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近两年,几乎每个从业人员都有这种感觉:曾经呼声响亮的IP突然失灵了。很快,流量明星、资本也不再是万能救世主。

在一切追求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内容产业却接连证明以上三点绝非“灵丹妙药”。与此同时,一些原本走在前列的IP生产者遭遇滑铁卢,反倒是某些“慢慢来”的创作者,凭着耐心和匠心在这场战役的中途,迎头赶上。

洗牌之后,是“后IP时代”的到来。市场变了,游戏规则也变了。唯一不变的是,用户对内容质量的永恒追求。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九州志》设定地图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IP的初心

IP热兴起时,文学作品是表现最活跃的领域。文化公司热情高涨地抢购网络文学IP和传统文学IP,张罗着各式各样的泛娱乐开发。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在IP的生产开发上有着不同的逻辑,前者常常被解读为挤压了后者的生存空间。一般说来,传统作家的作品更新速度慢,常规的单行本作品一般在25万字左右。而网文作品的更新频率快,属于快消品,比如知名网文作家唐家三少一天可以创作更新1万字。因此,传统作家转战网络平台,时常饱受无法适应快节奏、不受读者喜爱的困扰。

比如作家江南就是典型的传统型作者。他本人自嘲有拖延症,作品更新速度慢,新作《龙族V》距离上一本《龙族Ⅳ》有近两年的时间。这种慢节奏在网文作家群中并不多见。看起来,江南的“慢”基因相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甚至有点格格不入。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作家江南

有趣的是,江南的《龙族V》在网络平台上的数据表现倒是打破了常规。今年5月16日,江南和阅文集团举行了电子阅读签约仪式,江南的全部作品独家进驻阅文集团。5月30日,《龙族V》收费上线,1分钱租书活动破5万人;6月1日,《龙族》系列主人公相关微博话题“楚子航生日快乐”,经粉丝自发刷榜登上热搜,阅读数破2000万;6月3日,江南作品阅读人数20天破200万人……

《龙族V》连载首月,创造了访问峰值45万、阅读峰值20万、平台新增用户32万的成绩。但值得一提的是,《龙族V》在更新上依旧保持慢节奏,每周一三五更新,每次只更新三千字,一反网文作品更新常态。由此可见,传统文学在互联网平台上,未必真的会水土不服。

今年初,网文作家唐家三少在QQ阅读上架了新书《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6月,根据此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由郑爽、罗晋主演。在小说与电视剧的联动下,截至发稿,该书在QQ阅读平台上仅有27万+人读过,而《龙族V》在QQ阅读上已经有1049万+人读过,682万+人赞赏。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那么问题来了,首次从传统行业转战网络平台的江南,以及他笔下更新频率不高、字数也不多的《龙族V》,为何能够一直霸榜阅文平台?

在镜像娱乐(ID:jingixangyule)看来,从《龙族I》到《龙族V》,不管是传统纸质书,还是如今的电子书,“龙族”这个IP一直都没有变,守住这份初心,反而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在什么传播介质上,都会受到欢迎。

第一:《龙族》前四部作品积累了大量的忠实读者,已成长为颇具影响力的超大IP。忠实读者愿意跟随内容投放媒介载体的改变而发生迁移,他们看重的是IP本身的吸引力。同时,除了既有用户,传统文学IP的口碑一样能吸引新的网文受众的关注。也就是说,媒介不是横亘在不同受众之间的横沟,只要IP内容过硬,媒介反而可以为不同受众搭建新的桥梁。

第二,《龙族》IP和互联网共有的一大特性是社区文化。《龙族》作为影响力巨大的魔幻文学和系列作品,早已在读者之间建立了深刻的情感关联。比如《龙族V》在发布会当天登上热搜,“楚子航生日快乐”话题由粉丝自发刷榜等,都证明了《龙族》IP极强的粉丝粘性,以及根深蒂固的社区文化。而这一点,也是鉴别“真IP”与“假IP”的关键所在。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江南微博

第三,内容质量是所有IP产品的核心。无论媒介如何改变,IP的本质都是讲故事。在一次专访中,江南对镜像娱乐(ID:jingixangyule)直言:“故事讲错了,就什么都毁了。”《龙族V》在阅文平台上的成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创作者对于内容质量的严格把控。江南表示,尽管是在互联网上更新《龙族V》,但在写法上,他却采取了更为传统的方式。比如在人物对话中传递隐藏信息,加强文字的力量感等等,这些都是一般的网文小说不具备的。

其实,透过《龙族V》,我们不仅看到IP的“初心”的重要性,在IP的后续开发过程中,道理依然相通,那就是“内容为王”。IP这个词之所以备受追捧,也正是业内人士看到了其后续开发的无限潜力。那么如何让一个IP能够拥有持续的价值?除了创作源头的“初心”,在中期、后期更离不开作者的耐心,以及公司的匠心。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作者的耐心

2013-2014年,在互联网文化兴起的大背景下,IP热潮兴起,席卷了文学、影视、游戏等各个泛娱乐领域。一时间,大大小小的IP异常抢手,改编的影视剧也备受欢迎。因此很多作者都加足马力更新小说,甚至亲自投身于IP的影视化改编。然而,尽管是风口之上,很多IP改编的作品都遭遇了热度和口碑的倒挂。

早在2012年,南派三叔就把《盗墓笔记》的电影改编权卖给了上海承宗,但由于项目一直没有开拍,2013年底,南派三叔将《盗墓笔记》版权收回,谋求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同一年,由天下霸唱所著盗墓小说《鬼吹灯》改编的电影《寻龙诀》正式立项,大IP的影视作品改编热潮正在袭来。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盗墓笔记》电影剧照

2014-2015年,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相继改编成网剧、电影。此后南派三叔成立了南派泛娱公司,在2016年的一次融资中,其估值已经达到30亿元。从知名作家摇身变为IP操盘手,南派三叔成功转型。

不过,尽管由《盗墓笔记》改编的网剧、电影的话题热度颇高,甚至成为现象级作品,但在口碑成绩上尚有遗憾,两者豆瓣评分分别为4.0和4.7。这也说明大众对“盗墓笔记”这一爆款IP的衍生开发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待。整体而言,大IP意味着市场的期待值会很高,这也往往导致其影视化后呈现的结果出现落差。

反观江南,他的动作倒是慢了许多。在网络IP热潮来临的时候,江南坦言,自己也曾研究过网络作家的写法,但后来觉得基因不和就放弃了,还是继续他的传统写作。直到2016年2月29日,江南才宣布成立北京灵龙文化,进军IP作品的剧本改编、影视研发。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九州缥缈录》电视剧剧照

虽然有点晚,但按理说,灵龙文化应该趁着IP风口迅速展开影视业务,江南也应该趁热打铁加速《龙族》系列的更新。然而灵龙文化成立之后,江南更新了《龙族IV》之后,便暂停了《龙族》系列的写作,直到今年才更新《龙族V》。江南称近两年主要在搭建整个公司的影视化体系,但是却不见电视剧作品问世,远没有其他类似IP项目追风口该有的速度。而现在,IP热潮早已偃旗息鼓,江南错过了“IP热潮”的最佳时机。

作为互联网时代催生的名词,IP开发继承了互联网的“快”的特质。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开发者只注重IP的影响力,并单纯地寄希望于资本和流量明星,却忽略了内容质量才是根本。于是,从2015年开始,希望快速收割IP价值的作品大面积口碑崩塌,改编的影视剧也相继扑街。

2016年,根据畅销书作家郭敬明作品《爵迹》改编的同名电影,集齐了范冰冰、吴亦凡等11位明星,仅制作成本就达到了1.5亿元,票房至少达到5亿元才有可能保证投资方回本。然而电影最终仅获得3.83亿元的票房,亏损严重。原定于今年暑期档上映的《爵迹2》也在6月底宣布临时撤档。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爵迹2》电影海报

大IP改编的影视作品纷纷失灵,问题并非出自IP本身,毕竟针对IP的泛娱乐开发早在好莱坞得到了成功的印证。关键在于,IP的开发是否持续提供了优质内容。

一定程度上来说,IP渐冷反而是件好事,当整个市场趋于理性,反而为真正优质的IP提供了更加健康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因此,“慢”基因的《龙族V》在“IP热潮”褪去之后依然火爆,也再次印证了“内容为王”的真理。对于创作者来说,耐得住寂寞打磨作品,才不会被风口迷离眼睛。当网络文学进入了不骄不躁的“后IP时代”,才是真正拼实力,靠硬功夫的时代。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公司的匠心

一部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需要与各方合作,除了原著,出品方、承制方的作用也极其重要。在很多IP作者急于求成的背后,其实是IP热潮下大量热钱的涌入。资本的催化下,不仅是原著本人,整个行业都被短期的利益所诱惑,却对庞大的项目缺乏冷静的控制力。

江南认为:“大IP的项目意味着获利的可能性变大,市场盘子变大,然后又有钱赚,所以参与的人就可能变得更加急功近利,急躁、浮躁,然后在呈现上面就没有耐心。做创作这块,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是一样的——有钱搞不定一切。因为有的东西一定需要时间,如果急功近利,就要抢一个档期,那肯定会让观众的期待值产生落差。”

小说是用文字讲故事,影视作品是用画面讲故事,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IP本身的粉丝基础,只是改编的一个先天基础,并不能决定影视作品最终的口碑走向。但最关键的是,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都是在讲故事,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经历无数次的推翻、重建,反复打磨。写小说,需要作者的耐心雕琢,影视化需要各个公司之间的匠心配合。

中国文化行业的前行,离不开工业化。工业化代表了高效,但高效不能粗暴地等同于高速。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力量的支持,更离不开匠心的打磨。传统内容工作者培养的“慢”基因,正是文化行业在工业化过程中急需的匠人精神。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毫无IP基础的电影依旧能取得口碑、票房双丰收。比如今年暑期档的《我不是药神》,凭借超高口碑获得了超30亿的票房,去年,从《摔跤吧!爸爸》《芳华》到《寻梦环游记》,均是靠优质内容助力票房发酵,最终走出逆天的票房曲线,包括《二十二》《一条狗的使命》也在“自来水”的推动下拿到了超出预期的票房。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寻梦环游记》电影剧照

在灵龙文化创建之初,江南就表示影视是公司的重点业务。不过,在那个鼓吹“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时间点,灵龙文化却没有迅速地挤进风口。作为一家IP公司,灵龙文化的开机量非常小,且主要做自主IP产品。

《龙族》系列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决定了它是一款可以卖出高价的超级IP,但灵龙文化一直没有轻举妄动,因为公司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方,无法保证可以将其打造成一部好作品。据悉,好莱坞四大公司都有拍摄《龙族》的意愿,不过,虽然《龙族》脱胎于北欧神话的小说,但其内核是东方化的,灵龙文化担心西方人驾驭不了。江南直言:“项目的成功比项目赚钱对我们来说更重要”。

没有遇到合适的合作方真的不着急吗?

“不着急。”江南解释道,“如果说你没有合适的方案,你开发出来的只是从市场的缝隙中抠一点利润,那就别做了,等呗,你觉得这个IP好,就等。”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江南作品《龙族》插图

当然,“慢”基因背后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底气和资本的助力。仍以灵龙文化为例,除了江南本人是专业作家外,公司组建了专业的剧本改编、影视研发团队。与此同时,灵龙文化背后拥有奥飞和腾讯的注资,两大文娱巨头在泛娱乐领域的深入铺陈,能为灵龙文化的IP资源产生联动效应。灵龙文化在成立之初就获得奥飞娱乐约一亿元人民币的首轮投资,这是中国作家公司中最大额度的首轮投资。

此外,灵龙文化还有很多业内的合作伙伴。如《上海堡垒》的电影合作方为华视影视;电视剧《九州缥缈录》的合作方为柠萌影业;灵龙文化与企鹅影视共同出品的《蓬莱间》将于今年年底开拍;2019年,灵龙文化还将与腾讯合作,启动《龙族》的姊妹篇《龙王》,与图书一同推出。

“快”与“慢”的艺术,网络文学的“后IP时代”

《上海堡垒》电影海报

江南和灵龙文化看似错过了IP野蛮生长的爆发期,但是在“后IP时代”,冷静的市场反而更有利于IP价值的长线发展,更能让真正的好作品被观众看到。

作者的耐心和公司的匠心,往往呈现为作品的良心。“后IP时代”,IP不再万能,文化产业进入由内容驱动的下半场较量。先行者未必最先抵达终点,稳健者方能笑到最后。也希望每个高谈阔论IP价值的人,都能记得IP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