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近兩年,幾乎每個從業人員都有這種感覺:曾經呼聲響亮的IP突然失靈了。很快,流量明星、資本也不再是萬能救世主。

在一切追求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內容產業卻接連證明以上三點絕非“靈丹妙藥”。與此同時,一些原本走在前列的IP生產者遭遇滑鐵盧,反倒是某些“慢慢來”的創作者,憑著耐心和匠心在這場戰役的中途,迎頭趕上。

洗牌之後,是“後IP時代”的到來。市場變了,遊戲規則也變了。唯一不變的是,用戶對內容質量的永恆追求。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九州志》設定地圖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IP的初心

IP熱興起時,文學作品是表現最活躍的領域。文化公司熱情高漲地搶購網絡文學IP和傳統文學IP,張羅著各式各樣的泛娛樂開發。

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在IP的生產開發上有著不同的邏輯,前者常常被解讀為擠壓了後者的生存空間。一般說來,傳統作家的作品更新速度慢,常規的單行本作品一般在25萬字左右。而網文作品的更新頻率快,屬於快消品,比如知名網文作家唐家三少一天可以創作更新1萬字。因此,傳統作家轉戰網絡平臺,時常飽受無法適應快節奏、不受讀者喜愛的困擾。

比如作家江南就是典型的傳統型作者。他本人自嘲有拖延症,作品更新速度慢,新作《龍族V》距離上一本《龍族Ⅳ》有近兩年的時間。這種慢節奏在網文作家群中並不多見。看起來,江南的“慢”基因相對於互聯網時代的“快”節奏,甚至有點格格不入。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作家江南

有趣的是,江南的《龍族V》在網絡平臺上的數據表現倒是打破了常規。今年5月16日,江南和閱文集團舉行了電子閱讀簽約儀式,江南的全部作品獨家進駐閱文集團。5月30日,《龍族V》收費上線,1分錢租書活動破5萬人;6月1日,《龍族》系列主人公相關微博話題“楚子航生日快樂”,經粉絲自發刷榜登上熱搜,閱讀數破2000萬;6月3日,江南作品閱讀人數20天破200萬人……

《龍族V》連載首月,創造了訪問峰值45萬、閱讀峰值20萬、平臺新增用戶32萬的成績。但值得一提的是,《龍族V》在更新上依舊保持慢節奏,每週一三五更新,每次只更新三千字,一反網文作品更新常態。由此可見,傳統文學在互聯網平臺上,未必真的會水土不服。

今年初,網文作家唐家三少在QQ閱讀上架了新書《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6月,根據此書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播出,由鄭爽、羅晉主演。在小說與電視劇的聯動下,截至發稿,該書在QQ閱讀平臺上僅有27萬+人讀過,而《龍族V》在QQ閱讀上已經有1049萬+人讀過,682萬+人讚賞。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那麼問題來了,首次從傳統行業轉戰網絡平臺的江南,以及他筆下更新頻率不高、字數也不多的《龍族V》,為何能夠一直霸榜閱文平臺?

在鏡像娛樂(ID:jingixangyule)看來,從《龍族I》到《龍族V》,不管是傳統紙質書,還是如今的電子書,“龍族”這個IP一直都沒有變,守住這份初心,反而可以“不變應萬變”,不管在什麼傳播介質上,都會受到歡迎。

第一:《龍族》前四部作品積累了大量的忠實讀者,已成長為頗具影響力的超大IP。忠實讀者願意跟隨內容投放媒介載體的改變而發生遷移,他們看重的是IP本身的吸引力。同時,除了既有用戶,傳統文學IP的口碑一樣能吸引新的網文受眾的關注。也就是說,媒介不是橫亙在不同受眾之間的橫溝,只要IP內容過硬,媒介反而可以為不同受眾搭建新的橋樑。

第二,《龍族》IP和互聯網共有的一大特性是社區文化。《龍族》作為影響力巨大的魔幻文學和系列作品,早已在讀者之間建立了深刻的情感關聯。比如《龍族V》在發佈會當天登上熱搜,“楚子航生日快樂”話題由粉絲自發刷榜等,都證明了《龍族》IP極強的粉絲粘性,以及根深蒂固的社區文化。而這一點,也是鑑別“真IP”與“假IP”的關鍵所在。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江南微博

第三,內容質量是所有IP產品的核心。無論媒介如何改變,IP的本質都是講故事。在一次專訪中,江南對鏡像娛樂(ID:jingixangyule)直言:“故事講錯了,就什麼都毀了。”《龍族V》在閱文平臺上的成功,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創作者對於內容質量的嚴格把控。江南表示,儘管是在互聯網上更新《龍族V》,但在寫法上,他卻採取了更為傳統的方式。比如在人物對話中傳遞隱藏信息,加強文字的力量感等等,這些都是一般的網文小說不具備的。

其實,透過《龍族V》,我們不僅看到IP的“初心”的重要性,在IP的後續開發過程中,道理依然相通,那就是“內容為王”。IP這個詞之所以備受追捧,也正是業內人士看到了其後續開發的無限潛力。那麼如何讓一個IP能夠擁有持續的價值?除了創作源頭的“初心”,在中期、後期更離不開作者的耐心,以及公司的匠心。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作者的耐心

2013-2014年,在互聯網文化興起的大背景下,IP熱潮興起,席捲了文學、影視、遊戲等各個泛娛樂領域。一時間,大大小小的IP異常搶手,改編的影視劇也備受歡迎。因此很多作者都加足馬力更新小說,甚至親自投身於IP的影視化改編。然而,儘管是風口之上,很多IP改編的作品都遭遇了熱度和口碑的倒掛。

早在2012年,南派三叔就把《盜墓筆記》的電影改編權賣給了上海承宗,但由於項目一直沒有開拍,2013年底,南派三叔將《盜墓筆記》版權收回,謀求與其他公司的合作。同一年,由天下霸唱所著盜墓小說《鬼吹燈》改編的電影《尋龍訣》正式立項,大IP的影視作品改編熱潮正在襲來。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盜墓筆記》電影劇照

2014-2015年,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相繼改編成網劇、電影。此後南派三叔成立了南派泛娛公司,在2016年的一次融資中,其估值已經達到30億元。從知名作家搖身變為IP操盤手,南派三叔成功轉型。

不過,儘管由《盜墓筆記》改編的網劇、電影的話題熱度頗高,甚至成為現象級作品,但在口碑成績上尚有遺憾,兩者豆瓣評分分別為4.0和4.7。這也說明大眾對“盜墓筆記”這一爆款IP的衍生開發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待。整體而言,大IP意味著市場的期待值會很高,這也往往導致其影視化後呈現的結果出現落差。

反觀江南,他的動作倒是慢了許多。在網絡IP熱潮來臨的時候,江南坦言,自己也曾研究過網絡作家的寫法,但後來覺得基因不和就放棄了,還是繼續他的傳統寫作。直到2016年2月29日,江南才宣佈成立北京靈龍文化,進軍IP作品的劇本改編、影視研發。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九州縹緲錄》電視劇劇照

雖然有點晚,但按理說,靈龍文化應該趁著IP風口迅速展開影視業務,江南也應該趁熱打鐵加速《龍族》系列的更新。然而靈龍文化成立之後,江南更新了《龍族IV》之後,便暫停了《龍族》系列的寫作,直到今年才更新《龍族V》。江南稱近兩年主要在搭建整個公司的影視化體系,但是卻不見電視劇作品問世,遠沒有其他類似IP項目追風口該有的速度。而現在,IP熱潮早已偃旗息鼓,江南錯過了“IP熱潮”的最佳時機。

作為互聯網時代催生的名詞,IP開發繼承了互聯網的“快”的特質。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開發者只注重IP的影響力,並單純地寄希望於資本和流量明星,卻忽略了內容質量才是根本。於是,從2015年開始,希望快速收割IP價值的作品大面積口碑崩塌,改編的影視劇也相繼撲街。

2016年,根據暢銷書作家郭敬明作品《爵跡》改編的同名電影,集齊了范冰冰、吳亦凡等11位明星,僅製作成本就達到了1.5億元,票房至少達到5億元才有可能保證投資方回本。然而電影最終僅獲得3.83億元的票房,虧損嚴重。原定於今年暑期檔上映的《爵跡2》也在6月底宣佈臨時撤檔。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爵跡2》電影海報

大IP改編的影視作品紛紛失靈,問題並非出自IP本身,畢竟針對IP的泛娛樂開發早在好萊塢得到了成功的印證。關鍵在於,IP的開發是否持續提供了優質內容。

一定程度上來說,IP漸冷反而是件好事,當整個市場趨於理性,反而為真正優質的IP提供了更加健康和公平的市場環境。因此,“慢”基因的《龍族V》在“IP熱潮”褪去之後依然火爆,也再次印證了“內容為王”的真理。對於創作者來說,耐得住寂寞打磨作品,才不會被風口迷離眼睛。當網絡文學進入了不驕不躁的“後IP時代”,才是真正拼實力,靠硬功夫的時代。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公司的匠心

一部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需要與各方合作,除了原著,出品方、承製方的作用也極其重要。在很多IP作者急於求成的背後,其實是IP熱潮下大量熱錢的湧入。資本的催化下,不僅是原著本人,整個行業都被短期的利益所誘惑,卻對龐大的項目缺乏冷靜的控制力。

江南認為:“大IP的項目意味著獲利的可能性變大,市場盤子變大,然後又有錢賺,所以參與的人就可能變得更加急功近利,急躁、浮躁,然後在呈現上面就沒有耐心。做創作這塊,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都是一樣的——有錢搞不定一切。因為有的東西一定需要時間,如果急功近利,就要搶一個檔期,那肯定會讓觀眾的期待值產生落差。”

小說是用文字講故事,影視作品是用畫面講故事,這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IP本身的粉絲基礎,只是改編的一個先天基礎,並不能決定影視作品最終的口碑走向。但最關鍵的是,不管是小說還是影視作品都是在講故事,要想講好故事,就必須經歷無數次的推翻、重建,反覆打磨。寫小說,需要作者的耐心雕琢,影視化需要各個公司之間的匠心配合。

中國文化行業的前行,離不開工業化。工業化代表了高效,但高效不能粗暴地等同於高速。工業化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力量的支持,更離不開匠心的打磨。傳統內容工作者培養的“慢”基因,正是文化行業在工業化過程中急需的匠人精神。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毫無IP基礎的電影依舊能取得口碑、票房雙豐收。比如今年暑期檔的《我不是藥神》,憑藉超高口碑獲得了超30億的票房,去年,從《摔跤吧!爸爸》《芳華》到《尋夢環遊記》,均是靠優質內容助力票房發酵,最終走出逆天的票房曲線,包括《二十二》《一條狗的使命》也在“自來水”的推動下拿到了超出預期的票房。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尋夢環遊記》電影劇照

在靈龍文化創建之初,江南就表示影視是公司的重點業務。不過,在那個鼓吹“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時間點,靈龍文化卻沒有迅速地擠進風口。作為一家IP公司,靈龍文化的開機量非常小,且主要做自主IP產品。

《龍族》系列的影響力和傳播度決定了它是一款可以賣出高價的超級IP,但靈龍文化一直沒有輕舉妄動,因為公司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方,無法保證可以將其打造成一部好作品。據悉,好萊塢四大公司都有拍攝《龍族》的意願,不過,雖然《龍族》脫胎於北歐神話的小說,但其內核是東方化的,靈龍文化擔心西方人駕馭不了。江南直言:“項目的成功比項目賺錢對我們來說更重要”。

沒有遇到合適的合作方真的不著急嗎?

“不著急。”江南解釋道,“如果說你沒有合適的方案,你開發出來的只是從市場的縫隙中摳一點利潤,那就別做了,等唄,你覺得這個IP好,就等。”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江南作品《龍族》插圖

當然,“慢”基因背後離不開專業團隊的底氣和資本的助力。仍以靈龍文化為例,除了江南本人是專業作家外,公司組建了專業的劇本改編、影視研發團隊。與此同時,靈龍文化背後擁有奧飛和騰訊的注資,兩大文娛巨頭在泛娛樂領域的深入鋪陳,能為靈龍文化的IP資源產生聯動效應。靈龍文化在成立之初就獲得奧飛娛樂約一億元人民幣的首輪投資,這是中國作家公司中最大額度的首輪投資。

此外,靈龍文化還有很多業內的合作伙伴。如《上海堡壘》的電影合作方為華視影視;電視劇《九州縹緲錄》的合作方為檸萌影業;靈龍文化與企鵝影視共同出品的《蓬萊間》將於今年年底開拍;2019年,靈龍文化還將與騰訊合作,啟動《龍族》的姊妹篇《龍王》,與圖書一同推出。

“快”與“慢”的藝術,網絡文學的“後IP時代”

《上海堡壘》電影海報

江南和靈龍文化看似錯過了IP野蠻生長的爆發期,但是在“後IP時代”,冷靜的市場反而更有利於IP價值的長線發展,更能讓真正的好作品被觀眾看到。

作者的耐心和公司的匠心,往往呈現為作品的良心。“後IP時代”,IP不再萬能,文化產業進入由內容驅動的下半場較量。先行者未必最先抵達終點,穩健者方能笑到最後。也希望每個高談闊論IP價值的人,都能記得IP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