳定、家庭和睦,是所有人羡慕的对象,就连她发的朋友圈无论文字还是配图都相当精美且是满满的正能量。

她说最近感觉非常苦恼,原因是本来女儿已经读大学了,但最近因为患上了双向情感障碍休学在家两个月了。

01

科普小常识:

双向情感障碍也叫躁狂抑郁症,就是一个人可能既有躁狂症状态(发病时非常兴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睡眠减少,情绪高涨,精力异常旺盛,缺乏疲惫感等明显的异常状态)也有抑郁症状态(情绪可能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悲观厌世,有可能发生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两种状态在同一病人身上间歇交替反复发作,或者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躁郁症可能定期发作,可以缓解,不发作期间人的状态正常,病因尚不明确。

她说她跟丈夫已长达六年没有性也没有爱了,但一直为了给孩子一个貌似完整的家而“演着”恩爱夫妻,骗过了所有人,却只有自己内心知道有多苦,她常常失眠,早晨醒来也觉得好累。

我说如果你们选择离婚会怎么样呢?

她说两个人都怕离婚,怕孩子成为单亲家庭的小孩被人歧视,怕双方的父母无法理解好好的一个家说散就散了,怕离婚之后各自孤单依然没有幸福可言,怕老了没伴,怕对不起当初结婚时的承诺,怕财产分割之后不如原来生活富足,怕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的异样眼光……总之,怕的东西太多,根本不敢离婚。

那么,如果不离婚呢?我说。

两个人都像是在无边的苦海里,度日如年,脑子里很清楚地知道对方是个好人,也没做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儿,就是提不起“性趣”,什么话都懒得说,总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鸡同鸭讲,每天除了必要的时候扮演一对“模范”夫妻,几乎都躲着对方,没有交流,两个人的寂寞比一个人孤单难受得多。

她说。我问她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她说应该是从一开始就有问题了,只不过那时候年轻,一厢情愿地觉得什么都会好的。

因为他们的父母是在同一个系统里工作的同事,双方家长安排了他们相亲,所有的熟人都撮合他们,说他俩是天生一对,适合做夫妻。

他俩也在众人撮合中相信了这是天意。

当年,他有过一段不顺心的感情经历,他的初恋是大学同学,后来女孩子移情别恋,主动提分手,他很受伤,他家人原本就不同意他找外地的女朋友,一看分手了就急着让他找本地的女孩子结婚,所以他也同意了。

她第一次见到他时,的确有些心动,毕竟他高大帅气,听说上学时也是学校的一枚校草,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所以她明知道他对前任念念不忘,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

长辈们都说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感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她想深情不及久伴,如果他人都是自己的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婚后的日子无风无浪,他几乎是家与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看上去没有任何问题。

但她偶尔内心也会闪过一些不安,总觉得哪里不对,比如他们之间的肢体接触比较少,夫妻生活也有点像正规的工作,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孩子10岁前几乎都是睡在他俩中间。

后来,即便是孩子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不再跟他们睡了,他俩却已经习惯了不碰对方。

这样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了18年,18年的日子用四个流程就概括完了,起床、吃饭、上班、下班,直到孩子上了大学她才如梦初醒,自己的人生竟然如此“虚度”了大半辈子。

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过激情,她原本以为男人的性格寡淡,自己也比较传统,所以日子过得寂静,后来她才发现其实他们两个人平时在外面跟别人在一起时都比在家活泼快乐。

她说半生已过,她才恍然觉得其实彼此不够吸引对方,虽然当初对他有些心动,但后来跟他的相处过程里,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也就渐渐冷了,觉得没意思了。

而他对她或许就从来没有心动过。

直到现在,外人都觉得他们是模范夫妻,不吵不闹,又顾家又孝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为什么有人会拿坟墓比喻婚姻,因为太过沉寂、太过冰冷。

她那颗隐隐作痛又感觉不安的心,度日如年。

02

可以谈心动的恋爱,一定要结心定的婚

我问她,结婚以后心定吗?

她说不定,只是不断告诉自己这个选择是对的,心里无数次跟自己说这样的日子生不如死。

她常常靠幻想满足自己,比如幻想自己能像《廊桥遗梦》的女主角一样遇到此生最爱,勇敢追去,并从此不再孤单。

听完她的故事,我想人这一生可以谈心动的恋爱,但一定要结心定的婚。

否则漫长的一生我们该如何与对方牵手“砥砺前行”?

什么是心动的恋爱?

比如,在微醺的酒会上,你忽然看到了一个让你热血沸腾的人,仿佛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那一刻的相遇,为此你可以不顾一切,尽最大的努力去跟这个人谈一场恋爱。

但相处之后,你未必会想要跟这个人结婚,更不会想要一辈子都跟他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发现Ta并不是那个让你怦然心动的人,甚至你开始讨厌Ta说话的口音,吃饭的动作以及某个面部表情,于是你渐渐地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当初的心跳,你开始变得不耐烦,然后,开始躲避与Ta见面,那么一场必然的分手将会来临。

可婚姻是什么?

婚姻是一场漫长的徒步旅行。

沿途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考验和危险,需要付出很多汗水和艰辛。

好在,你身边有一个彼此信任,互相帮助,烦恼时解闷,快乐时分享的人,你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地,就像歌词里唱到的“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

在婚姻里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我愿意。”

就像在教堂里举办婚礼时,牧师会问:“你是否愿意成为Ta的妻子(丈夫),无论疾病还是健康,贫穷或者富有,都爱ta、照顾ta、尊重ta、接纳ta、永远对ta忠贞不渝,直至生命的尽头?”

我愿意这三个字特别重要,任何美满的婚姻里都不会有长久的委屈、将就和隐忍,更多时候我们要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唯有如此,漫长的一生,我们才会过得没那么乏味。

03

林心如说起当初妈妈离婚再嫁的故事

林心如说爸妈离婚,导火索仅仅是爸爸向妈妈养的兰花盆里弹烟灰。

妈妈是那种下楼倒垃圾也要穿戴整齐的精致女人,在我12岁时,她和爸爸离婚了,就因为爸爸往她养的兰花盆里弹烟灰、扔烟头,多次劝阻无效……

亲友来规劝,她只有一句话“他人很好,只是过不到一块去”。

外婆气愤的骂她 “你就是书读太多,事儿就多了”。

在外婆眼里,她的女婿高大英俊,能赚钱,孝顺顾家,反而是女儿任性自私,不考虑孩子和父母的感受。

她也很难理解妈妈痛诉爸爸的那些如不爱洗澡、衣服袜子乱扔、吃饭狼吞虎咽、没空陪她、记不住她生日、纪念日……哪能算是毛病,男人不都是这样的?

我至今记得妈妈带我离开曾经的家时,流着眼泪对我说“希望你能理解妈妈,一辈子太长了”。

我16岁时,继父出现了,他个子不高,相貌平平,但整个人看起来干净清爽,笑起来很温和,我竟对他没有排斥感。

他会为妈妈的花花草草换上漂亮的花盆,给妈妈新买的淡绿格子桌布配上新的盘子碗筷,为她的红色连衣裙选一双乳白的方跟的皮鞋,给我用铁环勾着的几把钥匙换个漂亮的钥匙扣。

他会拉着她的手一起去江边散步,看夕阳和日出,去湿地公园拍摄花鸟,告诉她每一种植物的名字和故事,带回几根掉落的树枝,回家后插在古朴的花瓶里,摆在我的书桌上。

妈妈热爱研究菜谱,每次她隆重的推出新菜时,继父会拉我一起漱好口、衣着整齐的端坐在餐桌前,模仿美食家一样在妈妈期待的眼神中从色香味上开始点评,逗的妈妈咯咯直笑。

继父还是个过节狂,他说生活就该有年有节,有时有令,这样岁月才有层次感,不同的节日他有不同的礼物和庆祝方式,他会带我和妈妈在季节时令交换时到大自然里走一走,看看时光的交替……

有一次妈妈生病住院,我去医院时看到妈妈的床头放着一束百合,水果切成了小块放在干净的淡绿色瓷碗里。

继父坐在床边,为妈妈旁若无人的读着书。

旁边病床的阿姨侧着头羡慕的看看这一幕,我忽然鼻子一酸,终于理解了妈妈的那一句“一辈子太长了”……

确实一辈子太长了,不要将就……

假如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一起,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中没有节日,没有惊喜,没有感动,没有浪漫的话,那就叫做搭伙过日子吧?

婚姻里,确实有些人只要搭伙过日子就够了。

而有些人,就是过不下去那种搭伙的日子。

倘若心不定,婚姻则如大雨天的破伞,撑伞或不撑,都会湿身。

对于每个人的一生而言,婚首先是结给自己的,其次才跟别人相关,如果自己都觉得那个人不是心灵的港湾,再怎么门当户对也不可能相亲相爱。

作者:杨光,香港阳光心理咨询中心、深圳杨光在线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知名心理咨询专家、家庭艺术治疗师,深圳市心理咨询工作联盟常务委员。被央视旗下的华人频道评为“中国优秀心理咨询师十大名家”之一,为入选者中最年轻的心理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