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過留聲」自私的母愛正在一步步毀掉兒子的幸福人生(上)

各位家長朋友熟悉的原創專欄[雁過留聲]升級為視頻啦!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節省流量,在WIFI下觀看哦。

我們讀過太多母愛偉大、無私的文章,如果要說母愛分無私和自私兩種,彷彿就是一件“天理不容”的事情。今天的[雁過留聲]我就來說說這個“大不敬”的話題吧。

“關愛”與“愛的回報”

為了避免誤解,我想首先拋出我對母愛的理解:

1、每個人都是首先從自身的心理需要出發去思考問題的,當覺察到這樣有問題時,才會想到換位思考。

2、母親之愛子,本能上會從自己的心理需要出發。即: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從內心深處也非常希望得到愛的回報。

3、當“關愛”和“愛的回報”產生矛盾時,分歧就產生了。

一種是從孩子的未來考慮

放下“愛的回報”的心理期盼,完全從“孩子的未來”考慮。(這種“關愛”有時候會表現為“不近人情”,甚至讓孩子當前心生怨恨,但當孩子因為母親的嚴格而收穫到人生的經驗、度過難關後,孩子會倍加愛母親、感激母親。我曾說過一個母親為了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狠下心花了一週時間按幼兒園作息在家訓練孩子的案例,在那段時間裡,孩子不理媽媽、只要外婆,母親非常難過、糾結。後來,孩子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在幼兒園裡生活得非常快樂,母子關係愈加親近。)

另一種是無法放下“愛的回報”的心理期盼

寧可犧牲孩子的未來。我認為這種就是——自私的母愛。

自私母愛生活方式的心理發展過程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種心理期盼是潛意識的,有時候連母親自己也未曾察覺,有時候這種潛意識會不經意的冒出來,但母親會非常恐慌,她會用一種“為孩子好”的理由說服自己,以此達到心理平衡。這種“說服工作”不斷強化,會變成母親的一種思維慣性,她會在語言上、行動上不知不覺的表現出來,並且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通過長期的生活模式固化,使孩子吸納為自己的認知。

當孩子將自私母愛生活方式默默接受以後,母子的這種長期依附的狀態就已形成,這種狀態不需要“第三者”的介入,“第三者”包括孩子的爸爸、孩子的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人。當孩子已經成人,即將走入婚姻殿堂時,也不可能再有媳婦的位置。

當然,自私母愛生活模式也分不同的等級:

牢固型

母親嘴上說要給兒子找個好媳婦,但任何一個女孩出現,母親都能挑出毛病來。因為這種生活模式容不下其他人

鬆動型

想到“結婚生子是人之常態”,得讓兒子過上“正常的生活”才好。母親會按自己與兒子生活方式中自己所承擔的義務去要求兒媳,即使這樣的兒媳找到了,母親也會因為不放心而不斷地干擾小夫妻的生活。並且,兒媳成小夫妻的生活中,客觀上擔當的是母親的角色,因此,小夫妻生下兒子後,兒媳會常常感嘆:自己養了兩個兒子。哪怕小夫妻不跟婆婆生活在一起。

矛盾型

已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想改變又改變不了。如果因為兒子找不到女朋友才意識到這個問題,此時的母親至少年過半百,要改已經很難了。我們知道,認知上的改變非常痛苦,此時改變的應該是兒子!不打破當前的穩定與固化,害的將是自己一輩子的幸福!作為母親,能夠

自察自省,不再固守自己的老觀念,就是對兒子最大的幫助。

調整型

已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正在努力嘗試改善自我。愛孩子就要為孩子計深遠,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擺脫糾纏孩子的生活模式,你會發現,在孩子獲得豐富多彩的人生的同時,你也將找回自己久違的幸福人生。

本話題將分上中下三期發佈。中期將結合網上熱傳的一些明星媽媽的兒媳標準,以及一些熱播節目的人生百態,通過事例具體對照分析;下期將提出一些建議,看看怎樣才能避免自私的母愛生活模式。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有免費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