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監事深入探訪湖北英山,爲紅十字助力精準扶貧獻計

理事、监事深入探访湖北英山,为红十字助力精准扶贫献计

理事、监事深入探访湖北英山,为红十字助力精准扶贫献计

“此次英山之行,加上不久前我參與的上海紅色之旅,讓我作為理事越來越有歸屬感,同時感受到紅十字運動尊重、開放、進取的創新文化。”8月1日上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聯尚星盟(北京)諮詢有限公司董事翁團偉在中國紅基會扶貧工作(英山)座談會上如是說。

此前一天,翁團偉與中國紅基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碩鵬一起走訪了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南河鎮大屋畈村紅十字博愛衛生站及瓦寺前村“博愛家園”項目。此次探訪活動中,中國紅基會共邀請16名理事(含授權代表)和2名監事帶隊,分為12支訪問組分別深入全縣12個鄉鎮和2個林場區進行項目督導調研。

7月31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在英山召開。“我們在英山召開理事會的目的是讓理事們開展一次返鄉尋根之旅。”孫碩鵬表示,總會對口支援英山後,中國紅基會已連續兩年組織全體員工來英山調研落地扶貧項目。“今年,我們首次組織理事和監事來英山。通過英山扶貧之旅,切實感受到我們的心雖然離父老鄉親很近,但腳步卻漸行漸遠。這次重歸鄉土,回到父老鄉親身邊,督導、調研、推進扶貧項目落地,發現問題、檢討得失,助力中國紅基會更好融入決勝階段脫貧攻堅戰。我們將其視為尋找初心的歷程。”

挺起“我要脫貧”的精神脊樑

理事、监事深入探访湖北英山,为红十字助力精准扶贫献计

“扶貧是精準的,也是多維度的。”翁團偉的說法贏得了所有參會理事的贊同。分組走訪之後,大家的共識是“扶貧先扶志”。

英山縣委書記陳武斌介紹,英山是國家級貧困縣、革命老區。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337戶104980人,貧困發生率為30.78%,重點貧困村78個。

家住桃花衝森林公園附近的李定元一家四口享受著美麗風景,生活卻一點也不輕鬆。李定元的妻子2015年患鼻咽癌,先後花費醫療費逾20萬元,將一家人的生活拖入困境,“當時的想法很悲觀,覺得生活沒有希望了,到處籌錢,借到無處可借了,就盼著政府今年救濟我10萬,最好明年再給我20萬”。

這種“等、靠、要”的思想在當地並不鮮見,部分貧困戶“曬著太陽盼脫貧,等著政府送小康”,享受著政府脫貧利好政策,缺乏行動起來、靠自身奮鬥贏得未來的動力與行動。

成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之後,李家獲得扶貧政策支持,妻子的病情有了好轉,李定元也有了思想上的轉變:“等是不夠的,還是要靠我們自己立起來。”依託桃花衝景區,夫妻二人開起了農家樂,經濟條件終於改善。

“此次行動最令我感動的是剛剛脫貧的那些人們的嶄新精神面貌以及對未來的自信和憧憬。”中國紅基會理事、幸福天使基金管委會主任、中國郵政未來郵局局長張旭東在走訪李定元一家後不無感慨地說。

在此過程中,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紅基會的“博愛家園”等項目發揮了重要作用。

“要讓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關鍵是讓他們有‘獲得感’,為貧困戶賦能,才能讓他們化被動為主動。而如何讓他們有獲得感,則是‘博愛家園’等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孫碩鵬總結。

2017年,中國紅基會在英山縣援建10個“博愛家園”項目,包含基層組織、軟件培訓和硬件建設等內容。該項目是中國紅十字會借鑑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經驗,以社區為平臺,設計、實施並自主管理的綜合性發展型項目,從災害管理角度切入社區治理,提升社區抗災能力和災後恢復力,促使社區可持續發展。

在英山縣楊柳灣鎮筧衝垸村,中國紅基會理事、上海敬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貝曉超看到了村委會保存的“博愛家園”項目資料,逐一審核了村民自己繪製的社區資源圖、歷史線、農事歷、災難分析等圖表,這些圖表和評估分析彙集成最符合村裡實際情況、最能解決問題、獲得大多數村民認同的評估報告和減災方案並招標實施。

“這種工作方法讓村民親身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通過他們自己的分析和努力為村子的未來做出決定,讓自己從中獲得實惠。”貝曉超說,“可以想象,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穫了一份從未有過的成就感”。

想點子找渠道,打通產業扶貧鏈

理事、监事深入探访湖北英山,为红十字助力精准扶贫献计

中國紅基會副理事長劉選國的家鄉就在英山“隔壁”的羅田縣,他已不是第一次來到英山。“英山雲霧茶十分有名,作為家鄉人,我早有耳聞。遺憾的是,因交通不便、信息傳播渠道匱乏,英山茶葉的銷售很成問題。另外,因為產品都是初加工,附加值低,運出去也賣不出價格。”

此次走訪,劉選國帶隊去了位於吳家山森林公園內的脫貧戶葉小陽家。之前,葉家因地處交通極不方便的景區內,靠種地、種茶為生。但因為缺技術,缺門路,守著山青水秀的吳家山,卻無法滿足一家8口的生活所需。

“令人欣喜的是,現在,他們有了更多商品意識,更加自信了。引進了炒制紅茶的先進技術,一斤茶葉的價格超過千元。”劉選國描述了自己在葉家的所見所聞,說:“可見,扶貧還需扶智,幫助貧困戶獲得更先進的生產技術、更方便快捷的銷售渠道,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

貝曉超表示已經看見農村產業發展帶來的益處,“我們看到有很多能人返鄉創業,帶動農民工回鄉就業。人回來了,就能解決很多問題——留守兒童有人管了,老人有人照護了等等”。

在南河鎮瓦寺前村,村委會努力引進了一個聯營鞋廠,將大企業生產的半成品代加工為成品,帶動了100餘名村民在鄉就業。村支書王水泉介紹:“僅一年,留守兒童的數量從100餘人下降到40餘人。”

“博愛家園”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每個項目點預留15萬元生計發展基金,用於支持脆弱家庭通過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提高家庭“韌性”。生計金本金循環滾動,期望實現可持續發展,讓更多脆弱家庭受益。

中國紅基會在英山縣援建的10個“博愛家園”項目都已完成易受損性與能力評估(VCA)調查,硬件設施建設正依據調查報告有條不紊的開展。下一步,需要考慮如何利用好生計基金髮展產業,讓更多農戶受益。

新當選理事、阿里研究院高級顧問梁春曉第一次參與紅十字相關活動,對“博愛家園”生計項目表現出更大的興趣:“據聞全國‘博愛家園’項目點數量已逾千,相信其中總能發現一批效果較好的典型案例。下一步,如果能把他們的經驗總結提煉出來,傳播推廣出去,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應該能找出一條恰當的生計和產業扶貧的路子。”

缺乏想法和創意,是貧困人群在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路上遇到的第一隻“攔路虎”,“銷售渠道”則是第二隻。

中國紅基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工作報告提出,“萬物互聯,工具迭代,跟不上時代就是這個時代最致命的痛點”,而地處山區,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這些貧困農戶是最有可能被時代落下,被排斥在競爭之外的人群。如何讓他們跟上時代潮流,發展出自己的競爭力是脫貧攻堅的一個關鍵問題。

參與此次英山之行的多名理事不約而同地提出“互聯網+”概念。“靠山吃山是必然,山貨出山是難題。目前,農村電商是農產品外銷不可替代的渠道。”

李洪洋理事是中國餐廳食材 B2B電商——“美菜網”副總裁,他表示,美菜網每天要向全國200萬家餐廳配送新鮮蔬菜、蛋肉、米麵等食材,英山農戶的農產品完全可以納入電商配送網絡,“我們希望互聯網企業能夠為助力精準扶貧貢獻一份力量”。

此前,英山縣委縣政府依循“電商+”拓展產業市場的思路,發展農村電商服務站290餘家,實現村級全覆蓋,2017年實現線上交易額逾11.6億元,被評為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

新當選理事、阿里巴巴政策研究室主任、沃啟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朱衛國建議:“紅十字博愛家園生計金項目可以適當向電子商務傾斜,帶動擴大農產品銷售,為周邊農戶增收服務。”

“兩位新當選理事都來自阿里巴巴,對電子商務有深入研究。他們將為中國紅基會未來的信息化、平臺化建設提出更多意見和建議,讓紅十字事業緊跟社會發展潮流。”孫碩鵬說。

抓住健康扶貧“牛鼻子”

理事、监事深入探访湖北英山,为红十字助力精准扶贫献计

此次英山之旅,12個督導調研小組共走訪了22個貧困家庭,其中有16個家庭是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派駐英山縣方家咀鄉四棵楓村“第一書記”曹橙介紹,2017年四棵楓村新進11名貧困人員,有10人是因病致貧。歷年數據統計顯示,80%的貧困戶是因病致貧。

張灝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另一位派駐英山的掛職幹部,擔任英山縣委常委、副縣長,他向理事們介紹,2015年英山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發生率是58.27%,2016年是42.94%,2017年是31.47%,2018年第一季度是12.15%,“發生率雖逐年減少,但數字依然十分龐大”。

因此,中國紅基會在工作報告中以相當大的篇幅闡述了“健康扶貧”概念和中國紅基會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分為兒童大病篩查和救助、建設“紅十字博愛衛生站”、鄉村醫生培訓等幾大方面。

中國紅基會理事、原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高級副總裁付小明說:“國家衛健委提出的‘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的目標。中國紅基會抓健康扶貧,就是抓住了精準扶貧的‘牛鼻子’。”

2015年,中國紅十字會在湖北省援建6個博愛衛生站,其中1個落戶英山縣雷家店鎮阮基衝村。2016年5月,中國紅基會發起“天使之旅——英山行動”,在英山開展精準扶貧調研。調研結束後,在捐方上汽通用五菱的大力支持下,出資援建了10所博愛衛生站,每所援助款10萬元,計100萬元。2017年追加每所衛生站1萬元設備款。目前,10所衛生站硬件建設基本完成,鄉村醫生已入駐,2018年年初,衛生站正式開張為周邊村民服務。

走訪了南河鎮大屋畈村紅十字博愛衛生站之後,翁團偉直言不諱地說:“房子建得很好,裡面卻空蕩蕩的,設施很簡陋,需要進一步完善。”他查詢了近期衛生站的接診日誌,一個月只有20餘例,多數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常見病患者因頭暈等症狀前來就診,“鄉村醫生沒有處方權,不能給病人輸液、打針,能做的只是賣點常用藥,他們能發揮多大作用,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目前,村醫是健康扶貧最重要、最薄弱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問題是培訓不夠,學識、經驗積累跟不上醫學發展的速度。”通過網絡連線遠程參與理事會的中國紅基會理事、國務院扶貧辦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說。

2006年,中國紅基會聯合中國鄉村醫生培訓中心等國家級醫療培訓機構及關心中國農民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的企業共同推出“萬名鄉村醫生培訓計劃”,一期期延續下來,沒有停止過。

在大屋畈村紅十字博愛衛生站服務的鄉醫王雲在武漢參加了中國紅基會組織的第64期鄉醫培訓。她畢業於原英山縣衛生學校,今年36歲。“畢業多年了,在工作中我越來越體會到自己積累不夠,欠缺的地方很多。我期盼著能參加更多更進一步的培訓。”王雲說。

在社會飛速發展和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醫療的前提下,在英山,患者的就醫半徑已縮小到20分鐘就能跨過幾級基層醫療機構,到縣醫院就診。“這時,我們的博愛衛生站和鄉村醫生要怎麼發揮作用?其一,是開展疾病預防和體檢篩查工作;其二,擴充衛生站服務功能,將其建成集醫療、志願服務、衛生健康宣傳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服務點,提高衛生站的使用率。”翁團偉說。

翁團偉與王雲面對面交流,他提出建議,鄉村醫生不能僅等著患者上門,而是應該走下去,到村民中間去開展疾病預防、篩查,健康宣傳等志願服務。

在鄉醫培訓方面,湯敏力主推動中國紅基會鄉醫培訓模式創新,他的建議是儘快引入“互聯網+”培訓模式,讓鄉醫通過互聯網獲得更優質的培訓師資、更豐富的培訓內容、更便捷的培訓方式。梁春曉也表示贊同:“如果能實現網絡培訓分享模式,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資金成本,進一步擴大受訓鄉村醫生的範圍。”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國紅基會理事長郭長江在座談會上總結,此次英山之旅,一方面讓理事們瞭解英山縣實際情況,瞭解中國紅十字會在英山的所作所為;另一方面,理事們來自社會各方面,都是各自行業內的知名人士,大家的關注和支持為紅十字助力精準扶貧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和豐富的資源。

“今天中國紅基會以各位理事為驕傲,明天各位理事一定會為紅基會自豪。”郭長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