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白巖松: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曾經總是以為,勤能補拙,無論任何時候,只要勤奮的付出,必然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可是後來才發現,事實並不是如此。

倘若我們的勤奮用錯了地方,那麼停止就是進步。

就像白巖松說的:

“世上最糟糕的是那種愚蠢而很勤奮的人。如果你在錯誤的方向上勤奮,那豈不是讓自己越走越遠!”

現實生活中,我相信,除了極個別少數人之外,每個人都很努力,每個人都很勤奮,然而一些人卻並沒有因為勤奮而獲得好的生活,反而因為盲目的“勤奮”而丟掉了自我成長。

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更不要讓自己成為愚蠢且勤奮的人。

因為愚蠢的勤奮只能讓你拼的筋疲力盡之後,依然只能渾噩平庸!

白巖松: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白巖松: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你很“勤奮”不代表你很努力

白巖松: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人總是習慣於自我感動,好像只要自己付出了辛勞,只要自己能夠起早貪黑,那麼就是自己努力了。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真正的努力是需要有結果的,是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好的。

而有些勤奮,則只是讓你在時間上顯得很勤奮,但是卻沒有絲毫好的改變。

在大學時期,有這樣一個同學,他不打遊戲,不參加各種活動,每天除了上課就是泡在圖書館。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勤奮”的人,卻每年都掛科。

真的是他的腦子笨嗎?

不是,而是因為他雖然很勤奮,但是卻並不努力。

雖然他在圖書館中待一天,但是卻看不完一本書,做不完一科試題,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發呆,走神上,有時候在圖書館幾個小時,連書本都沒翻開。

白巖松: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不可否認,這個同學每天將時間都用在了圖書館,但是卻只愚蠢的勤奮而已,與那些沒有踏進圖書館的人一樣,沒有任何進步,自然無法讓自己有好的成績。

勤奮用在該用的地方才能進步,一味的以時間判定一個人是否努力,只能讓一個人感動自己,卻感動不了生活。



白巖松: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你很勤奮,不代表你會成功

白巖松: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很多心靈雞湯告訴我們,

一個人之所以不能成功,那是因為還不夠勤奮,然而,事實卻是,那些能夠成功的人,往往並不一定有那些沒有成功的人所付出的精力多。

不可否認,想要成功,勤奮是必須的,但是倘若一個人永遠停留在體力上的勤奮,卻從不知道思考方向,那麼所得到的也不過只是讓自己力氣更大一點罷了。

生活中,我見過最勤奮的人,他每天都第一個到公司,每天都勤快的做著同樣的工作,就這樣一連工作十年,依然是同樣的崗位沒有絲毫調整,並且在公司經濟蕭條的時候裁員,第一批裁掉的就是他。

也許有人感覺是命運不公,是領導不會用人,其實只要你瞭解了他工作的方式,你就會發現他之所以會很努力卻最終生活越來越糟糕,並不是沒有緣由。

他,工作的時候從來都不會想著專研,只會埋頭的勤奮,在一個崗位是上工作十年但是連工作流程都搞不清楚,依舊是別人怎麼安排就怎麼幹。

用老闆的話說,新來的實習生工作一個月就比他的工作要幹得好。

勤奮很重要,但是比勤奮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要懂得思考。

白巖松: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因為只有思考,才能夠讓你有新的認識,新的進步,而一味的勤奮不過只是讓你重複機械而已。



白巖松: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不要讓自己成為愚蠢且勤奮的人

白巖松:最糟糕的是讓自己變成這樣勤奮的人


看過這麼一句話:

“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忙到沒有時間成長。”

人的經歷是有限的,當一個人總是把時間用在一些沒有意義的勤奮上,自然無法有精力提升自己,

無論任何時候,埋頭勤奮的同時,也要懂得抬頭看路。

畢竟,盲目的勤奮,只能讓自己偏離軌道,就算是付出了很多,也無法得到應有的補償。

只有當一個人能夠找準方向,懂得勤奮要過腦,那麼勤奮才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