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声」自私的母爱正在一步步毁掉儿子的幸福人生(上)

各位家长朋友熟悉的原创专栏[雁过留声]升级为视频啦!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节省流量,在WIFI下观看哦。

我们读过太多母爱伟大、无私的文章,如果要说母爱分无私和自私两种,仿佛就是一件“天理不容”的事情。今天的[雁过留声]我就来说说这个“大不敬”的话题吧。

“关爱”与“爱的回报”

为了避免误解,我想首先抛出我对母爱的理解:

1、每个人都是首先从自身的心理需要出发去思考问题的,当觉察到这样有问题时,才会想到换位思考。

2、母亲之爱子,本能上会从自己的心理需要出发。即: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内心深处也非常希望得到爱的回报。

3、当“关爱”和“爱的回报”产生矛盾时,分歧就产生了。

一种是从孩子的未来考虑

放下“爱的回报”的心理期盼,完全从“孩子的未来”考虑。(这种“关爱”有时候会表现为“不近人情”,甚至让孩子当前心生怨恨,但当孩子因为母亲的严格而收获到人生的经验、度过难关后,孩子会倍加爱母亲、感激母亲。我曾说过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狠下心花了一周时间按幼儿园作息在家训练孩子的案例,在那段时间里,孩子不理妈妈、只要外婆,母亲非常难过、纠结。后来,孩子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里生活得非常快乐,母子关系愈加亲近。)

另一种是无法放下“爱的回报”的心理期盼

宁可牺牲孩子的未来。我认为这种就是——自私的母爱。

自私母爱生活方式的心理发展过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心理期盼是潜意识的,有时候连母亲自己也未曾察觉,有时候这种潜意识会不经意的冒出来,但母亲会非常恐慌,她会用一种“为孩子好”的理由说服自己,以此达到心理平衡。这种“说服工作”不断强化,会变成母亲的一种思维惯性,她会在语言上、行动上不知不觉的表现出来,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通过长期的生活模式固化,使孩子吸纳为自己的认知。

当孩子将自私母爱生活方式默默接受以后,母子的这种长期依附的状态就已形成,这种状态不需要“第三者”的介入,“第三者”包括孩子的爸爸、孩子的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人。当孩子已经成人,即将走入婚姻殿堂时,也不可能再有媳妇的位置。

当然,自私母爱生活模式也分不同的等级:

牢固型

母亲嘴上说要给儿子找个好媳妇,但任何一个女孩出现,母亲都能挑出毛病来。因为这种生活模式容不下其他人

松动型

想到“结婚生子是人之常态”,得让儿子过上“正常的生活”才好。母亲会按自己与儿子生活方式中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去要求儿媳,即使这样的儿媳找到了,母亲也会因为不放心而不断地干扰小夫妻的生活。并且,儿媳成小夫妻的生活中,客观上担当的是母亲的角色,因此,小夫妻生下儿子后,儿媳会常常感叹:自己养了两个儿子。哪怕小夫妻不跟婆婆生活在一起。

矛盾型

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想改变又改变不了。如果因为儿子找不到女朋友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此时的母亲至少年过半百,要改已经很难了。我们知道,认知上的改变非常痛苦,此时改变的应该是儿子!不打破当前的稳定与固化,害的将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作为母亲,能够

自察自省,不再固守自己的老观念,就是对儿子最大的帮助。

调整型

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正在努力尝试改善自我。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计深远,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摆脱纠缠孩子的生活模式,你会发现,在孩子获得丰富多彩的人生的同时,你也将找回自己久违的幸福人生。

本话题将分上中下三期发布。中期将结合网上热传的一些明星妈妈的儿媳标准,以及一些热播节目的人生百态,通过事例具体对照分析;下期将提出一些建议,看看怎样才能避免自私的母爱生活模式。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有免费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