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在評論滴滴之前,先來說一段往事。

2015 年,時任滴滴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的黃潔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過去你每天在路上兩個小時,對於你的人生來說是消耗,但現在通過順風車你可以認識比較靠譜的人,獲得好的社交體驗,它就變成了一種收益。這是從來沒有存在過的一個場景,就像咖啡館、酒吧一樣,私家車也能成為一個半公開、半私密的社交空間。”

“這是一個非常有未來感、非常 sexy 的場景,我們從一開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這個方向打。”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sexy 這個詞,可以用來表示性感的、色情的,也可以用來形容時髦。

我不知道黃潔莉在接受採訪時是指哪個意思,但滴滴後來做的事,顯然是在往兩性關係上引導。

下面幾張圖都是滴滴官方推出的宣傳海報。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現在你應該知道滴滴是抱著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做順風車的了。

尤其是最後一張圖。

偌大一家公司,公然拿“溼”“緊”“硬”這種帶有性暗示的標語作為自己的宣傳海報,真的是連底褲都不要了。

02

滴滴為什麼要這麼做?

答案也能從黃潔莉的話中找到:

作為 C2C 平臺,順風車要實現乘客和車主兩端的平衡。如果乘客太多、車主太少,拼不到車,乘客體驗就會變差;如果乘客太少、車主太多,車主的體驗就會變差。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根據滴滴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末,滴滴順風車註冊車主 3000 萬人,註冊乘客 1.6 億人,日均訂單 200 萬單。

果然,乘客多了,司機少了,怎麼辦?

互聯網行業有個“黃賭毒原理”,簡單來說就是:

  • 迎合人性底層需求(黃、毒、賭)的業務,是最容易實現擴張的。

阿里也曾掉進過這個坑裡。

為了做社交(社交的背後是兩性關係),支付寶曾推出過“校園日記”功能,被王思聰諷刺為“O2O ”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在引發了軒然大波後,阿里選擇了放棄。

而滴滴則是死不悔改,前仆後繼。

早在今年 5 月的空姐遇害案中,滴滴就被扒出,在順風車個人評價頁面上,顯示有大量包含乘客個人“性魅力”(聲音、顏值、氣質等)的標籤,順風車司機甚至可以在你的個人評價頁面中做出很猥瑣的留言。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這就催生出了一批以騷擾甚至是侵犯女性為目的的司機。

滴滴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

滴滴對司機群體的整體素質,心裡當然是有數的。

官方也曾公佈過一些信息。

早在 2016 年,深圳公安部門排查當地的網約車司機時就發現:8000 名網約車司機中,有吸毒前科的人員 1425 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 1 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員 1661 名。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但是滴滴不在乎。

為了發展業務需要更多的司機加入,為了吸引司機加入,降低准入門檻讓心懷不軌的進來也沒關係。

這一點,你從他們那些以兩性關係為賣點的宣傳中就可以看出來。

本來滴滴做到這一步就已經夠無恥的了,但滴滴偏偏還放開了關於“性魅力”方面的個人評價和標籤,這大大方便了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根據標籤去選擇受害人。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的,今年 5 月鄭州一位 21 歲的空姐,以極為悲慘的方式離開了人世。第一次事發後,滴滴道歉、懸賞、整改,看似態度誠懇,實則死性不改。

有虎撲網友扒出,就在這次案發前不久,滴滴順風車偷偷修改了隱私機制,讓犯罪分子又可以輕易地篩選到“理想中的受害者”。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要知道,這離上一次案發不過 3 個多月的時間。

處於整改期間的滴滴,再一次出賣了用戶。

這一次,滴滴主動免掉了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黃潔莉以及客服副總裁黃金紅。

任何一個明星企業,都離不開一個強勢的創始人,這個創始人也就成為了企業的名片,而他的基因也會成為公司的基因,他的特點也會成為公司的特點,無論好壞,他做事的風格也會影響整個公司的人。

1.野蠻發展

2.高風險偏好(2015 年羅輯思維跨年演講中,程維作為嘉賓講過滴滴的生死經歷,卻也暴露了他本人的風險偏好,這裡不再展開)

而這一次滴滴在整改期間頂風作案,再一次印證了這兩個特徵已經刻到了這家公司的基因裡。

而且我相信,在敏感時期頂風作案,絕不是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黃潔莉就可以拍板決定的。

我和滴滴在去年的時候打過一次交道。

當時滴滴還沒有發生這樣的惡性案件,我的朋友曾給我介紹過滴滴的廣告,讓我幫忙推廣滴滴企業版。

於是我就以滴滴的商業模式分析為主題,擬了一份提綱給他們。

上一次空姐遇害讓滴滴陷入了極大的輿論困境,我不相信整改期間偷偷修改隱私條款這種可能會對企業造成極大負面影響的高風險決策,是順風車事業部經理一個人可以擅自決定的。

我認為這背後有程維的默許甚至是授意。

這也符合刻在滴滴這家公司基因裡的特徵:野蠻發展+高風險偏好。

接二連三的事件,充分暴露出滴滴出行平臺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和經營管理漏洞,反映出滴滴這樣的平臺公司片面重視追求業務發展和經濟效益,對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敬畏心,缺乏對乘客安全負責的社會責任心。因你的任性妄為,造成生命的凋謝,是對生命的藐視,更是犯罪。

或者說,懲罰和收益不對等,就是在鼓勵資本家作惡。

早在 1972 年,“福特平託車案”就已揭露了資本家的本性(我最早是在羅振宇的節目中聽到的,前不久公眾號“新聞哥”也提到了,不過細節上和我瞭解的有出入)。

當時一個名叫格林蕭的 13 歲孩子乘坐鄰居的福特平託車回家,結果卻因追尾故事引發了油箱爆炸,造成小格林蕭燒傷面積達 90%,並不幸地失去了鼻子、左耳和大部分左手。

法庭上,原告律師控訴,該事故是由於福特汽車的設計錯誤所致:由於油箱安裝在車輛的後座下部,距離離合器只有 8 釐米多一點,一旦有中等強度的碰撞就能引起爆炸。

這一點,在法庭質證的過程中基本沒有異議。

但原告律師隨後提供的事實則讓全美國譁然:

在第一批平託車投放市場之前,福特公司的兩名工程師就已發現了設計上的缺陷。這兩名工程師曾明確地提出過要在油箱內安裝防震的保護裝置,但每輛車為此需要增加 11 美元的成本。

福特公司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決定不安裝附加的安全裝置。

原因是他們根據歷年的平均事故數量和人均賠償金額(按照福特公司的算法,每死一人賠 20 萬美元,每燒傷一個賠償 6.7 萬美元)進行了計算,發現為所有車輛安裝安全裝置需花費 1 億 3750 萬美元,而如果放任不管,可能的最大賠償金不過是 4953 萬美元。

儘管放任隱患存在會嚴重威脅乘客的安全,但福特公司認為這種做法在經濟上更划算,於是他們採取了最省錢的辦法,

這一證據的披露激怒了陪審團,他們給福特公司開出了 1.25 億美元的天價賠償(正常單人死亡賠償金額的 625 倍)。

從這些血淋淋的案例中你可以發現,全世界的資本家本性都一樣。

但因為美國的法律對資本家作惡會採取極為嚴厲的處罰,這才得以遏制了資本家本性中的貪婪。

然而可笑的是,滴滴在 8 月 25 日的公告中表示,給予受害者家屬人身傷害賠償標準的 3 倍補償(正常賠償標準一般是按當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 倍計算,而根據樂清市 2017 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 54504 元可算出,標準賠償金額為 107 萬,3 倍大約是 321 萬)。

滴滴的客服團隊,被曝出是外包公司承接的,根本就不是自家員工。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不計一切地想要降低成本,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賣用戶甚至是威脅到用戶的人身安全也在所不惜。

這是滴滴無論如何都洗脫不了的罪惡。

怎麼辦?

既然你滴滴喜歡鋌而走險,那就唯有把作惡的成本提升到你不敢去冒險。

“福特平託車案”的判決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借鑑。

死亡賠償金額的 625 倍(我按照樂清的標準算了下大概是 6.68 億),你滴滴敢不敢賠?

如果不賠,那麼請創始人程維引咎辭職。

正好優步已經給滴滴做了一個表率。

2017 年 6 月,優步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因發生性騷擾醜聞以及快速擴展時期的管理方式和競爭手段爭議,被迫辭去了首席執行官職務。

3 個月時間接連發生兩條人命,還是在整改期間再次犯案,難道企業創始人不需要為此付出代價?

這可是你程維欠的債啊。

滴滴已經用血的事實證明了他們做不好順風車。

不如交給其他的網約車平臺去做,正好還能打破滴滴一家獨大的格局(滴滴佔有網約車市場 90% 以上的份額)。

順風車殺人案:程維你是拿人命來做生意

只是想在最後說一句:

監管部門,別光譴責,是時候出來走兩步了!

還想提醒女生的是,無論是在哪個網約車平臺,無論約的是什麼車,上車前請務必核對車牌,上車後儘量做駕駛員正後方(這個位置行兇最困難),不要在行車過程中取消行程,並且記得查看導航。

最好在上車後用司機能夠聽得到的音量,告訴親友自己上了什麼車,大概多久到。你無法預知車上的司機是什麼樣的人,但是你可以故意給司機一個警示信息,以打消他們可能存在的行兇念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