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博罗: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博罗: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图1:观音阁镇杨村村随处可见法治文化元素。

博罗: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图2:泰美镇兴水围村设置了法治宣传栏。

博罗: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图3:观音阁镇杨村村群众在法治讲堂上课。

“随着在车氏宗祠向群众宣讲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村民的凝聚力更强了,只要新农村建设有需要,大家都会积极参与。”博罗县泰美镇车村村党支部书记钟锦康说,法德同治让优秀传统文化和法律知识浸润村民心灵,大家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强对农村的研究,加快推动农村振兴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县将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村民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走进泰美镇车村村,车氏宗祠内的课堂让人眼前一亮。这个课堂邀请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给村民尤其是青少年讲述车氏历史和先辈的奋斗历史,让好的族风家风代代相传。不仅如此,该村还通过召开法治讲座、派发宣传单张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车村村以“抓党建促发展”为抓手,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和村“两委”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真抓实干,推动全村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同时,通过制订村规民约、推行“四民主工作法”等,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为建设美丽乡村注入不竭的活力和动力。

就这样,在这些和煦“春风”的吹拂下,村风民风更淳朴了,村民更团结了,大家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支持村道硬底化等民生实事建设,村民车建明无偿拆除自己的旧房子;村民车庆和无偿拆除自己家的围墙,并让出自家的地来修路……车建明说:“村道硬底化方便的是大家,我也是受益者之一,用自己一点小地方换来大家的方便,这样值得。”

村民主动为村里建设让地拆屋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博罗县福田镇周袁村。周袁村村道干净宽敞,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墙面的壁画有法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两大内容。除了壁画外,村的主要入口还竖有一些禁毒知识宣传牌。同时,村里还于2015年11月开起了法治讲堂 , 邀 请“法制副主任”、司法工作人员等为村 民 授 课 。“通过法德浸润,村风民风更加淳朴了。”周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永时深有感触地说,法治文化建设加强后,村民思想意识提高了,并自觉参与村中的建设,主动为村里的建设让地、拆屋。

在乡村治理中,该县注重法德同治,让道德浸润群众心灵,让法律知识提升群众的认知,大家同心协力推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其中,该县广大农村结合当地实际通过法德讲堂,依托村(社区)“法制副主任”的力量,在村中更好地推动法治和道德文化的教育。同时,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小广场、祠堂、公共绿地等,开辟宣传栏及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文化景观等,开展法德教育,进一步净化村风民风,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共建和谐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力争2020年全县民主法治村创建全覆盖

接下来,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该县将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出台村(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事项指导目录、村(居)民议事决策工作指引。深化“四民主工作法”制度,依托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推广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民主商议、一事一议”的村民协商自治模式,大力推进“村民议事厅”建设。

同时,进一步深化“法制副主任”工作制度,组织形式多样的“法律进乡村”活动。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开设法德讲堂,引导农民增强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力争2020年实现全县民主法治村创建全覆盖,制订出台新时代村规民约指引,将 “法制副主任”、“四民主工作法”和乡村道德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基本形成“三治”融合发展的乡村治理体系。

此外,激发基层和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领导核心作用,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新乡贤及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推动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