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思客:荐读——戏剧情结

河南思客:荐读——戏剧情结

戏剧,尤其是农村的戏剧演出,对我来说是个外行,但是,一直以来对我却是扯不断、难割舍的关系。

河南思客:荐读——戏剧情结

说起农村戏剧,我总有一个强烈意象:一片参天大树密密匝匝、遮天蔽日,树下面地上有弯弯的溪流流过,偶尔有“叮咚、哗啦”的泉水声,但大多时候,是静静地流淌的。树,荫孕了泉,泉滋润了树,最终,天蓝、树绿、泉清,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我觉得戏剧在农村群众中就是泉水,它滋润活跃着农村人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农村的戏剧就像农村养料充足的土壤,正是有了这厚重的土壤,才造就了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小时候,农村很穷,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农村的戏剧却是异常火爆。

河南思客:荐读——戏剧情结

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也许是我们村有副业还算能行。每年春节都要有戏剧演出和杂耍表演。当然,都是土生土长的左邻右舍身边长辈们登台,仅排演的整本戏就能演十天八天。当大红纸海报贴出,每天下午演啥、晚上演啥公布得清清楚楚,四邻八村的群众都一窝蜂地挤到舞台前静等大戏开演。那时我十几岁,对古装戏不感兴趣,总觉得咿咿呀呀半天唱不了一句话没劲,不如现代戏《朝阳沟》来得直接。

其实,那时候,我扮演的角色大多都是搬凳子占地方,待爹娘奶奶忙完家务来看戏时有个不错的位置,当然,外村的亲戚来看戏也是必须有座位的。

现在想想,那时候经常停电,偶有的“汽灯”在晚上停电时可排上用场,“吱吱吱”地在舞台中央响着,演员们是不会受到停电影响的。舞台下面黑压压一片观众,却很是安静,都是掂着脚尖很认真欣赏着。这时候,像我一样不大逑孩,只会在人堆里钻来钻去,当然,那时候的甘蔗等零食小摊是最吸引我们的。那些剧目如《十五贯》《铡美案》《秦香莲》《包青天》《女驸马》等故事自觉不自觉地留在了记忆里。

后来,我20多岁参加工作,在宣传文化战线断断续续干了近20年,每年的民间文艺调演、戏剧展演是春节雷打不动的必有项目。慢慢地知道了戏剧分类,知道了咱们豫剧梆子戏,知道了我们当地主打剧种曲剧,以及别有特色的花鼓戏、怀府梆子。慢慢知道了生旦净末丑各种角儿。

河南思客:荐读——戏剧情结

很可惜的是,我的村子慢慢退出了先进序列,戏剧演出也像是过了惊涛拍岸后归于平静。但是,农村的戏剧演出却有着厚实的土壤,生生不息传承下来。每年春节,市里的戏剧展演都是各村争着登台演出,从正月初七到十五、十六,有时候到正月二十了也刹不住车。待好容易演出结束了,我们颁个锦旗、发些微薄补助,就让他们无怨无悔。有时候,我都为他们感动。春节时,天气冷不说,还有极端天气,但他们会在安排好的日子里坚持到、认真演,从不只是走过场。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们农村,能演整本戏的业余剧团竟有57家之多。

2017年,我们市里的曲剧团排演了根据身边典型、受到习总书记接见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范占先事迹改编的曲剧《嫂娘》,在农村巡回演出很受欢迎,有的群众能跟着剧团天天看。一年来,该剧不仅到了省人民会堂演出,而且还在农村演出近200场,场场叫好。于是,我也就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群众是真的喜爱戏剧艺术。

戏剧,给群众物质上带不来富足,但是,对精神上的武装却是永恒的。愿戏剧艺术在农村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河南思客:荐读——戏剧情结河南思客:荐读——戏剧情结

崔思明,公务员,喜爱文学,曾用博客“随风顺缘”习作,后编辑成书《随风e生活》。现任孟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

《河南思客》签约作者。

审阅:杨焱辉 主编:汤晓冬

监制:周东波 总监制:崔思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