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構建「半小時健康服務圈」醫療有保障

平武:构建“半小时健康服务圈”医疗有保障

平武白衣天使深入少數民族村寨宣講健康扶貧政策和健康知識

平武:构建“半小时健康服务圈”医疗有保障

平武紮實開展貧困戶免費體檢工作

四川新聞網綿陽8月28日訊(胡順濤 王興莉 記者楊全春)平武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受地理環境條件制約,醫療衛生服務基礎薄弱,保障難度大。在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因殘致貧佔52%,為貧困的最大“窮魔”。近年來,該縣以構建“半小時健康服務圈”為抓手,有效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全面實現了“基本醫療有保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健康保障。

平武:构建“半小时健康服务圈”医疗有保障

平武縣廣泛開展健康巡迴義診

平武:构建“半小时健康服务圈”医疗有保障

平武縣廣泛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活動

半小時健康服務——打通“主動脈”、延伸底層觸角,全面實現“方便看病”。針對該縣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頑疾”,下大力氣“活血通絡”,打造山區“半小時健康服務圈”。一是強化“硬件”優化服務網絡。堅持資源向基層傾斜,落實資金保障,大力推進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2014年以來,總計投入2362.5 萬元,改擴建鄉鎮衛生院17個,新建村衛生室61個,改擴建村衛生室18個。整合資源重點突破,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級甲等醫院,縣中醫院針灸科成為省級重點專科,肛腸科成為市級重點專科。全面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有效配置農村衛生資源、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二是資源“下沉”提升服務能力。建立遠程會診系統,實現機構、人員、技術協同互動,病歷、檢查、資料資源共享,促進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縣級醫院開展遠程會診佔院外會診18.18%,基本實現貧困群眾就近享受城市三級醫院的優質服務。廣泛宣傳科學就醫和分級診療理念,引導群眾就近就診。鄉鎮衛生院住院診療量年均增長13.63%。縣級醫療機構住院診療量增長16.3%,床位使用率達98.49%。健全運行考核機制,鼓勵醫師多點執業,促進人才、資源柔性流動,醫療服務協同配合,提升優質服務可及性。三是簽約醫生優化服務質量。將家庭醫生簽約納入全縣脫貧攻堅專項計劃,變“坐堂醫生”為“上門醫生”。目前,全縣共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264支,實現248個行政村全覆蓋。家庭醫生定期上門提供健康體檢、健康知識普及、特殊人群隨訪治療等個性化醫療保健服務,群眾可隨時通過電話獲得尋醫問藥、雙向轉診預約、上門隨訪治療等健康服務。

平武:构建“半小时健康服务圈”医疗有保障

平武縣持續開展健康巡講進社區村寨活動

平武:构建“半小时健康服务圈”医疗有保障

健康扶貧政策宣傳

“一站式”即時結報——先治後付費、兜底“七道防線”,全面實現“看得起病”。強化政策保障力度“強筋健骨”,全面解除貧困群眾“後顧之憂”。一是“一站”報結守“紅線”。出臺《平武縣貧困群眾“一站式”服務辦法》,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督辦,確保貧困群眾“一站”辦結所有對部門結辦的醫療費用報銷。貧困群眾縣內住院“先診療、後結算”,取消起付線,免收住院預付金。劃定貧困群眾縣域內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佔比10%的“紅線”,超過10%的部分實行“先兌付、再報銷”,由部門間內部協調,通過醫療機構代付、民政救助等渠道解決,無需貧困群眾親自“跑手續”。目前該縣貧困人口縣內住院醫療費用平均報銷93.8%,慢性病門診費用平均報銷91%,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因病舉債等現象有效遏制。二是“免補”政策兜“底線”。財政代繳18702名貧困群眾個人繳費部分336.636萬元,貧困群眾新農合參合率達到100%。建立貧困人口“兩保、兩救助、兩基金”的醫保扶持體系,築牢“基本醫保報銷+大病保險救助+醫保傾斜支付+民政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醫藥愛心基金救助+衛生扶貧基金救助”七道防線。設立衛生扶貧救助基金520萬元,建卡貧困戶重特大疾病不設起付線,對經居民醫保、新農合、大病保險報銷後的個人負擔費用給予限額救助;民政部門根據年度資金使用情況,對建卡貧困戶住院個人自付醫療費用實行兜底救助。三是衛生服務築“防線”。加強對貧困地區慢性病、常見病防治,落實“貧困人口免費健康體檢”18072人次,實現全覆蓋。2014年以來,實施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159例,患者滿意度100%;免費婚檢2436對;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病人免費治療1129人;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電子建檔率達98.7%;飲用水檢測率達100%。依託家庭醫生義診、衛生節日集中宣傳等載體,大力普及衛生知識;開展鄉村醫生急救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強化“120”指揮分中心建設,構建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醫療服務保障體系。

平武:构建“半小时健康服务圈”医疗有保障

平武健康扶貧到戶到家到人

平武:构建“半小时健康服务圈”医疗有保障

平武縣家庭簽約醫生送醫到家

打造“永不走”隊伍——“引才+育才”、提升服務能力,全面實現“看得好病”。深化院地合作、對口幫扶、東西協作,通過請進來、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固本培元”,實現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一是“量身定製”建好“生力軍”。開展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計劃,與西南醫科大學、川北醫學院等省內醫學院校合作,在貧困農村招收免費定向生。簽訂培養協議,畢業後回貧困村服務,既解決貧困學生就學就業問題,又充實鄉村醫療隊伍。目前共計培養農村訂單定向醫學本科生37名。量身制定民族地區特惠招聘政策,對具有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合格證書的,年齡放寬至45歲。2014年以來,通過公開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引進53人,通過直接考核招聘引進人才52人;陽光天使計劃引進29人,“三支一扶”招聘招錄8人,充實醫療衛生人才140人。二是“走出引進”練就“金剛鑽”。巧借外力提升醫療水平。通過“衢州市衢江區——綿陽市平武縣東西扶貧協作”計劃,分階段雙向互派衛生計生人員50名。共組織23人(次)專業技術骨幹赴發達地區醫院進修學習,完成兒科、血液透析等科室等緊缺專業9名人才定向培養。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定期開展“好醫生”教學、崗位技能比武大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形成“帶學趕超”良好氛圍。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合作,對89名鄉村醫生進行培訓,已全部赴貧困農村衛生室上崗。三是“上下聯動”打造“活水池”。深化城鄉醫療機構對口支援工作,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分別與綿陽市中心醫院、綿陽市中醫醫院建立對口支援關係,通過市級醫療機構專家駐點指導和縣級公立醫院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等方式,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縣級醫療機構與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開展結對幫扶共建,通過派出技術骨幹技術指導,接受基層衛生機構人員進修學習等方式,促進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均衡發展。出臺《平武縣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建立完善全縣鄉村醫生培養、成長、保障機制,激發隊伍活力。(本網綿陽熱線:0816-22613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