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減產丨東北玉米大豆遭遇大面積乾旱,今年糧食供應將減少?

由於東北地區遭遇罕見高溫,正處於生長關鍵期的玉米和大豆遭遇大面積乾旱。之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主產區小麥收購量同比大減33%。全國夏糧供應可能減少。

糧食安全問題近期備受關注。受異常氣候及經貿摩擦影響,今年全國夏糧供應可能減少。

夏糧減產

8月初,證券時報記者在前往東北調研時,正好趕上東北罕見的高溫,處於生長關鍵期的玉米正遭遇嚴重考驗。

8月1日,乘車從遼寧省瀋陽市去阜新市的路上,發現不少玉米地已經嚴重乾旱,玉米杆矮小發黃,部分玉米杆都沒有結棒,玉米著實“口渴”。當地農民告訴記者,像這種矮小發黃的玉米基本上就絕收了。

不僅是白天高溫,瀋陽地區夜間氣候也悶熱。8月初,瀋陽夜間溫度高達25攝氏度。這對已完成授粉、進入灌漿期的玉米而言極為不利。

高溫同樣襲擊著吉林,記者從公主嶺高鐵站出來時,還沒走幾步路身上就已溼透。公主嶺地區處於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的吉林玉米帶,即最適合玉米種植生長的黃金地帶,玉米整體情況要好於其他地方。

在吉林公主嶺主產區,公主嶺市劉房子鎮石豐村的興佳家庭農場負責人馮俊告訴記者,今年公主嶺地區玉米可能會面臨減產。據馮俊介紹,今年玉米在剛剛播種的時候,天氣遭遇乾旱,直到5月底才迎來下雨,錯過了最佳的出苗時機,雖然目前玉米長勢良好,但是預計年底收成可能較去年減產兩到三成左右。

“今年玉米主產區氣象條件相對複雜,春季乾旱少雨,導致玉米播種、出苗及生長受到較大影響,整體苗情不如常年同期,這也是此次玉米減產的根本原因。如今又遇上高溫缺雨,無論如何,今年東北玉米減產已成定局。”吉林雲天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業產業部經理孫雲廷說。他負責的雲天化農業產業一體化項目,與吉林不少種糧大戶和農業合作社均有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7月下旬黑龍江局部還出現大到暴雨,引發洪災,黑龍江中西部地區災情較為嚴重,導致農田內澇,也對玉米生長不利。

灌漿時期缺少雨水,單產或將下降

“本週開始將進入玉米生長的關鍵階段——灌漿期。如果遼寧和吉林地區沒有一場及時的大雨,玉米粒很難長結實。前幾天是下了一點小雨,但不管用。在春旱的基礎下,又加上高溫乾旱,今年的玉米單產或將遭遇較大影響。”孫雲廷說。

嚴重的春旱,對主產區吉林造成較大影響,減產預期也推升玉米價格上漲。自今年4月開始,期貨市場的玉米價格迎來了一波上漲行情。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1901合約的價格從1770元/噸,漲至8月9日最高1898元/噸。

國內糧油市場中心最新7月報告指出,由於今年東北地區發生嚴重春旱,加之6月後,東北局部地區出現大風冰雹天氣及局部地區發生病蟲害,預計今年全國玉米單產下降已成定局。但是由於今年種植面積增加較多,總產量仍較上年略增,後期需繼續關注天氣狀況,尤其是東北地區是否發生早霜災害。

除了玉米之外,另一大農作物大豆也遭遇不小挑戰。證券時報記者走訪調研發現,不少農民種植大豆的意願也不強。雖然國家2018年繼續對東北三省一區實行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且大豆補貼力度要大於玉米,但由於2017年國產大豆種植收益明顯低於其他糧食品種,且銷售不便,加之今年利好政策出臺相對較晚,2018年國內大豆種植面積仍然小幅下降。

來到大連莊河市仙人洞鎮,當地農民告訴記者,去年莊河地區大豆就遭遇了蟲災和風災,損失嚴重,今年情況略好。“從種植的環節來說,種玉米比種大豆省心,玉米播完種,拔完苗,再放玉米靈,就這些環節。大豆就不一樣了,像我們這個地方,十年有九旱,種晚了怕出不來,種早了又長不高,需要抓準種植時間。我今年種了7畝地,5畝玉米,2畝大豆。大豆光蚜蟲就要打兩遍,開花期間又要防止卷葉蟲,各種蟲害都得防治,投入成本比較高。結痂拉片,要打三遍藥。算下來,1畝大豆的淨利潤也就比1畝玉米高100元。沒有大商所的保險+期貨和政府補貼的話,肯定不願意種。”莊河市仙人洞鎮仙人洞村76歲的農民高文坤告訴記者。

據中華糧網初步預計,今年國內大豆播種面積約1.15億畝,同比減少200萬畝,減幅1.70%;如果後期天氣正常,預計今年國內大豆產量約288億斤,同比減產5億斤,減幅1.71%。

農產品價格將受影響

隨著中秋、國慶“雙節”即將來臨,再加上後期庫存小麥拍賣重新啟動,麥價能否大幅上漲尚待觀察。

國泰君安農業分析師鍾凱鋒團隊認為,主糧進入產不足需狀態,近期糧價尤其是小麥有望超預期上行。

華創屈慶團隊認為,小麥產量和收購量的背離一方面跟目前小麥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有關,市場化意味著未來價格上漲的波動風險或將有所上升;另一方面,最終消費端的缺口終將通過進口來彌補,需要關注未來可能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減產預期已經開始推升玉米漲價。自今年4月開始,玉米期貨迎來了一波上漲行情。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1901合約的價格從1770元/噸,漲至8月9日最高1898元/噸。

不過,來自美國農業部的一紙報告給玉米今年的均價蒙上陰影。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美國玉米產量為145.86億蒲式耳,這是歷史第三產量高點。單產調高4.4蒲式耳/英畝,達到178.4蒲式耳/英畝,打破去年的歷史最高紀錄176.6億蒲式耳。

國際大豆的價格也不容樂觀,主要是基於宏觀風險和基本面因素。美國農業部國家農業統計局上週發佈報告,預計美國今年的大豆產量將創出歷史新高,比2017年增加4%,達到45.9億蒲式耳。

中糧期貨研究員陽林欽預計,今年美國大豆去庫存的壓力將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年,因此美豆價格的底部將比往年下移,下移空間大約為780-800美分。但也不宜過分看空,特朗普政府可能出臺一些保障農民收益的政策,這將會對價格提供較強的底部支撐。

政府如何應對?

央視新聞報道稱,在中美經貿磋商中,農業一直是核心議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近日表示,中國將積極、穩妥、有序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對於中方而言,由於進口來源多元、進口市場廣泛,對自美進口農產品加徵關稅的影響非常有限。

但韓俊同時坦言,我國對食用油和蛋白飼料的需求持續增長,但土地資源有限,很難在保證小麥、水稻等主糧產品基本自給的同時,還能保障大豆等其他土地密集型產品的有效供給。目前國內大豆的產需缺口為9000多萬噸,需要依靠國際市場補充。

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佔到總需求量的三分之一,用作畜禽養殖產業、水產業飼料的豆粕也主要靠進口滿足需求。

韓俊表示,有關部門進行了周密的研究,做了充分的準備。中方完全有能力保證國內的食用油、蛋白飼料的需求。

首先,很多國家有意願、也完全有能力取代美國在華農產品市場份額。巴西農業部長馬吉日前已表示,巴西有能力將大豆種植面積翻倍。

其次,豆粕是完全可以替代的。比如其他的菜籽粕、葵花籽粕、棉花籽粕等等,這些雜粕完全可以替代豆粕。

再者,今年國內大豆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000萬畝以上,“只要種大豆是有利可圖的,只要種油料作物是有利可圖的,國內提高產能仍有很大潛力。”

“今後,該出口的要盡力出口,該進口的要主動進口,這是我們明確的政策導向。”韓俊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