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老鐵!50歲的白岩松,總是「瞎說」大實話

很多人的失敗感,不是來自自己的感受,而是別人的眼光與當下世俗的標準。

有時候,也許老天很著急,本想給你一個更美好,更有趣的人生,可是你在消沉抱怨當中,讓機會一一錯過了。等你終於想到那是命運的垂青之手在敲門時,再開門已經晚了。

一個人的價值和社會地位,跟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不可替代性來自哪裡?來自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思維方式。
扎心了老鐵!50歲的白巖松,總是“瞎說”大實話

理性,是目前中國輿論場上最缺乏的東西,有理性,常識就不會缺席,但現在,理性還是奢侈品。也因此,中國輿論場上總是在爭鬥、搶奪、站隊並解氣解悶不解決。

人生中得意和失意都只佔5%,剩下的90%是平淡。你能不能把那90%的平淡過得不那麼平淡?不太容易,尤其年輕的時候更不容易。
扎心了老鐵!50歲的白巖松,總是“瞎說”大實話

一味地宣傳“大公無私”,鼓勵“見義勇為”和“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是扭曲的價值觀。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會去愛別人、愛社會呢?反過來,只有當幫助別人成為自己的需求,而且是實實在在的需求時,公益、慈善、愛才真正具備了推動的基礎,而不是作秀。

如果總在為未來憂慮,而不能享受此時此刻的時光,你可以把整個餘生都搭進去,但你真的打算這麼過一輩子嗎?要知道,你所擔心的事情,只有不超過10%會變成現實,其餘的都是自己嚇自己。而且生命中有一個很奇妙的邏輯,如果你真的過好今天,明天也還不錯。
扎心了老鐵!50歲的白巖松,總是“瞎說”大實話

這年頭騙子跟理想主義者很難區分,我通常會這樣判斷:只談方向不提供方法的,就是騙子;既談方向又能提供方法的,才是理想主義者和建設者。

所有的不平淡都是在忍耐了足夠的平淡之後誕生的。

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情感和精神。我又將它引申了一下:物質是基礎,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扎心了老鐵!50歲的白巖松,總是“瞎說”大實話面對現實說話,你的困擾是:樹欲靜而風不止。而你唯一能做出的選擇是:無論風怎樣動,樹靜。

總有人說,中國人是自私的、冷漠的,不肯互相幫助,不願犧牲自己,其實不是這樣。數千年的農耕文明,侷限於熟人圈的社交活動,使得中國人的優點都體現在了熟人生活圈裡。

學會接受平淡這一生活現實,然後把平淡向幸福那靠。

有時誤解撲面而來,是一小部分人要解氣,而又有相當一大部分人在圍觀解悶。可不管前者還是後者,當你認真解釋時,沒人細聽,所以,解決就總是遙遙無期。
扎心了老鐵!50歲的白巖松,總是“瞎說”大實話

此時此刻的中國最大的特質是抱怨,我們可以到任何一家餐館去聽,小三在抱怨正房,領導在抱怨下屬,下屬在抱怨老闆,老闆在抱怨體制,體制內在抱怨體制外……反正所有人都在抱怨,因為大家都覺得責任是別人的,與自己無關。每個人都在抱怨中把自己給擇出去了。其實,你什麼樣中國就什麼樣,你進步了中國就進步了,但是中國人不會用這樣的思維去思考問題。

做人,要有一種心理準備:歷史上見,時間上見,不能總是當下見。當你一門心思,只想成為現實中的成功者,也許就會失去歷史和時間,甚至成為歷史的階下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