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柑橘在種植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害疾病,每年給柑橘種植戶帶來的損失達數億人民幣,全世界已知的柑橘病害約200多種,中國已報道130種左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今天小編排出這份榜單。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一、黃龍病

柑橘黃龍病是世界柑橘生產上的毀滅性病害,是由一種限於韌皮部內寄生、體外無法純培養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目前全球檢測到的病源可分為亞洲種、非洲種和美洲種三類,國內目前經檢測只發現亞洲種,能夠侵染包括柑橘屬、枳屬、金柑屬和九里香等多種芸香科植物。黃龍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是接穗嫁接、帶病種苗,田間自然傳播媒介目前尚無定論,比較主流的說法為柑橘木蝨,木蝨一次吸毒便能終身帶菌。柑橘黃龍病不僅會使柑橘果實變苦、早落,而且會使整個植株枯萎壞死。

柑桔黃龍病在田間的主要識別症狀有三種:

1、果子到了成熟期不正常轉黃,除了果柄附近,其它大部分還是青的(也稱為紅鼻子果或青果或青頭果或不熟果)。目前通過果子症狀來識別黃龍病已成為判斷黃龍病的主要方法,也是判斷黃龍病最準確、最快速的方法。只要在樹上發現有果子出現以下的症狀,那麼這整棵樹可能感染黃龍病了。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果實病狀

2、斑駁狀黃化葉:是田間判斷柑桔黃龍病的主要症狀之一,主要從葉片的基部和邊緣開始發黃,葉片斑駁型:即葉片成熟轉綠後,出現黃綠相間、不對稱的斑駁黃化,一般出現在當年生的已老熟春梢和夏梢葉片上;柑橘黃龍病引起的葉片黃化症狀,與缺氮、缺鋅或缺錳等引起的葉片黃化不同。生理病害一般是從樹冠下部開始發生,然後向上蔓延,病葉柔軟,不會變硬,後期也沒有斑駁症狀。加強水肥管理後,症狀就會逐漸消退。柑橘黃龍病引起的葉片黃化是從少數黃梢逐漸擴展到全株,在葉片上引起黃綠相間的斑駁型,葉片變細頰長,質地較硬,並顯示明顯的傳染性。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病害黃化

3、均勻黃化或黃梢:主要是新梢不轉綠,以夏、秋梢較多,是田間判斷柑桔黃龍病的主要症狀之一。

另外,柑桔黃龍病樹還有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春天的時候所有葉子轉綠,抽出的春梢也是綠的,到了夏梢、秋梢時葉子又開始漸漸轉黃,到冬天時又能明顯看出黃龍病的症狀,到果子成熟期時還是不能正常轉黃。大部分感染了黃龍病的樹都有缺素狀黃化,以類似缺鋅性(通常稱為辣椒葉)或缺鐵性黃化葉為主,但不能作為田間判斷是否是黃龍病的主要症狀。比如缺鐵性黃化的柑桔樹果子是正常轉黃的,而黃龍病黃化的樹會有果子不正常轉黃;如果是春梢黃而秋梢不黃很有可能是缺鐵黃化,相反的如果是春梢不黃而秋梢黃則很可能是黃龍病黃化。柑桔種植在容易淹水的地方、河邊沖積土、沙子土、鹼性土上容易造成缺鐵。是缺素型黃化:即葉肉黃化,葉脈保持綠色,出現與缺鋅、鐵、錳相似的缺素黃化。枝梢染病後枝條脆而易折斷,新梢則短而弱、直立,且葉小不能轉綠。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缺素黃化

防控措施

1、嚴格實施檢疫,種植無病苗木。嚴格禁止帶病苗木及帶病材料(如接穗)向種植區調入,推廣使用脫毒種苗,從種苗源頭有效控制黃龍病的傳播與擴散;

2、挖除病樹。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把黃龍病治好,而田間病樹不及時挖除,就是一個病菌傳染源,因此一經發現病樹,應立即挖除,這是防治黃龍病蔓延的重要措施;

3、要防治好柑橘木蝨,柑橘木蝨是黃龍病田間唯一的傳播蟲媒,防控住了柑橘木蝨就切斷了傳播途徑。

二、潰瘍病

柑橘潰瘍病是國內外的植物檢疫對象。病原屬於細菌,該病危害柑橘葉片、枝梢和果實。苗木和幼樹受害特別嚴重會造成落葉、枯梢,影響樹勢;果實受害重者落果,輕者帶有病疤不耐貯藏,發生腐爛,大大降低果實商品價值,使果農增加病蟲防治成本,經濟效益受損。

為害症狀:

植物葉片上先出現針頭大小的濃黃色油漬狀圓斑,接著葉片正反面隆起,呈海綿狀,隨後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狀。病斑多為近圓形,常有輪紋或螺紋狀,周圍有一暗褐色油膩狀外圈和黃色暈環。果實和枝梢上的病斑與葉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為嚴重,山口狀開裂更為顯著,枝梢受害以夏梢最嚴重,嚴重時引起葉片脫落,枝梢枯死。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葉片病狀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果實病狀

發病規律:

病原細菌在柑橘病部組織內赿冬,翌年溫度適宜、溼度大時,細菌從病部溢出,借風、雨、昆蟲和枝葉相互接觸作短距離傳播,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組織上,由氣孔、傷口侵入,潛育期3~10天,高溫多雨時,病害流行。該病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5~30℃,田間以夏梢發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

潰瘍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發生,5 月中旬為春梢的發病高峰;6、7、8月為夏梢的發病高峰,9、10月份為秋梢的發病高峰,6至7月上旬為果實的發病高峰。

防治方法:

1、冬季做好清園工作,剪除病蟲枝葉,收集落葉、枯枝、落果,集中燒燬,減少菌源。

2、減少果實和葉片損傷,及時防治潛葉蛾等害蟲,減少病菌侵入的傷口。加強栽培管理,控制夏、秋梢抽發整齊。

3、噴藥保護嫩梢及幼果。重點保護夏、秋梢抽發期和幼果期。苗木和幼齡樹以保梢為主,在春、夏、秋梢萌發後20~30天各噴藥1~2次。結果樹以保果為主,在花謝後10天、30天、50天各噴藥l次。颱風過後應立即進行防治。藥劑可用:敵枯唑、松酯酸銅、噻菌銅、農用鏈黴素、噻唑鋅、福美鋅·氫氧化銅等。

三、樹脂病

柑橘樹脂病通常將侵染枝幹所發生的病害叫樹脂病或流膠病;侵染果皮和葉片所發生的病害叫黑點病或砂皮病;侵染果實使其在貯藏期發生腐爛叫褐色蒂腐病。發生嚴重時常造成大面積柑橘園毀滅,或在貯運中造成大量爛果。

為害症狀:

1、流膠型:甜橙、溫州蜜柑等品種枝幹被害,初期皮層組織鬆軟,有小的裂紋,水漬狀,並滲出褐色膠液,並有類似的酒糟味。高溫乾燥情況下,病部逐漸乾枯、下陷,皮層開裂剝落,木質部外露,疤痕四周隆起。

2、乾枯型:在早橘、本地早、南豐密橘、硃紅等品種上,枝幹病部皮層紅褐色乾枯略下陷,微有裂縫,不剝落,在病健部交界處有明顯的隆起線,但在高溼和溫度適宜時也可轉為流膠型。病菌能透過皮層侵害木質部,被害處為淺灰褐色,病健部交界處有一條黃褐色或黑褐色痕帶。

3、砂皮或黑點型:幼果、新梢和嫩葉被害,在病部表面產生無數的褐色、黑褐色散生或密集成片的硬膠質小粒點,表面粗糙,略為隆起,很像黏附著許多細砂。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樹幹病狀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樹葉病狀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果實黑點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果實沙皮

發病條件:

此病菌為弱寄生性,孢子萌發產生的芽管只能從寄主的傷口(凍傷、灼傷、剪口傷、蟲傷等)侵入,才能深入內部。只有在寄主有大量傷口存在,同時雨水多,溫度適宜時,枝幹流膠和乾枯及果實蒂腐才會發生流行。而黑點和砂皮的發生則僅需要多雨和適溫,在雨水較多的柑橘產區,常年黑點和砂皮均可流行。

防治方法:

1、剪除病枝,收集落葉,集中燒燬或深埋。

2、應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特別要注意防凍、旱澇、日灼,避免造成各種傷門,避免或減少病菌侵染。

3、春芽萌發前噴1次70%甲基硫菌靈,花落2/3及幼果期噴1次30%吡唑.甲硫靈+80%代森錳鋅等藥劑以保護葉片和枝片。

4、樹幹刷白,在盛夏前用白塗劑刷白樹幹,刮治或塗藥,春季徹底刮除病組織,並用1%硫酸銅或1%抗菌劑消毒傷口,外塗傷口保護劑,也可用利刀縱劃病部,深達木質部,上下超出病組織25px左右,劃線間隔12.5px左右,然後塗藥,塗藥時間,分5月、9月兩期,每週1次,每期塗藥3~4次,藥劑為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200倍液,70%託上託可溼性粉劑100倍液。

四、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是柑橘產區普遍發生的一種病害,可引起落葉、落果,枝梢枯死,果實大量腐爛。

為害症狀:

1、葉片症狀:分急性型(葉枯型)和慢性型(葉斑型)兩種,慢性型多從葉緣或尖開始,病斑呈半圓形或不規則形,中間灰褐色,邊緣褐色或深褐色。天氣乾燥時,病斑呈灰白色,上生褐色小點。急性型多從葉尖開始,初呈淡青色至暗褐色水漬狀病斑,病斑迅速擴大,在天氣潮溼時,病部長出硃紅色粘性小點,病部組織枯死後多呈“V”字形或倒“V”字形斑塊,病葉很快脫落。

2、枝梢症狀:枝梢發病時,出現淡褐色水漬狀病斑,病斑環繞枝梢一週時便引起葉落與梢枯。枯梢呈灰白或灰褐色,病枝上有時生有黑色小點。

3、花果症狀:花期受害,柱頭褐色腐爛和落花。幼果受害,呈暗綠色油漬狀、脫落,或幹縮成僵果,掛在樹上經久不落,膨大期的果實受害,出現淚痕狀或圓形幹疤狀病斑,導致落果。果柄受害,則發生蒂腐引起大量落果。柑橘炭疽病危害的果實儲藏期果腐,多從果蒂部位發病,初呈淡褐色水漬狀,後呈黃褐色,稍凹陷,革質。初期病變僅限於皮層,果肉未受害,但溼度大量,很快引起全果腐爛。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前期症狀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中期病狀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枝條病狀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果實病狀

發病條件:

1、氣候因子,該病菌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1-28℃,一般在高溫多溼的條件下發生較多,故在夏、秋梢發病較多。

2、栽培管理,該病與栽培管理關係甚為密切。管理粗放或管理措施不合理,樹勢衰弱則發病較重。相反,管理合理,樹勢健壯,發病較輕。

3、品種感病性,該病菌能為害多種芸香科植物,相對而言,甜橙、椪柑、貢柑、檸檬、溫州蜜柑、年桔等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防治柑桔炭疽病應以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抗病力為主,輔以冬季清園及噴藥保護等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體抵抗力,結合春季修剪,清除病枝、病果。

2、藥劑防治,在春、夏、秋梢的嫩梢期各噴一次藥。保護幼果要在落花後一個月內進行,每隔10天左右噴藥一次,連續噴2-3次。有效藥劑有:30%吡唑.甲硫靈、70%丙森鋅.戊唑醇、20%噻呋.吡唑、代森鋅、代森銨、70%甲基硫菌靈等。

五、瘡痂病

柑桔瘡痂病是柑桔重要真菌病害之一,在中國的柑桔種植區都有發生。此病主要為害新梢幼果,也可為害花萼和花瓣,嚴重時會導致果實畸形,進而導致減產。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新梢和果實的幼嫩組織,亦為害花萼和花瓣。葉片受害,初期產生油漬狀黃褐色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大,顏色變為蠟黃色。後期病斑木栓化並隆起,多向葉背凸出,葉面凹陷,成圓錐形的灰褐色瘡痂斑。有時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使葉片扭曲畸形。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葉果病狀

注意事項:

此病在發病初期易與柑桔潰瘍病相混淆,這兩種病害在葉片上的症狀,主要區別是:潰瘍病病斑表裡穿破,呈現於葉的兩面,病斑較圓,中間稍凹陷,邊緣顯著隆起,外圈有黃色暈環,中間呈火山口狀裂開,病葉不變形。瘡痂病病斑僅呈現於葉的一面,一面凹陷,一面突起,葉片表裡不穿破。病斑外圍無黃色暈環,病葉常變畸形。

防治方法:

1、剪除病梢病葉,冬季和早春結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葉,春梢發病後也及時剪除病梢。

2、藥劑噴灑,以防治幼果瘡痂病為重點,於花謝2/3時噴藥,發病條件特別有利時可在半個月後再噴一次。春芽期(芽長2毫米)最好根據預報來決定是否用藥。有效的藥劑品種有:30%吡唑.甲硫靈、70%丙森鋅.戊唑醇、代森鋅、代森銨、70%甲基硫菌靈、80%代森錳鋅、10%苯醚甲環唑、硫菌黴威、多黴清液、百菌清等。

六、
腳腐病

發病橘樹根頸部皮層死亡,引起樹勢衰弱,嚴重時可致整株死亡。有時也可侵染樹冠下部的果實,在發生澇害後果實可受嚴重為害。

為害症狀:

此病主要發生於主幹基部,引起皮層腐爛。發病初期,病部樹皮呈水漬狀,有酒糟氣味,顏色變褐常滲出褐色膠液。氣候乾燥時,病斑乾裂。溫暖潮溼時,病部不斷向縱橫擴展,向下蔓延至根群,向上蔓延一般不超過離地面30釐米,橫向擴展,浩成環割,最終導致植株死亡。病樹部分大枝上或整個樹冠葉片的中脈及側脈呈黃色,引起葉落、枝枯,樹勢衰弱,開花多,花期短,結果少,所結的果實著色早,皮粗味酸。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樹基病狀

防治方法:

對腳腐病的防治應採用以利用抗病砧木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1、利用抗病砧木。選用枳殼、枸頭橙、酸橙等抗病砧木,適當提高嫁接部位,是目前防治此病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2、靠接換砧。對於採用感病砧木的幼齡病樹,可在其主幹基部靠接2~3株抗病的實生砧木苗。

3、加強栽培管理。搞好果園排水和樹幹害蟲的防治,果園操作時避免損傷主幹。

4、藥劑治療。初夏前後,將每株橘樹的根頸部土壤扒開,發現病斑時,將腐爛的皮層、已變色的木質部刮除乾淨,再在傷口處塗藥保護,藥劑有:1:1:10的波爾多液、2%~3%的硫酸銅液、石硫合劑、2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200~3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200倍液。也可在病部縱劃數條刻痕(每條刻痕相距1~1.5釐米)後再塗藥。

5、保護樹冠下部果實。果實將轉黃時,在地面鋪草,防止土壤中的病菌被雨水擊濺到枝葉及果實上。或用竹竿等將近地面酌樹枝撐起,使其距地面1米以上,澇害及大雨前後在地面及下部樹冠噴灑20%噻呋.吡唑、50%甲霜靈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

七、脂點黃斑病

柑橘脂點黃斑病為普通病害,引起大量落葉,嚴重影響柑橘樹勢。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葉和落葉中越冬。主要為害柑橘成熟葉片,有時也可侵害果實和小枝,在田間表現症狀有3種類型,脂點黃斑型、褐色小圓星型、混合型。

發病特點:

樹齡大發病重,幼齡和成齡樹發病輕。春梢發病比夏梢和秋梢嚴重。歷年發病重,冬季清園不到位,老病葉多的果園,當年發生病害就會嚴重。果園失管,樹冠鬱蔽,樹勢弱,則發病重,落葉多。一般情況下,柑橘發病區域3月下旬開始發病,5月上旬大多數兩年生葉片出現不同程度的病斑,引起大量落葉。6~7月份當年生春梢葉片上病斑逐漸變多,9月大量落葉。在新梢成熟期,溫度適宜,溼度大,病害流行,甚至爆發。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葉片症狀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特別對樹勢弱,歷年發病重的老樹,應增施有機質肥料,並採用配方施肥,促使樹勢健壯,提高抗病力。

2、抓好冬季清園,掃除地面落葉集中燒燬或深埋,噴施石硫合劑或礦物油。

3、藥劑保護。結果樹在謝花2/3時、未結果樹在春梢葉片展開後,開始第一次噴藥防治,相隔20天和再相隔30天左右各噴藥一次,共2~3次。可選用80%代森錳鋅+30%唑醚·甲硫靈組合配方,按照8:3的比例混配400~600倍液,亦可選用50%多菌靈,或75%百菌清。也可在梅雨之前2~3天噴第一次農藥,隔1個月左右再噴一次,亦可選70%甲基硫菌靈、退菌特等農藥防治。並可兼治瘡痂病。

八、煤煙病

發生在枝梢、葉片和果實上。發病初期,表面出現暗褐色點狀小黴斑,後繼續擴大成絨毛狀黑色或灰黑色黴層。

為害症狀

發生在枝梢、葉片和果實上。發病初期,表面出現暗褐色點狀小黴斑,後繼續擴大成絨毛狀黑色或灰黑色黴層。後期黴層上散生許多黑色小點或剛毛狀突起物。因不同病原種類引起的症狀也有不同。煤炱屬的煤層為黑色薄紙狀,易撕下和自然脫落;刺盾屬的煤層如鍋底灰,用手擦時即可脫落,多發生於葉面;小煤炱屬的黴層則呈輻射狀、黑色或暗褐色的小黴斑,分散在葉片正、背面和果實表面。黴斑可相連成大黴斑,菌絲產生吸胞,能緊附於寄主的表面,不易脫離。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葉片病狀

八大柑橘病害排行榜,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會是誰?

果實病狀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本病由多種真菌引起。除小煤炱是純寄生菌外,其他均為表面附生菌。以菌絲體及閉囊殼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來年春季由黴層飛散孢子,借風雨傳播,栽培不良、密不透風、溼度大的果園有利本病發生。常以粉蝨類、蚧類或蚜蟲類害蟲的分泌物為營養而發病。

防治方法

1、及時抓好粉蝨類、蚧類和蚜蟲類的防治(參見害蟲防治部分)。

2、做好冬季清園。清除已經發生的煤煙病,也可用敵死蟲乳油或機油乳劑200~250倍液噴霧。或對葉面上撒施石灰粉可使黴層脫落。

3、小煤炱屬應在發病初期開始防治。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0~l 000倍液噴霧,在6~7月份改噴1:4:400的銅皂液,於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各噴一次。

4、進行修剪,使柑園通風透光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