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潮”数量将在8月出现回落,是否已将迎来行业的转折点?

进入8月以来,此前大范围出现的“爆雷潮”在本月有所缓解,问题平台数量也开始趋于回落。与此同时,监管部门频繁“出手”,从此前的“下架理财类计划产品”、“退出指引”到近期发布的“合规检查108条”等,对行业的规范和引导,意图明显。

有观点认为,随着此轮问题平台的大量出清,P2P已将迎来行业的转折点。在此背景下,除了需要警惕风险隐患外,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修复市场信心,建立市场秩序。

问题平台数量8月出现回落

根据网贷天眼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8月1日至8月22日,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累计共有86家。 而在7月份,这一数字是253家。

业内人士分析预测,6月下旬开始大范围出现的“爆雷潮”在7月迅速蔓延,这也是导致7月问题平台数量出现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从目前看,随着监管部门、互金协会等对行业的规范和引导,问题平台数量将在8月出现回落。

伴随着这些问题平台的不断出清,有观点认为,这也为平台后续的现场验收、备案提速等工作扫清了根本障碍。

监管动作频繁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监管部门对于网贷行业的规范引导,意图明显。尤其是在近期,银保监会、各地金融办、中国互金协会以及地方协会等通过多项举措,鼓励P2P行业健康发展,提振市场信心。

8月8日,互金整治办下发《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要求各地应根据前期掌握信息,上报借本次风险事件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名单,互金整治办将协调征信管理部门将上述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对相关逃废债行为人形成制约。目前,多家平台已积极响应,根据网贷天眼此前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116家P2P平台公布了老赖名单。

8月中旬,银保监会召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高管开会,要求四大AMC主动作为以协助化解P2P的爆雷风险,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在今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成立参与P2P风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开展风险摸底工作。

8月13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检查问题清单》,简称“108条”,这也标志着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监管细则正式落地。

面对P2P网贷行业的阵痛期,监管各部门以“维稳”作为主旋律,坚持“去粗取精”的思路,同时,也在加快制定和完善网贷监管的长效机制。后续,监管常态化将成为一种趋势。

修复市场信心是关键

一方面是市场上问题平台的出清,另一方面随着监管的规范和逐步的引导,P2P也将迎来行业的转折点。

按照常理,市场在出清的过程中,平台间会加速分化,规模较小的平台将逐渐消亡,大平台将享受到市场的红利。但由于问题平台出清引发的行业恐慌情绪,让目前大平台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6月末,10家大平台(在接入互金协会信息披露系统的平台中,随机选择体量较大的10家)的月末出借人数量环比增加1.73万人,可以视为爆雷初期大平台还能享受到行业分化的红利。而截至2018年7月末,10家平台的月末出借人数量环比减少12.4万人,除了陆金服和网信普惠仍保持增长外,其他8家平台具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P2P“爆雷潮”数量将在8月出现回落,是否已将迎来行业的转折点?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行业发展的转折阶段,当务之急是修复市场信心。

对于平台而言,除了及时公布运营数据,积极准备现场验收,尽早完成备案外,更需要坚持走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道路。

对于投资人来说,历经“爆雷潮”之后,信心的修复或将需要更长的时间。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最大程度追回投资人的损失也是多方期待的结果。同时,随着市场规范的建立,平台备案的逐步完成,行业的发展趋向明朗化,这些对于投资人信心的修复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