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過留聲」關於「暑假」那些事,如何預防假期綜合症?

「雁过留声」关于“暑假”那些事,如何预防假期综合症?

專欄介紹:

[雁過留聲]是我給家長朋友分享文章的專欄。有時分享別人的文章,有時也發自己寫的文章。此專欄於週三發佈,期盼家長朋友留言,以示支持和鼓勵!想看什麼內容的文章也請告訴我們。

「雁过留声」关于“暑假”那些事,如何预防假期综合症?

寶貝們盼望的暑假來咯!但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暑假在有些家庭眼裡,已成為教育的另一個“短學期”,只不過這個“短學期”的學習場地變成了不同的教育機構和培訓班,課程安排者由老師變成了家長。

當然,也有工作比較忙的家長,發愁的只是把孩子安放在哪兒,對整個暑假應該怎麼好好度過毫無想法。這可能就是暑託班火熱的原因吧。

孩子的成長與家長的付出一定有關聯,但並不一定全是正關聯。“完全放任不管”與“精心設計安排”的家庭教育結果之間必然存在差距,但“用力過猛”且“充滿焦慮氛圍”的家庭教育也必然會“事與願違”。

什麼是剛剛好的家庭教育設計呢?

想清楚以下四個問題:

  • 為什麼放暑假?

  • 如何做才不違背教育的基本規律?

  • 選用哪些方式過暑假?

  • 如何安排時間,才能做到兼顧各種需要又可避免“假期綜合症”?

關於暑假那些事,很有趣

中西方各有說法,中國的暑假起源說,充滿傳奇色彩。

一說源自鬼谷子。原來不叫“暑假”,叫“塾假”。傳說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曠世奇人鬼谷子――王禪長於持身養性和縱橫捭闔之術,於雲夢山鬼谷洞教徒授藝,鬼谷洞內有一口山泉井,每到暑期,山泉就會噴湧而出,充滿整個洞穴,從而無法上課,鬼谷子只好放假,任由弟子們走向社會,實踐所學。“放暑假”也就從此開始,沿襲至今。

西方的暑假由教育家推動,影響全球,延用至今。

十九世紀中葉,在美國教育家Horace Mann(霍瑞思·曼)等的推動下,美國進行教育改革,如統一教育制度,學校放暑假是其中一項,得到醫學及心理學界的支持,他們認為學生長期「受壓」,不利成長,而且夏天擠在一起,容易滋生傳染疾病。經過半個世紀努力,加上社會條件成熟,水到渠成。美國轉型工業社會,交通成本降低,中產興起,一到夏天,父母帶著子女渡假,學校空空,放暑假的阻力減少。二十世紀初,放暑假成了美國的教育制度,並影響全球。

霍瑞斯曼高中是全美排名第二的高中,以這位著名的教育家命名。

無論是中國的傳說還是美國教育家的推動,放暑假都含有最本質的教育思想:

  • 從認知上看,學生的確需要通過一個較長的時間在學校裡系統的學習知識,但學習不能停留在紙面,多出去走走看看

    ,感受人文地理、風土人情,才能真正將知識融入血液,成為自己作為“人”的一個部分。

  • 從心理上看,有張有馳方能長久。漫長的學期,無論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處於一種長期“壓抑”的狀態。老師的休養生息,可沉澱自我、反思總結,利於老師的自我成長與提高;學生的休養生息,可開闊眼界、豐富生活經驗、找尋自我,利於學生全方位的自我領悟與心理調適。

  • 從身體上看,避免極端天氣對人體的傷害,順應大自然的安排,養精蓄銳。

總的來看,符合基本教育規律的暑假關鍵詞有:見世面、多實踐、放鬆、靜心思考、自我領域、自我成長。

怎麼做才不違背放暑假的教育初衷呢?

在資源如此豐富的今天,符合以上關鍵詞的活動真是太多了,我們不談可以做什麼,只談不可以做什麼吧。

這樣過暑假不可取

把暑假生活排得滿滿當當,把暑假變成一個“短學期”

孩子在暑假中完全沒有得到休息,又緊接著進入下學期,雖然不需要暑假進入新學期的過度,不會有假期綜合症,但孩子會養成“書本學習型”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現在,有不少大學生、甚至職場新人,成為“考證狂人”;一個接一個地考證,但從不想想考證用來幹什麼,這些證也派不上用場,考完很長時間不用,學的知識又一個接一個忘掉。就跟這種“書本學習型”的生活方式有關。

把孩子全權交給“暑託班”

大多數暑託班都會排上一個課表,表面上看跟上學差不多。其實,從暑託班教育機構的人員配置來看,也只不過是一些暑假實習的大學生,沒有經過任何教育知識的學習,基本也就安排一個場地,讓孩子在一起寫寫作業而已。

其實,很多家長也都知道,所謂暑託班,就是找一個看孩子的地方。雙職工、比較忙的家長這麼做也是無賴之舉,但如果可能的話,還是儘量在休息日帶孩子外出遊玩。地點可多樣化,既有增長知識的科技館、博物館、藝術館以及各種體驗館,也有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孩子自己點的“超愛”的某地、某活動。

最好是能夠父母雙方將年假調在同一時間,帶著孩子做個短期旅遊,領略風土人情、人文地理。我倒不完全認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只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的確會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阻礙孩子發展的潛能。

我們公號曾做過一個專欄[漫步成長],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可點擊專欄名稱閱讀。

把旅遊變成“遊學課”

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大家都聽說過,這檔節目還引發了親子游熱。為什麼這種形式這麼受歡迎呢?我認為有兩點:

第一點,形式自然、生活化。

雖然活動形式、主題是事先設定好的,但過程是自然發生、父子親情的自然展現。

第二點,不要預先設定結果、不要躲避面臨的矛盾和衝突。

挫折和困難是親子共同成長的良機。我不寫“孩子成長”,而寫“親子成長”,因為家長也是第一次從事“親職”,每一個認真做家長的人都會有“與子成長”的體會。

如果你把任何一件與家庭教育有關的事情,都看成“親子成長的良機”就不會給自己強加那麼重的壓力!事情的發展不如自己所料,旅遊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都沒關係,全家人共同經歷了,我們勇敢面對了,度過了,完成了,親子就已經在共同成長。

千萬不要把自己變成老師,為旅遊設什麼教育目標、任務。當然,一次旅遊結束,我們確實會有很多教育方面的目標達成,但這些絕不是預先設定好的,是在旅遊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自發的好奇心、家長的經驗、生活體驗的分享來實現的。如果家長在出遊前能做做功課,瞭解與旅遊地相關的一些知識、歷史故事和傳說就更好了。

如何安排時間,避免假期綜合症

“假期綜合症”是通病,要避免的關鍵點是對時間的安排。我將時間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好習慣的養成,第二類是偶爾的放縱,第三類是旅遊,第四類是全自由。

好習慣的養成

比如,早讀。背英語單詞、成語、古詩等;睡前或午後閱讀。如果上學時孩子已養成此習慣,切莫因暑假而中斷。當然,如果因學習任務重而沒有堅持的習慣,暑假也是一個難得的培養期。習慣一旦養成,孩子便會深入骨髓,終生受益。不要害怕耽誤這半個多小時,沒有什麼學習任務是連這半個小時也耽誤不得的,但這半個小時的堅持,可能就會成為未來孩子異於他人的“核心競爭力”(當今社會,競爭已成為一個無法逃避的現實,我想表達的是,其結果並不會因你的焦慮和患得患失而變得更好,相反,會因小失大)。

偶爾的放縱

如前文所述,暑假就是一個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時間。雖然我們知道早睡早起好、生活有規律好,但偶爾的放縱一下自我,比如:外出遊玩晚了點、偶爾睡個大懶覺也未嘗不可。總之,暑假不必像上學那樣,可以讓孩子有機會體驗一把“什麼叫玩得痛快、什麼叫盡興”。這種體驗是真正的放鬆,

它能將疲憊、厭倦歸零,當孩子重新回到常規生活中,會更有效率。

旅遊

旅遊時間是最無規律的,作息時間完全依照行程安排而設定。旅遊時間還具有與日常生活差異巨大的特點,這一特點正是旅遊的魅力所在。正因為異於日常,才讓人嚮往和期盼,同時也是調理人的自身狀態的一種方式。一成不變、乏味都是普遍性壓力源,與日常差異越大,調理效果越好。

因此,旅遊除了上述拓寬眼界、自然中學習、豐富人文情懷等好處外,還是釋壓解壓、身心調理的最好方式

全自由

全自由時間,就是孩子可以完全自主支配的時間。也就是在“惜時如金”的家長眼裡,“被浪費”的時間。當一個人在已知的規定下生活時,他就像機器一樣,被安排用到腦力、體力、情感的方方面面,至於這件事是不是他想做的、他做時覺不覺得吃力、能不能感受到快樂,都沒有機會給到他去思去想。這種生活狀態一長,他就變成了傳送帶上的一個物件,去到哪、在哪停下、被包裹成什麼樣完全不由自己。人的創造力、想象力很容易在這種氛圍中被封存、固化。

不僅僅是學校、學生,就連在大公司機制運作下的員工,也處於這一狀態中。就像被催眠,即使你不斷呼喚,也無法醒轉,其實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知道、都在內心深處呼喚自我:“快醒來、你不能這樣!”但就是無法喚醒。

如果你不想孩子成為這其中的一份子,真的真的不要害怕“浪費時間”,其實這個時間在上學時能有最好,如果實在無法做到,在暑假真的給孩子好好補上。給孩子一個時間、場地,準備一些必要的玩具、用具、文具等,然後在一旁、最好自己手上還做著什麼輕閒的小事情,靜靜地照看著,無論孩子做什麼都不要干涉、更不要打擾,你們之間的互相和交流的發起者一定是孩子,你是被動的、協助的、應答的。

不要指望,孩子能在這個時間裡創造奇蹟,放掉所有的期待和功利心,這個時間你才能無怨無悔的堅持下去,起碼做完一個暑假。

最後,重點來了,避免假期綜合症,只須做到以下三句話:

第一句:至少提前一週、最好提前兩週,恢復上學的作息。

第二句:第二類“偶爾的放縱”和第三類“旅遊”不要安排在這一兩週裡。

第三句:不要為沒做到什麼而焦慮,也不要為新學期的未知而恐慌。

相信“滿血復活”的孩子正在以一種全新的狀態迎接新學期,那些暑假經歷、體驗、實踐過程中的疑惑正等著新學期為他解答。

50個家庭的育兒難題

方方面面啟發你

本號創建人劉鴻雁的家庭教育專著《管束與放手之間——來自50個中國家庭的育兒難題》從其2000多諮詢案例中精選而出。

本書從“管束與放手的拿捏”這一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入手,就“物權意識的建立”、“讀懂孩子的天性”、“賞識教育與行為規範”和“高質量的陪伴”四個方面解讀家長們普遍關心的育兒難題。

「雁过留声」关于“暑假”那些事,如何预防假期综合症?

天貓、京東、噹噹網可購

諮詢、點播課程,提供親子照

長按下方二維碼【lhyxinli】

兒童心理成長的微信號:ertong_xinli,是兒童心理資訊和服務平臺,歡迎關注。

問題快速查找:A叛逆,B愛發脾氣,C固執,D嫉妒,E敏感,F急脾氣,G磨蹭, H愛告狀,I哭鬧&耍賴

,J立規矩,K膽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別人東西,O教育方法,P做個好爸爸,Q入園焦慮,R不合群,S興趣培養,T注意力,U性心理請關注本號後回覆對應字母,如“叛逆”回覆“A”。

點擊“閱讀原文”購《管束與放手之間》(劉鴻雁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