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做菩萨吗?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菩萨这两个字,都感觉非常神圣高尚,菩萨根本不是人啊!只有寺庙里面的泥塑木雕的观音菩萨,才是菩萨吧?!

但当继续琢磨思考,就会有很多疑问产生:

菩萨如果只是个泥塑木雕的形象,放在台上给人敬仰,怎么救苦救难呢?菩萨只能在遥远的不可知的地方做些玄幻之事来彰显她们的神奇手段吗?目的何在?菩萨救苦救难,是以什么方式进行呢?普通如我,有没有办法看见菩萨呢?菩萨到底是神还是人?

一、什么是菩萨?

1、佛法,就是成佛之法,可分为大乘法和二乘法(其实二乘法是大乘法的一部分,大乘法就是唯一佛乘);

2、如果一个人想学习佛法,并且想成佛,那么他就要修学大乘法;

3、只要修学大乘法的人,就可以被称为菩萨;

4、古印度话(梵语)称菩萨为菩提萨埵,意思是觉有情。

5、菩提,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

佛陀曾在《妙法莲华经》当中,以羊车、鹿车、白牛大车作为譬喻,来说明三乘佛法的差别。

世尊说:有些众生具有出世间的智慧,跟随佛陀听闻解脱道法之后,能够真实信受;他厌腻了生死轮转的痛苦,急于想要解脱、出离三界,进入寂灭、清凉、清净、真实的涅槃之中;像这样的人就叫作“声闻乘”,就像是小小的“羊车”,只能载他自己一个人出离三界火宅。

另外有一些众生,信受佛陀的教诲之后,很努力地精进;但是他想要求得自然慧,想要在无佛之世自己开悟因缘法,而成为“辟支佛”,这样的人就属于“缘觉乘”。辟支佛的智慧比声闻高一些,在他入涅槃以前,也会随缘以神通度化一些人,所以就以“鹿车”来作譬喻。

另外还有一些众生,听佛陀说法之后能够发起大心,愿意长久地精勤修学。除了声闻乘的一切智,缘觉辟支佛乘的自然智之外,他还想要求取佛陀的佛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十力、四无所畏……并且因为愍念无量的众生,所以想要利益人天,度脱一切的有情,像这样求取无上菩提的众生,就称为求取大乘佛法的菩萨。

也就是说,菩萨除了为自己求得解脱之外,还想要求得无上的佛菩提智

,并且利益无量的有情众生,这就像是“大白牛车”一般,有大能力,能够乘载许多的众生共同出离三界火宅。

6、萨埵,除了有情众生的意思之外,另外还有勇健、勇猛的意思。

7、菩萨,就是能够不畏惧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于三界之中难行能行,为了悲愍无量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共同出离三界火宅,而志愿坚定、勇猛地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具有菩萨种性,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圆满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

  所以,当我们自称为菩萨的时候,可得要先检查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为了度化无量的众生,共同求取无上正等正觉,而愿意努力在生生世世当中修学菩萨道呢?

  二、 菩萨有哪些类别?

既然菩萨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那么长远的时间才能够成佛,那么在这么长久的修学期间,各个阶位的菩萨之间,证量的差异非常大;所以我们应当了解一下,才知道自己目前的定位,以及之后努力的方向。

  1、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

  2、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正法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

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缘值遇佛教三宝,听闻了正法,生起了一念净信,乐于归依三宝,修学佛道,那么这就称为“初发意的新学菩萨”。

3、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就称为“初发心的菩萨”。

4、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个阶位,我们可以称为“贤位菩萨”。

5、初地以上,则称为“圣位菩萨”,或者是“菩萨摩诃萨”。

6、在初住位——发心住之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对佛教三宝的清净信心还没有具足圆满之前,则都称为是“凡夫菩萨”、“假名菩萨”,或者是“名字菩萨”。

  7、“实义菩萨”,则是指已经实证甚深佛法的真实义——第一义谛的菩萨;也就是指已经明心证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七住位以上的菩萨。

例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曾开示说:

  【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能够时时现观的缘故,所以这个证境智慧能够常住不退。

在七住位之前,因为没有亲证的缘故,则总是会进进退退的。

  关于假名菩萨以及实义菩萨的内涵,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当中,有作非常详细的开示。

  8、虽然一般只有在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才又尊称为菩萨摩诃萨,也就是大菩萨;但是已经实证第一义谛,

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因为已经进入到佛法的内门之中,此后可以一直依止所亲证的如来藏,来修学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一直到成为佛地的一切种智,而且实证之后已经是位不退的菩萨;

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七住位以上的实义菩萨,也可以称作是菩萨摩诃萨。

  

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同样是菩萨,可是有凡夫菩萨、假名菩萨、初发心菩萨、实义菩萨、贤位菩萨以及圣位菩萨等等的不同,而且其中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所以我们不应该得少为足,应该要见贤思齐、见圣思齐,好好地精进用功修学,早日从凡夫菩萨、假名菩萨而成为实义菩萨乃至圣位菩萨才是啊!

  三、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圆满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

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

大乘法中:

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

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

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

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

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

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如梦的现观。

当十回向位满心时候,要勇发十无尽愿,成为通达位的菩萨,发起一分的道种智,并且要能够永伏性障,成为意乐清净的初地菩萨。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

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

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

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

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

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

八地主修愿波罗蜜,要能于相于土自在;

九地主修力波罗蜜,要能成就四种无碍;

十地主修智波罗蜜,要能够起大法智云,智慧无量无边。

等觉地的菩萨,则要在百劫之中修集广大福德,来圆满三十二种大人相以及无量随形好。

妙觉位的时候,要示现受生人间,要能断尽烦恼障一切习气种子,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大般涅槃,四智圆明而成就佛道;并且要在人间舍寿之后,以佛的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并且以无量化身利乐十方有情,永无尽期。

而现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非常的普遍,如果我们想要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安隐地修学菩萨正行,就千万要十分谨慎地观察、简择,不要随意被说法者的表相和吹嘘所迷惑了。

原来如此,只要发心成佛,修学佛法,道路这么清晰明了!原来菩萨的智慧有这么多层次差别,就像我们读书一样,慢慢往上读,越来越提升!

原来平凡如我,也可以做菩萨!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既然有更美好的,为什么不去争取,生命的高度,应该努力去挑战!努力尝试新的人生!

菩萨好,我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