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蛇在西方文化中代表負面的意義而在東方文化中往往是正面的?

幻想的野草


蛇,生命及其起源的象徵,象徵著生命的誕生和成長。這不是巧合,是一種符號學和生命道法演變:蛇代表人類生命的起源,我們的祖先受來自小行星放射影響,發生基因突變的蛇蛋或者龜蛋。



人類是6000萬年以前在漫長放射元素影響下,從巨大的龜蛇,基因突變,脫胎換骨誕生的高級哺乳動物。

2004年至2007年間,考古學家在挖掘哥倫比亞東北部一座露天煤礦,此處也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化石遺址,在相鄰的兩個地方找到了泰坦蟒和類似鱷魚龜的化石。這兩種爬行動物都分佈於距今6000萬年前的南美洲。

泰坦巨蟒·塞雷洪西(Titanoboacerrejonensis),屬於一種遠古的蟒類,屬名的意思是“泰坦的蟒蛇”,種名塞雷洪,是為了紀念發現地塞雷洪。泰坦蟒的化石最早在南美洲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瓜希拉半島,大約6000-5800萬年前的塞雷洪組(Cerrejon Formation)地層被發現。根據湖北松滋的化石群驗證,這個時期,地球氣溫升高,出現極熱現象。極端環境往往誕生新的物種。

泰坦蟒屬於蟒(Boidae),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類,它們就像是將現代蟒蛇放大後的產物。據說這樣大的變溫動物,至少要在最低從30℃到34℃的氣溫下生存,所以確定在古新世的新熱帶界因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溫的氣候模型的假設一致。泰坦蟒平均體長可達到12米,體重超過1噸。它們的同伴有4.57米長,半噸重的鈍鼻鱷龜和3.05米的肺魚以及當代的一些大型烏龜。

這種美洲巨蟒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滅絕,他們的卵中是否走出哺乳動物人類,還有待考證。但是,根據《盤古史詩》記載,這些巨蟒在東方的夥伴,叫雲夢澤龜蛇,突然看見在36度半這種均衡溫度下,自己5-6斤重的蛋中走出直立行走的哺乳動物,人類。因為這種物種誕生時期的氣溫,使人類這個恆溫動物體溫保留在36度半,一直沒有變化。

雲夢澤是長江和漢江兩大水體匯合而成的,最東部是現在的武漢三鎮地區,最西段在湖北松滋西部,平原與山區交接的地方,長江順山腳流入雲夢澤的地方叫湖口,也就是2000千年前的洞庭湖湖口。在年均37度的高溫下,雲夢澤長期籠罩在雲霧茫茫之中,而湖口因為長江水流和隆起的山勢,很少有云,因此也叫白雲邊。盤古文明初期,人們就把自己的誕生地叫白雲邊。從太空往下看,長江流入湖口,也就是流進了江漢平原,這裡是長江的腹部,也是東方的腹部。

作為遠古最強大的部落,女娃,還有共和國時期的女媧部落,他們的主神就是龍,也就是蛇的形象。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山海經》裡,到處都是蛇、蛇圖騰和崇拜,為什麼象徵生命起源的女神是用人面蛇身這個符號表示。

中國人最早以蛇作為崇拜圖騰,大蛇就是龍圖騰。 我國從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盤古,女媧、伏羲、軒轅帝,都是“人首蛇身”。還有傳說,堯母慶都,與赤蛇合婚生堯。舜母握登見大蛇而生舜。此類傳說舉不勝舉。除了這些帝王符號以為,平民傳奇白素貞的故事,跨越歷史十萬年,跨越第五太陽紀年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第六太陽紀年,一直講的是蛇變人,人變蛇的歷史故事。

根據考古發現,1萬多年前北方地區的紅山文化還是蛇文化。赤峰地區出土文物都是蛇而不是龍。蚩尤,按照象形文字原本的意義,蚩,指山中大蟲之王,蟲在古代是指豺狼虎豹這類狩獵食肉動物。尤,是指水中最大的蛇,也泛指龍。九黎蛇文化加上楚人鳳凰神鳥崇拜,最後才成了我們現在的龍文化。這樣,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伏羲女媧那些遠古的傳說人物在傳承到夏、商、周地理雜誌《山海經》裡都是人首蛇身,

夏為龍族,夏后氏蛇身人首。夏禹和唐禹都有同樣的故事,鑿龍門之山,至空巖,有神蛇身人面,示禹八卦圖,並授之玉簡。禹即執此簡以平定水土。

中國封建時代的皇妃們,自劉邦的母親夢中與龍交配生劉邦後,大都夢想在深宮作一次蛇的情人,以便早生龍子。荊楚文化龍蛇的後裔劉邦建立的大漢奠定了我們今天的文化基礎。


從世界範圍來看,埃及君主把蛇看成最高權威的保護神。印度人褒揚蛇的智慧和象徵,把蛇和陽具作為生命的起源和繁殖動力。比如,印度教的蛇崇拜和男性生殖器崇拜全盤被佛教創始人接受,演化為佛塔頂部的基本形狀。印度人和埃及人對蛇的態度是又敬又畏,對它懷著曖昧複雜的感受。蛇的小小尖銳毒牙足以讓身材魁武的人致命,可以毀滅生命。他們相信,它又創造生命,蛇作為精子的符號,用尖牙咬開卵子,結合誕生生命。因為蛇作為一個物質有些是卵生,下蛋後孵化,也有胎生,直接生產小蛇。象徵生命成長和永恆,它每年脫去老舊的皮殼,再次開始新的生命,代表生命循環的永恆。 靈魂循環託生,是南亞文化的基本信仰。此外,蛇犀利的目光,好像能看透人內心隱密的世界,散發著超人的智慧。印度人還相信,女人的第六感覺相信也來源於蛇。蛇就是這樣,奇異地融合了生命與死亡,既讓人厭惡,又令人敬畏,充滿智慧。

美洲瑪雅文明把羽蛇神當作造物主,名字叫庫庫爾坎(kukulcan)。蛇是帶來雨季旱季變化,與播種、收穫、五穀豐登有關的神祇。中美洲各民族普遍信奉這種羽蛇神。 按照傳說,羽蛇神主宰著晨星、發明了書籍、立法,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玉米。羽蛇神還代表著死亡和重生,是祭司們的保護神。


西方最古老的史詩裡Gilgamesh,吉甲美斯找到長生草,卻被蛇偷走吃掉,肉體因而失去不朽的機能。而蛇脫皮,這裡暗示,不朽不是指單個生命體的不死,而是指生命循環的投身與脫魂,靈魂的永恆,就如蛇脫皮一樣,以新的形態出現。

東方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到了西方就變成了亞當和夏娃,儘管伏羲和女媧在人類歷史上相隔一個太陽紀,即1200萬年。

世界各地一直都把蛇作為人類生命的起源,直到有一天,宗教文化興起,非理性取代科學成為主流。比如,《聖經》舊約裡,摩西的叛變埃及法老,他帶領猶太人出埃及,同時建立起文化叛逆,把蛇轉換成負面情緒的代表,說蛇引誘天真的亞當和夏娃偷吃蘋果,才出現了我們現在紛繁複雜的社會。

這種變化後來被歐洲人接受,並一直髮展到現在。不過,西方文化叛逆並不徹底,畢竟,在他們內心,蛇依然是智慧的象徵。

卵生走向胎生的龜蛇,是人類基因突變,誕生人類的母體。

人類的祖先是龜蛇,樣子介於下面這種動物和泰坦巨蟒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