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與汪精衛: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念成魔頭

汪精衛:我的朋友胡適之

胡適與汪精衛: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念成魔頭

汪精衛少年時

汪精衛是父親六十二歲時所生,因為生母是“賤妾”,所以從小飽受家族歧視。

他十三歲母親去世,十四歲父親去世,從此更加受到族人排擠刻薄。但他刻苦求學,1902年以廣州府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1904年考取官費留學日本政法大學,1905年孫中山創立同盟會時汪精衛即為同盟會評議長,與黃興等同為孫中山的左膀右臂。

四年後,他將一顆炸彈投向光緒的叔叔載灃,在獄中留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雄偉詩句。

胡適與汪精衛: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念成魔頭

汪精衛青年時

三年後民國創世紀。他不居功自傲貪求名利,盛名之下的他選擇赴歐留學。此後一度進入“小休時期”,漫遊歐美,寄情山水,鍾情舞文弄墨,並被南社禮聘為尊貴會員,在為《南社叢選》所作的序言中他說:

近世各國之革命,必有革命文學為之前驅

徐志摩在日記裡記載有胡適對汪的迷戀:

前天乘看潮專車到斜橋,叔永介紹了汪精衛。一九一八年在南京船裡曾經見過他一面,他真是個美男子,可愛!適之說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的愛他,他是男子……他也愛他!精衛的眼睛,圓活而有異光,彷彿有些青色,靈敏而有俠氣。(徐志摩《西湖記》)

胡適與汪精衛: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念成魔頭

徐志摩

胡適與汪精衛,相差八歲,汪精衛為政界精英、民國功勳。而胡適被蔡元培禮聘至北大,二十七歲即為文科教授,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一起發起五四新文化運動,也是名震天下,一時無兩。

汪精衛與胡適,一時惺惺相惜。

1923年夏秋之際,汪精衛聽說胡適正在杭州養病,便託人帶信給胡適,希望一見。胡適不是糊塗人,自然一拍即合,表示相見恨晚。

胡適與汪精衛: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念成魔頭

忽視青年時

儘管後來汪精衛做了漢奸,但胡適對汪精衛卻仍有客觀評價。1944年胡適獲知汪在日本病故,當天日記他就很惋惜地寫道:

精衛一生吃虧在他的'烈士’出身,故終身不免有'烈士’的情結。他總覺得我性命尚不顧,你們還不能相信我嗎?性命不顧是一件事;所主張的是與非是另外一件事。(《胡適日記》)

胡適與汪精衛: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念成魔頭

做漢奸後的汪精衛

當年汪精衛對胡適禮遇有加。1933年任行政院院長的汪精衛曾親自寫信給胡適,懇請他出任教育部長。胡適的回信情真意切:

我細細想過,我終自信我在政府外邊能為國家效力之處,似比參加政府為更多。我所以想保存這一點獨立的地位,決不是圖一點虛名,也絕不是愛惜羽毛,實在是想要養成一個無偏無黨之身,有時當緊要的關頭上,或可為國家說幾句有力的公道話。

一個國家不應該沒有這種人;這種人越多,社會的基礎越健全,政府也直接間接蒙其利益。我深信此理,故雖不能至,心實嚮往之。以此之故,我很盼望先生榮許我留在政府之外,為國家做一個諍臣,為政府做一個諍友。

胡適與汪精衛: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念成魔頭

順便說一句,胡適這種堅決不從政的態度,倒是一生未有任何動搖。蔣介石1947年懇請胡適出任行政院長、1948年懇請胡適參選民國總統,胡適都是用同樣的態度回絕的。

胡適與汪精衛: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念成魔頭

汪精衛公開叛變投敵後,他的摯友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髮表聲明: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聞之振聾發聵,胡適雖然也有微詞,但卻沒有大加撻伐,或許有難言之隱,不過物是人非事事休,汪逆一念成魔頭,對胡適而言,這也算是難言之痛吧。

胡適與汪精衛: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念成魔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